閤家歡電影指的是一系列在各媒介平臺上能夠覆蓋13歲以下觀眾的電影,這些電影試圖跨越人口和文化的障礙,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羣。典型的當代好萊塢閤家歡作品有《哈利·波特》(2001-2011),《玩具總動員》(1995-2010)、《怪物史萊克》(2001-2010) 和《納尼亞傳奇》(2005-2010)等。

閤家歡電影以通俗性、奇觀、情感線、正能量(大團圓結局)來塑造故事和形象,並且在商業盈利的需求下,取悅儘可能多的觀眾,得罪儘可能少的、潛在的觀眾。儘管好萊塢閤家歡電影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有聲時代,但它如今的市場霸主地位,則是一個8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現象。

80年代中期之後,閤家歡電影就不僅僅只是針對家長和孩子的消遣電影,而是將目標擴大到了全球媒體市場,儘可能的以通俗性跨越區域,跨文化傳播給更多的觀眾。閤家歡電影也不再只是單一的電影語境,大部分的閤家歡電影是多種媒體知識產權的集合,許多是建立在已有的品牌之上的。

比如,華納兄弟的《哈利·波特》和《指環王》系列電影起源於文學作品,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盜》(2003-2011),派拉蒙和夢工廠的《變形金剛》(2007-2011)都是根據一個主題故事線發展而來的。這些電影的核心品牌形象已經被觀眾接受,擁有一定的羣眾基礎,能以電影、電視、電腦遊戲、漫畫作品、玩具等多種媒體形式呈現。好萊塢閤家歡電影因此得以跨越電影學的界限,觸及更廣闊的天空。

電影運作不僅要響應票房訴求,還需要考慮使電影能夠被不同族羣、不同的媒介平臺共同理解和接受。在家庭娛樂的多樣化發展平臺中——影院、電視、家庭影院、遊戲、玩具或其他形式的衍生品,閤家歡電影這一類型最容易被接受並獲取商業上的成功。過去二十年裏,好萊塢在進入新興國際市場,如中國和俄羅斯時,主要靠的就是閤家歡電影。

其實不僅僅是閤家歡電影,在整套完整工業體系運轉下的好萊塢電影質量都是相對比較高的,閤家歡電影因為受眾範圍更廣,價值觀更普世,成為了打入全球市場收割票房的利器。從而成為一個良性循環。

至於說中國,目前我們還沒有電影分級制度,院線電影似乎是面向全人羣的,但是可以看到很多內容其實並不適合全家觀看。同時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也沒有很典型的能拿出來作為代表性的閤家歡作品(其實也有不少單部的作品適合全家觀看,但都沒有成體系,影響力也相對較小),《捉妖記》算是一部還不錯的閤家歡電影,《捉妖記2》明年也要上映。所以對這個市場畫外君還是比較期待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