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齶裂是胎兒顏面發育階段受到藥物、病毒、毒品、營養、內分泌,以及遺傳因素影響,導致顏面部發育出現問題,出現脣齶裂。患有脣齶裂的胎兒可以經過產前檢查發現,及時終止妊娠,避免畸形兒出生,也可以生產後接受手術治療。以下詳細說明。

胎兒發育中,顏面部是由鼻板、口凹、額鼻突、上頜突、下頜突、晶狀體版、聽板等組織共同發育構成。

人胚在早期發育時會形成鰓弓,一共有6條,其中第一條鰓弓分成上頜突下頜突,將來是會形成上下頜的主要組織。額鼻突主要形成額頭和鼻樑上部,鼻突會形成鼻翼、鼻尖、人中和部分眶部。額鼻突+上頜突+下頜突,包圍中間一個凹陷,這個凹陷就是將來形成口腔的組織。

胎兒顏面部是從兩側向中間發展形成的。以上組織逐漸向正中聚攏、融合,漸漸構成對稱的面部。上頜突發育成上脣的外側部分及上頜;下頜突形成下脣和下頜,同側上下頜突從兩側向中線方向融合形成臉頰,口裂逐漸縮小。如果我們用舌頭舔舔嘴角內側,會感受到一個小突起,這個就是上下頜融合後的痕跡。

如果上頜突與同側內側鼻突沒有融合,人中外側就會出現一條溝,也就是脣裂。有的脣裂是單側,有的就是雙側。如果內側鼻突嚴重發育不良,就會導致人中缺損,出現正中脣裂

正中齶突和外側齶突兩部分構成齶。左右鼻突融合後就開始向內形成正中齶突,將來會形成齶前部。左右外側齶突會構成齶的主要部分,在正中融合。如果我們張大嘴巴照鏡子,看看上齶是不是會見到正中有一條線,這就是左右融合的痕跡。

(上頜形成過程示意圖)

如果外側齶突和正中齶突沒有融合,就會出現前齶裂,常伴有脣裂;左右外側齶突沒有在中線融合,就會出現正中齶裂。如果前齶裂和正中齶裂都出現,那就是全齶裂

(正常兒童、單側脣齶裂、雙側脣齶裂示意圖)

不過,經過手術治療,輕微的脣齶裂可以得到很不錯的手術效果,對於重度脣齶裂患兒,經過修補和後續康復訓練,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發出清晰的聲音。有許多項針對脣齶裂兒童的救助方法,也有慈善組織開展幫扶,所以,及早讓孩子接受手術是減輕癥狀,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的最佳手段。

(一例脣齶裂患兒手術救治的效果,除了顏面改觀,齶部修補和牙牀修復,也是手術內容)

所以,在懷孕早期,一定要注意營養和微量元素跟進,避免情緒和激素刺激,避免接觸藥物、酒精和毒物。對於有家族聚集發生脣齶裂的夫妻,應當嚴格監控胎兒狀況。如果產前檢查發現脣齶裂胎兒,可以選擇手術終止妊娠。如果生下患有脣齶裂的嬰兒,也應該及早進行手術治療

左 修復前 右 修復後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定義+發病率:

脣齶裂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形。脣齶裂分為綜合徵性脣齶裂和非綜合徵性脣齶裂,前者多為遺傳性,和基因有關,而後者的發病機制則相對複雜,尚未完全闡明。其發生率因不同國家或地區或不同研究而有所不同。據統計,2006年中國的發病率為千分之1.46(統計時間為1922-2002),美國為千分之1.66。我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其發病率男女比例為1.3:1。

大部分的脣裂是非綜合徵性脣裂,齶裂的話【忽然想發%&>_&

(補充)齶是口腔和鼻腔的分割結構,我們的齶可以分為前2/3的硬齶和後1/3的軟齶。不行大家就把舌頭翹起來,往上往裡面滑一滑、動一動,能感覺到硬硬的,沒錯,那就是硬齶了,再往裡就是軟齶嘍~

這樣所謂的齶裂,大家就可以理解為,嗯,對,就是大家剛剛舔的地方或者再往裡面走,(⊙v⊙)嗯,出現了一個洞。

病因:

綜合徵類的好歹有的可以說清楚,比如IRF6基因(Van der Woude Syndrome)、MSX1基因、BCL3基因等等。

1、酒精和吸煙。一個研究說,我分為對照組和病例組,病例組母親懷孕前1個月-孕後3個月飲酒多於對照組,其患兒患病風險為對照組10倍。還有一個報道說,吸煙婦女生產脣齶裂患兒的記錄是非吸煙的2倍。

2、營養問題。要不要備孕期間喫葉酸、喫多少等等問題,還有蛋白質、其他維生素等等營養問題。

3、化學藥物。準媽媽能喫什麼葯?四環素等感冒藥?安眠藥物?對胎兒是否有影響?什麼影響?

4、物理損傷。沒錯,你想過X射線也可能是致病原因嗎?比如地鐵火車機場過安檢時候的掃描。但是目前還缺乏相關研究,是直接影響胎兒?還是射線改變基因?

放圖:(請做好心理準備)

原答案(2015年12月):它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頜面部的先天畸形,發生率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左右。

病因有遺傳關係,也有環境因素,比如藥物 環境污染 吸煙 缺氧等等。但小時候進行手術後再進行語言康復治療,可以達到正常人的水平。


脣齶裂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顏面畸形,主要是由於胚胎的部分骨骼和組織未能正常發育而引起。脣齶裂可以是脣裂和齶裂的一個綜合稱呼,也可以被用來指齶裂。脣裂與齶裂可以單獨發生,但通常都會並發,有輕有重,並無絕對的界限。

脣裂俗稱「兔脣」,是以嘴脣外表特點進行的一個表述,嘴脣未能象正常人一樣形成一個完好的整體。輕者只出現上脣紅脣部的小裂隙,嚴重的可以出現從紅脣到鼻底部的全層裂開。

齶裂是上齶部(俗稱天堂或上堂)出現裂隙,更偏向於內部。輕者僅表現為軟齶部的懸雍垂(俗稱小舌頭)裂開,嚴重者則表現為從軟齶到硬齶的整個齶部裂開。此時,患兒的口鼻腔之間已沒有了正常人的口蓋來封閉,形成所謂的"狼咽"。

大部份致病原因未明,部分是受到遺傳或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影響。

遺傳因素係指染色體中多種不良基因所造成的。

環境因素則包括:

(1)病毒感染:如如孕婦上呼吸道感染、風疹等;

(2)藥物作用:如如服用抗癲癇葯、類膽固醇、抗過敏、抗癌藥物等;

(3)內分泌:精神性或損傷性因素,如遭到強烈的精神刺激、身體外部遭損傷等;

(4)X光輻射線照射;

(5)營養因素:孕早期的嘔吐、厭食、偏食等導致維生素D、葉酸、鐵、鈣等的缺乏;

(6)不良嗜好:懷孕期間抽煙,飲酒或服用含酒精的飲品,酗酒等。


齶裂較為常見,可單獨發生,也可並發脣裂。齶裂不僅有軟組織畸形,大部分齶裂患者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組織缺損和畸形,在吮吸,進食及語言等生理功能障礙方面遠比脣裂嚴重。由於頜骨生長發育障礙還常導致面中部塌陷,嚴重者呈碟形臉,咬合錯亂(常呈反頜或開頜)。因此,齶裂畸形造成的多種生理功能障礙,特別是語言功能障礙和牙錯亂,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均帶來不利影響,也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礙。脣裂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發生率約為1:1000。正常的胎兒,在第五週以後開始由一些胚胎突起逐漸互相融合形成面部,如未能正常發育便可發生畸形,其中包括脣裂。又稱:兔脣,豁嘴

關於脣齶裂

從醫學的角度看,脣齶裂是一種常見的先天畸形,在我國其發生率位於第三位,約每六百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脣齶裂孩子。但脣齶裂卻是治癒效果最好的先天性缺陷之一。

脣齶裂寶寶的產生其實只是一個機率問題。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嘴脣、上齶在由兩側組織漸漸往身體中線連結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差錯,不能按照預定的進度完成連接時,產生不同種類的裂隙。

瞭解脣齶裂的不同類型和一些部位的名稱,是為了讓爸爸媽媽們更好地看懂後面的內容,不必因孩子脣齶裂的程度較嚴重而過度沮喪和焦慮,不同類型的脣齶裂在治療上並無太大差異。

脣齶裂的具體形成原因未完全明瞭。有遺傳因素,也有非遺傳因素導致,並不絕對。家族中有脣齶裂病史的情況生出脣齶裂患兒的幾率相對更高些,但正常的父母也可能會生出脣齶裂的孩子,據臨牀數據顯示,目前脣齶裂新生患兒父母均無家族病史的比例有所增高。目前認為可能的影響因素包括: 1、病毒感染,如懷孕早期的感冒。 2、服用藥物,如抗癌、抗癲癇、激素等藥物。 3、X線的照射。 4、其他。如:營養不平衡、激烈的情緒波動等。 5、遺傳因素(雙親都正常生出脣齶裂患兒機率1/600,單親脣齶裂生出脣齶裂患兒機率1/20,雙親都脣齶裂生育脣齶裂患兒機率1/4。)

另外,民間傳說母親在懷孕時期拿剪刀、釘釘子、搬家、移動廚櫃等因素純屬主觀想像,沒有科學根據。


脣齶裂是指新生兒一生下來上嘴脣就是裂開的,同一側或兩側、部分或完全裂開,使上脣成為二瓣或三瓣,這就是俗稱的「兔脣」,醫學上叫脣裂。如果上牙膛、小舌頭也裂開俗稱「狼咽」,醫學上叫齶裂。這兩種病都是生而有之,醫學上稱為先天性畸形。本病並不是因為母親懷孕時喫了兔子肉、在家裡捅過溝渠、在牀上裁衣服時用了剪刀,衝撞了「胎神」所致。這種先天性畸形主要是在懷孕第4周到第10週期間,由於某些基因的序列發生變化而引起的胎兒面部發育障礙所致。目前醫學上可能導致胎兒出脣齶裂的原因有:基因因素、環境因素等,基因因素引起的脣齶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部分患兒直系或旁系親屬中有類似畸形發生。大約有20%左右脣齶裂患兒在查詢親屬中是否有脣齶裂的情況的出現。但是大多數由基因引起的脣齶裂現象在查詢血緣關係時,並未出現任何脣齶裂情況。這果因為每一個胎兒出生時,父母的基因會產生組合。儘管在上幾代親屬中未出現脣齶裂,在新生兒出生時,仍會因為新的基因組合,而產生脣齶裂。


先天性脣齶裂的病因迄今仍未徹底明晰,一般認為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①營養缺乏,特別是維生素A、E及泛酸等;②藥物影響: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的影響;③情緒相關:孕婦生理及情緒上的波動引起內分泌水平的紊亂,影響發育;④病毒感染:如風疹感染等;⑤遺傳因素;⑥反射相關因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