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作文题目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第一段材料给出习惯的定义。第二段材料解释「优秀是一种习惯」。第三段材料给出郎平成功的例子。

题目给出的角度,让「乡村振兴、扶贫、文化交流」等题材的可用度不高。重点还得从人的角度去阐释,可以夹杂一些企业的角度,企业更多的也是代表企业领导人的特质。

常用的思路还是考虑是写「为什么」还是「怎么办」。如果全篇写怎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容易没有话说,层次也不高。写为什么「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能举出不少例子,但要注意如何写出深度、层次,不是例子堆砌。

该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我们都知道「好习惯成就优秀」,优秀是最终的目标,可为啥还要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如果目标还是优秀,容易出现车轱辘话。为了方便写,其实重点还是要说为什么「好习惯成就优秀」,只不过举例的时候是说已经成功的人,还继续保持好习惯,变得更加优秀。

郎平的例子告诉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成就了她的优秀。她的例子可以说明好的习惯本身就是优秀。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好的习惯成就优秀,同时也可以借分析阐述,如何养成好的习惯,什么才是好习惯的本质,什么才是优秀的本质。后面的思路就能开阔很多。

「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首先想到的就是认知层面优秀,最终落脚点是做事上优秀。中间再加一个格局层面,正好构成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显示出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后,对人认知、格局和做事方面的改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培根曾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好的认知模式和行事风格将成为性格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人的格局会变大,个人品牌效应将呈现,人生之路会越走越顺。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能提升认知维度,开启智慧眼。郎平不论当运动员还是当教练,始终坚持写训练心得笔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成就优秀的郎平,其实「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是优秀本身。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把「学习、思考、实践、顿悟」的全过程当做习惯。不断拓展自身视野宽度,提升认知维度。例如,初学「温水煮青蛙」这句话,深感其比喻的形象与精准。而深思后认为开水才能煮青蛙,温水加热青蛙应有机会跳出。多次实验发现,青蛙真的在水温加热到60度左右时跳出。但当水温加热速度调降到每分钟只升0.2度时,青蛙再也没有跳出。这正好对应「学、思、践、悟」的四个层次,悟到「温水煮青蛙」和学到的「温水煮青蛙」看上去意思相同,但认知已实现升维,看到他人无法看到的层面,此时就开启了智慧眼。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能洞察社会变局,产生大的格局。拥有大格局的人不被眼前利益所诱惑,不被现实纷争所羁绊,其关键原因是他们能洞察到即将到来的大变局。开启智慧眼的人对社会变局到来前的端倪极其敏感。爱迪生和福特不是第一个发明电灯和汽车的人,但当年都在相关领域是非常优秀,当他们看到刚出现的电灯和汽车时,洞察到其未来巨大的价值。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仍愿意倾注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到电灯和汽车上,最终造福人类社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带领企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目前正遭遇美国以举国之力阻击、打压其发展。任正非说已早预料到美国的做法,企业晶元有备胎随时可以「转正」。同时也反对企业煽动民粹主义,从中谋利。他坚信华为所做的事业对全人类的价值,在更高的高峰处,美国还会需要与华为合作共赢。这正是洞察大变局后的大格局。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能看清事物本质,谋事见成效。生活工作中,最怕看问题表象化,好心却办坏事。例如,春秋时期,鲁国人子贡赎回沦为他国奴隶的本国人后,没有按规定去政府报销赎人的费用。他赢得了道德高尚的赞誉,但后来愿意去赎回奴隶的人越来越少。某部门为保护女性平等工作的权利,要求企业面试时不允许询问女性婚育情况,结果导致女性收到的面试机会减少。真正习惯性优秀的人,能分辨出事物感知层面和真相层面的差距,并从中寻找到巨大的机会。例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当年对手机的感知是要抗摔、信号好、待机时间长,而苹果公司对手机的感知是取代电脑的功能。感知越接近真相则越容易胜出。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认知水平高,格局眼界宽,办事有成效」的个人品牌就此建立,将会产生「虹吸效应」,有限的人生将开启无限个美好的可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