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實習只是翻模,個人是不滿足現狀的,但是基於BIM在中國的發展,又很迷茫,但又不知道怎麼上升。不想單純的翻模


正好在微信上寫過這樣一篇文章,來講述BIM建模這項最基礎最被人看不起的工作。

BIM建模確實是一件基礎的事,但因為它太基礎了,反倒很少有人關注。

在談BIM建模之前,首先需要弄明白BIM模型與普通三維模型的區別所在。我們常常說Revit是BIM軟體,3dmax不是BIM軟體,而這兩者能夠建出一模一樣的模型出來,甚至3dmax建出來的模型比Revit建出來的模型要好看的多,真實的多,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用3dmax來創建BIM模型呢?

原因就在於模型信息的表達。舉例說明,在Revit裡面建立牆、梁、柱、樓板,都用到了不同的族,而在3dmax裡面,這些構件統統都是長方體,我們改變長方體的形態,放在哪個位置,它就是哪個構件。正是在Revit里對這些構件賦予了工程信息,我們才能基於模型開展一系列的BIM應用。

在應用BIM的過程中,很多人往往在建完模之後就無所適從了,不知道具體的BIM應用應該如何下手,有時候想到了應用點,但與模型結合之後,就發現問題層出不窮,這中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呢?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BIM建模軟體與普通三維建模軟體存在著差異,然而我們很多人,雖然用的是BIM建模軟體,但建出來的模型卻是普通的三維模型,做不了施工模擬,算不了工程量,做不了分析,這是因為我們在建模前沒有做好充分的策劃。在開始建模之前,我們需要想清楚我們要做哪些應用,從而確定建模範圍和深度,制定相應的BIM建模標準。

BIM建模標準(以Revit為例)往往包括這麼幾方面的內容,一是模型的拆分方式,二是模型的命名規則或編碼設置,三是模型的檢查方法,四是模型的更新原則。制定好這些方面的規定,我們的就能利用BIM模型順利的開展各項BIM應用了。

模型的拆分方式通常有按專業、按樓層、按流水段等不同的拆分組合形式,採用何種方式進行拆分,取決於項目的體量大小以及團隊協作的分工情況。Revit創建的模型可採用鏈接或者工作集的方式進行模型整合。需要注意的是,按樓層和按流水段拆分模型時,應做好跨層以及跨流水段構件的歸類,明確團隊成員各自的建模範圍,避免重複建模而影響後續應用。

此外,模型構件的拆分,還應結合施工工藝和流水段的劃分,例如地下室底板和剪力牆施工時,往往會在底板施工的同時,將剪力牆澆築至底板頂標高以上500mm。

那麼我們在創建地下室外牆的模型時,就必須考慮這一拆分情況,將牆構件斷開為上下兩段,否則我們就無法利用BIM模型快速統計該牆體每次澆築混凝土的需用量。結合現場實際來進行模型拆分才能做到BIM模型能夠應用。

模型的命名規則通常包括模型文件的命名、構件的命名、構件的編碼設置等。我們常說的4D(模型+進度)5D(模型+進度+成本)應用,一個關鍵的步驟就是模型的關聯,我們需要把模型與進度計劃關聯,與工程量清單關聯,與成本、合同等關聯,有了統一的命名規則,我們在做這些關聯的時候就會非常方便而且準確。例如在Revit裡面我們用結構框架族做各類梁構件,我們在對梁構件命名時,不能僅考慮區別不同的梁的尺寸,還需要考慮這根梁是框架梁還是梯梁還是地梁還是圈樑,因為不同的梁類別計價方式和造價可能不同,我們需要區分開來以便於關聯清單,從而實現5D的應用。利用構件命名和構件編碼來對這些信息加以區分,能夠方便我們更好的應用BIM模型做各種信息關聯以及統計分析。

相當於給構件添加多種標籤,以方便在應用時對構件進行查找、過濾或統計。

在現階段,很多施工單位在沒有拿到設計提供的BIM模型時,還需要依靠「翻模」來開展BIM應用,那麼「翻」出來的模型是否準確,是否符合設計意圖,則是我們需要重點檢查的內容。「圖模一致性」的檢查往往會被忽視,一方面我們需要利用模型來對設計圖紙進行審查,發現並解決設計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應對我們所創建的模型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確保與設計圖紙一致,這樣才能保證BIM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來準確的指導我們開展工作。模型檢查工作對人員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我們能夠讀懂設計意圖,能夠了解施工工藝流程,能夠了解模型所包含的內容和創建方法。檢查模型可以通過完善模型的平、立、剖面視圖和尺寸標註,創建重要區域的三維詳圖,工程量統計對比等方式進行,也可以利用其他工具類BIM軟體進行模型的檢查。

圖中的結構並沒有碰撞,但根據我們的施工經驗,這種形式是很難施工的,作為施工方,我們就應該提出設計修改建議,將上下離的近的梁進行合併。

工程施工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BIM模型同樣也需要根據現場實際的變化進行更新和維護,記錄設計變更情況、現場實際施工情況等方面的信息。例如設計變更管理,我們可以通過模型前後的變化,來分析變更對工期和成本的影響,從而做出決策。一成不變的模型必然無法滿足現場施工進展的需要。

萬丈高樓平地起,BIM模型是開展BIM應用的基礎,BIM應用需要高質量的模型,我們不僅要會使用BIM軟體來創建模型,更要會結合施工現場的應用需求來創建BIM模型。

回到題主提出的問題,即使是翻模,也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如果只是為了一個大概的建築外形而翻模,那大可沒必要用revit,用3dmax做做效果會好看的多,既然我們拿起了專業的BIM軟體,就要思考模型用來做什麼,就需要我們具備應用BIM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利用這些專業知識來指導我們翻模,比如你要審圖,你就需要知道哪些設計是不合理的,你要做進度模擬,你就要懂WBS拆分,你要做商務應用,你就要懂清單和成本的組成。如果只是會軟體的操作,而脫離了專業知識,就會在泥潭裡越陷越深,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

原文鏈接:

淺談BIM建模?

mp.weixin.qq.com圖標

一開始一邊學BIM,一邊學施工知識和項目管理知識,大概兩年後轉行做BIM工具開發,再往兩年後嘗試做相關的項目管理平台、數據集成平台和VR應用的開發,再過兩年後差不多就可以染指人工智慧的開發了。這樣的話,十年左右你就是一個項目管理和人工智慧的專家了。

嗯?對沒錯,我就走在這條路上,在做人工智慧的學習了。證書有一級建造師了,忽悠那幫施工單位足矣。


了解一點系統構架,圖形引擎相關的it知識

努力向實現一個BIM系統的項目經理方向發展吧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吧 6月份剛畢業 進了家上海算大的bim研究院 到現在學了很多東西 主攻機電管綜 一個10幾年現場經驗的機電老師傅帶著我 軟體自學 專業知識不懂就問 ,現在我可以獨自設計小型商務樓的機電,地下室機房還不行,不是翻模,而是自己設計。還學了無人機航拍和航拍出實景模型,三維激光測繪,現實模型與虛擬模型結合,施工動畫lumion fuzor等一系列軟體。反正就是不要不動腦的建模,你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建是對的,那樣為什麼不可以,最好要多學點手藝,無人機,三維激光等等都是bim業算前沿的手段了


BIM建模員——BIM應用工程師——BIM項目經理

BIM軟體只是工具,關鍵還是在應用。 而應用必須要有實際的經驗。

我再帶新人的時候 很少教他軟體怎麼用,讓他自己網上學,研究,實在搞不懂了,再來交流。 更多的時候我都是在向他描述 這個東西現場是怎麼怎麼樣的,你按這個樣子做出來。 糾正錯誤的時候,告訴他, 你這個做錯了,現場不是這麼做的。 軟體他可以自己學,而實際的經驗很難通過網路教程學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