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因為漢朝出現了斷代,就是西漢末帝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雖非同祖,卻非一枝。

劉秀是漢武帝兄弟長沙王的後人,因為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到劉秀時,已經何以說是布衣皇親了,就像劉備那樣,雖然是皇親,卻為了生活。不得不賣草鞋為生。

所以漢有東西兩漢之說。

而唐朝被武則天篡位,武則天確實從自己兒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手中奪得皇權,而到後來,武則天有把皇權給了李家,皇帝還是中宗,人沒有變。

所以唐沒有因為武則天而有前後唐之說。

第二,是地理上的原因。

西漢的首都是長安,到王莽篡漢後,劉秀後來登上皇位,定都洛陽,在地理強,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所以是西漢和東漢之分。

而唐朝李淵定都長安,雖然後來武則天登基後,把洛陽名為神都,但是到中宗李顯重新登基後,首都還是長安,就沒有地理上的變法,也就沒有東西之分。

所以漢和唐,雖然分別經過王莽和武則天的篡位後,又重新得國,但是情況不同,漢有東西兩漢,而唐沒有兩唐之說。


我認為原因有三個:其一、皇位繼承人不同;其二、首都位置不同;其三、政權取得的方式不同。

兩漢的皇帝雖然都是劉邦後裔,但不是同一宗,說白了就是劉秀不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的嫡子,甚至庶出子也不是!而武則天的皇位傳給了她兒子,李治的親兒子!從身份上看,兩漢換宗了,而唐前後一脈相傳!

西漢首都在長安,東漢首都在洛陽。國都是一個政權的象徵,遷都都是有重大事情發生了才會遷都的。因此漢朝遷都意味著政權改變。唐朝首都一直在長安,神都洛陽並不是首都!

西漢是死得硬邦邦的後,劉秀起兵滅了農民起義軍及其他各路諸侯,重新統一了江山的,算得上是死而復生!唐朝則是武則天在逼迫下主動退位,還政李唐的。兩漢通過大規模的戰爭取得政權,而武周則是通過宮廷政變取得政權與歸還政權的!


中國早期的京城一直在長安和洛陽之間互換,長安被稱為西京,洛陽被稱為東都。國分東西,地分南北,都是後來史學家為了方便而加上去的。實則在古代,沒有東周、西周的說法,就一個「周」,也沒有東漢、西漢的說法,就一個「漢」,的東西都是後面的史學家加上去的。

但凡建都西京長安的就叫「西周」「西漢」,建都東都洛陽的就叫「東周」「東漢」。劉邦建都長安,史稱「西漢」,王夢篡漢,西漢宣佈滅亡,皇帝直系一脈消亡。宗室劉秀白手起家,再建漢室,定都洛陽,相比於西漢,相當於重建了一個王朝,所以叫「東漢」。

李淵建唐,定都長安,武則天篡唐,建立武周,神龍政變,武則天歸正於唐,紀委的是自己的兒子,還是李唐皇帝直系,國家還是哪個國家,長安還是哪個長安,大臣還是哪個大臣,唐朝並沒有斷代,所以不存在前唐、後唐之分。


武則天還政李氏,並非朝代斷流,劉秀以漢室宗親建立東漢,與西漢並非任何瓜葛。

雖然武則天曾中斷李氏王朝,改唐為周,但最終還政於李氏,充其量只是扮演過場。雖然王莽也中斷大漢王朝,建立新朝,但最終並未還政於劉氏,東漢建立者劉秀的身份僅是漢室宗親,因為「推恩令」,劉秀和一介布衣無異。劉秀統一天下後,國號仍舊稱為「漢」,但國都不同,劉秀非嫡系,正所謂此漢非彼漢,為加以區別,稱為「後漢」或者「東漢」。另外,東西周、東西晉、南北宋等也均是這個道理。中國歷代王朝太多,國號頻出,不加一區別,很容易搞混,所以國都、國土、血緣等等都是加以區別的標準。


1、兩漢的國都位置都變了。歷史上稱東西漢,東西晉,南北宋。都是根據國都得位置變化來分的。而唐朝不是,唐朝國都都沒變。

2、武則天之後的皇帝並不是宗室子孫。而是唐高宗的兒子。這與其他王朝不一樣的。東漢的劉秀就不是西漢平帝的兒子。所以傳承上唐朝更正宗。

3、武則天時候的太子就是李唐子孫,很多時候大家認為武則天只是秉政,況且武則天還是李唐的兒媳。

4、武則天最後歸還了政權給李唐。就像借東西借出去又回來了。李唐未斷。

5、泱泱大唐是我們的榮光,後世歷史學家怎會破壞這種榮光呢。


「漢朝為什麼是東西漢?」其實還可以再加三個:周朝為什麼是東西周?晉朝為什麼是東西晉?宋朝為什麼是南北宋?

周、漢、晉、宋四朝,之所以出現了斷代,是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的,理由如下:

1、國都發生變化:周和漢的國都都從長安遷到了洛陽,晉從長安遷到了金陵,而宋則從開封遷到了杭州。而這種遷都並不是鬧著玩的,而是由於國家遭受侵略或王室內部出現內亂,從而導致戰爭大規模爆發後所導致的遷都;

2、世系發生更迭。周平王、晉元帝、宋高宗本來都是沒有希望承繼大統的皇子,而光武帝更是皇室的遠房親戚,帝位和他根本沾不上邊。正是由於上述的特殊情況導致皇室血脈發生更迭,因而他們才能當上皇帝。這一段王朝的延續基本屬於歷史的插曲,因此要與前一段作出劃分;

3、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喪失:東周王室基本已經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東漢相比西漢領土也有所減少,而東晉和南宋則連正統性都受到質疑。

而武周革命儘管對李唐王室有所打擊,但是其政治格局卻基本沿用唐制,首都也是兩京並存。而且武則天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就把政權又過渡到她親手廢掉的兒子手裡了,國家的領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甚至連武則天死後的兩個皇帝,之前都是做過皇帝的(中宗和睿宗)。這樣的武周,自然也就不存在把李唐分為前後唐的可能了。


因為漢朝王莽政權以後遷都了,所以分漢為西漢和東漢。

而唐朝國都一直是長安,所以不能分。武周遷居的東都洛陽是屬於陪都性質。

古代是按照國都的位置分的。

周朝國都從鎬京遷到雒邑後叫東周。

漢朝國都從長安遷到雒陽後叫東漢。

晉朝國都從洛陽遷到南京後叫東晉。

北魏一分為二,國都從洛陽遷到長安的叫西魏。遷到鄴城的叫東魏。

宋朝國都從開封遷到杭州後叫南宋。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從有記載的堯、舜、禹開始就是男權社會。其中不管是哪個朝代更替或者帝王換代都是男性統治,漢朝的呂后專政或是武周改元以及垂簾聽政等??,其後來的接班人都是開國皇帝的直系血親或宗親。當時的社會就有要求女子要嚴格遵循三重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女子的管束很是嚴格。且民間流傳"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母憑子貴"等不良現象,逐造成女性婚後只能依附於丈夫(婆家)或者兒子的勢力才能生存和尊嚴的事實。呂后再怎麼專政,她還是一心維護劉家的基業;慈禧如何拔?,她還是連選兩位愛新覺羅家族的後裔;武周也同樣傳位於子嗣,未傳於武氏後人;武周的改元依舊建立在李唐的基礎上,如果她傳位於武氏後人,其他的李唐宗室再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割劇一方,通過戰爭等手段統一唐朝或盤距統治,則有可能出現前唐、後唐或者西唐、東唐之說。


謝邀,其實不管是東漢與西漢還是前唐後唐的,都統稱為漢與唐,只是後來史學界為區分兩漢。就把都城在長安(地理位置在中國西邊)的稱為西漢。把都城在洛陽(地理位置在中國東邊)的稱為東漢。如果非要找個原因,兩漢中間出現了一個短暫王朝新朝。西漢末與東漢初的統治者雖都是漢高祖劉邦後代,但並不是直系親屬關係,而中國文化講究傳承。兩漢在中間斷代了,而且出現了大動亂。所以我覺得是這個原因。出現了東西兩漢的稱法。

唐朝的稱法就不難理解了,雖中間隔個後周,但唐朝天下太平,就算有鬥爭也是在宮庭裏的明爭暗鬥。雖改了國號,貌似武則天晚年把國號改回去了。而且政權回到了李氏直系親屬手裡,都城也沒變動。所以算是有了傳承。都統稱為唐咯。


盛唐國都在兩都搖擺,甚至天子居洛時間更長,而武周獨尊洛陽,所以說國都沒變也對,說國都變了也對……根本沒分成兩朝,主要是中國文化傳統,不管是當時人還是後世人,都認為李武氏為李家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