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璀璨歐洲的中堅力量

在幅員遼闊卻各諸侯混鬥千年的歐洲,有塊土地一直是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中堅力量。即使是一戰二戰先後失敗和幾十年冷戰的歲月陰影,也沒能把它擊垮。這塊土地最初是法蘭克王國,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後來自己獨立為德意志帝國,現在則是大名鼎鼎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

作為一個行走歐洲多國的旅行者,我卻一直缺席德國。

一則因為年輕時迷戀義大利奧地利等地的藝術氛圍,恨不得把所有時間都拿給古羅馬雕塑和維也納樂聲。二則總覺得德國更適合一板一眼的商務出差,這也是源於德國人給我的印象,總是那麼嚴肅,一絲不苟。

而當我逐漸集郵起歐陸各國,卻發現它們的歷史總與普魯士/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等等名詞緊密聯繫在一起。隨著年歲漸長,內心也升騰出對這片土地複雜過去的好奇與敬仰。於是,就有了這次的深秋德國行。

一路走來,這裡有冷戰鐵幕下的人類追思—柏林牆遺址,有歐洲唯一可以在內部隨意拍照的皇家宮殿—慕尼黑王宮,還有講述這篇土地變遷過程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更有集結了現代工業技術之大成的寶馬博物館和寶馬世界。

我也在平和樸實的遊覽氛圍中,也逐漸感受到德國的魅力,是時間的魅力。

乾貨部分

1. 行程設計

德國旅遊季節與歐陸其他國家大致類似:6-8月夏天是旺季遊人也最多,4-5月春天百花盛開氣溫舒適,9-10月秋高氣爽適合賞落葉,從11月-3月可以說是淡季了,但這其中也包含12月聖誕和1月打折季兩個亮點。

從具體遊覽地來說,德國也其他歐洲大國類似:內部各旅遊城鎮或鄉村較為分散。城市有柏林/慕尼黑/漢堡/科隆/杜塞爾多夫等等(法蘭克福只是個商務城市,答應我旅遊沒必要去好嗎?),還有海德堡/新天鵝堡/羅騰堡等小鎮,所以,既可以來個歐洲10幾天XX國的走馬觀花,也可以十天二十天深度遊。

我這次一共六天,掐頭去尾國際航班和國內城市間交通,全部遊覽時間四天,考慮到深秋初冬的白天時間較短,就只安排了柏林和慕尼黑雙城。畢竟不是綠意盎然的季節,還是把重點放在體會帝國歷史這一主題上吧。如果是春夏秋時節,還是推薦去黑森林和國王湖之類的自然風光看看的。

而這兩座城市,可謂德意志帝國的精華了。一個是歐洲大陸二元中心之一的柏林(另一為巴黎),各類博物館和歷史遺跡不勝枚舉;另一個則是巴伐利亞公國數世紀的都城慕尼黑,既有現代工業成果的加持,也有歷史古城的迷人風韻和浪漫氣質。其他德國目的地,就留待下次歐洲行再打卡吧。

2. 簽證

德國申根簽,要求與其他申根國家基本無二,下面是官網要求的list(以在職為例),以及我實際體驗的註解:

1) 護照(原件+身份信息頁複印件)

2) 兩張兩寸白底證件照

3) 在線填寫申請表

特別提示:這個網申表超坑爹,點進去默認語言是中文,但中文頁面填寫的話部分下拉欄裏的選填信息無法記錄保存,導致最終表格無法提交列印,所以一定要把填表頁面的語言選為英文哦,切記切記!我摸索了好久換了無數瀏覽器才發現……

4) 申請人的銀行賬戶對賬單:申請人工資賬戶或其他能證明其近三個月收入情況的活期存款賬戶交易對賬單

5)旅行計劃

大家都學會用窮遊的行程助手來操作了吧?超好用的唉,隨意勾選自己的目的地和景點,最終可以列印出一份英文的excel表格,我每次簽證都是這麼做的,嚴謹又方便,不會用的私信我~

6)往返中國的機票訂單

提示1:申根簽國家都明確規定,在獲得簽證前不必付機票款,也就說,只要提供自己想去航班的初始訂單就可以,即使簽證過程中被取消了無效了都沒有關係。最常用的渠道就是去攜程下單,在付款前選微信支付然後關閉窗口,再聯繫攜程客服讓他們把英文訂單發郵件過來。

提示2:申根境內的機票和火車票不需要提供。

7)住宿證明

Booking選可免費取消的酒店,要注意入住時間和旅行計劃相匹配哦,提交簽證材料的時候工作人員也會著重檢查這部分是否準確。

8)過往申根簽證的複印件

9)戶口本複印件(首頁和個人頁,不需翻譯)

10)旅行醫療保險(淘寶有美亞和安聯,申根都認,按時間和年齡付款後秒出保險單)

11)在職證明原件(中英文對照或英文,領導簽字/單位蓋章/註明公司聯繫方式/抬頭紙)

12)營業執照複印件(加蓋公司公章,事業單位可提供組織機構代碼複印件)

看起來很麻煩吧,但其實熟練操作2小時都能搞定全套。其他簽證類型和人員類型,請參考德國簽證中心的網站de.tlscontact.com/cn/sp,現在絕大部分簽證申請都是通過他們遞交了,有充足時間的可以去大使館網站預約。雖然歐盟規定簽證申請不得全部外包,但是直接去大使館送簽的預約名額很少,而簽證中心基本是約第二天或第三天的都有。只是除了480的大使館簽證費,還要交200的服務費(如果選護照返回後寄回而不是自取,再額外加60-90的快遞費,用的是EMS)給簽證中心。各有利弊吧。

不過簽證中心確實方便,全國15個城市都有,提交材料半小時到一小時就能完事,在哪個城市申請記得選哪個城市的註冊頁面哦!也不用擔心從簽證中心到使館會耽誤時間,一般第二天甚至當天下午就送去使館了,基本都能保證48小時內出簽,只是要吐槽一句:德國對旅遊簽是永遠按照行程長度給準許停留天數,只是在計划行程結束時間延後15天有效期,一天都不會多給,非常摳門。

另外需要提示的是,16年10月後申根國家都要求採集指紋,如果之前採集過的,可以找人代送資料不用親自去簽證中心,否則必須過來一趟了。

3. 當地交通

城際交通:德國交通不要太發達,火車有德鐵,飛機有漢莎,還有數不清的大城市和周邊城鎮的大巴。我這次是漢莎往返柏林慕尼黑之間,省了很多時間,其實價格也沒比火車貴多少,當然市區往返機場會略遠一些了。

當地交通:柏林和慕尼黑都是軌道交通極為發達的城市,靠地鐵和輕軌可以抵達絕大部分目的地。只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兩座城市的地鐵線路錯綜複雜,各個換乘站點密密麻麻,貼張圖來感受一下。其實也不用特別擔心,只要熟悉了就會發現,德國地鐵換乘其實非常便捷,不同線路經常共用同一個站臺。遊客只要盯緊地鐵裏的換乘線路指示牌,到了站臺盯緊車次屏幕,會寫明接下來1-3班車次和抵達時刻,非常可靠準確。

本人在雙城基本都是地鐵+步行,除了離開柏林時太累了坐過站,導致不得不打車趕飛機之外,以及柏林現在好多地鐵線路在修,有些站點關閉或需要轉乘擺渡車,其他都還是挺順利的。另外需要提示的是,德國的地鐵車門是不會自動開啟的,到站了進出都要自己去摁門上的紅色按鈕哦!

但是!比較奇葩的是,柏林靠近市區的泰格爾機場沒有地鐵站,機場有數條公交線路進城或與地鐵線路接駁,具體根據各自酒店位置查詢吧。或者可以問機場門口的服務臺,工作人員英文超好,會幫忙列印線路的。

4. 通信網路

作為一個超懶星人,我出國從來都是直接開國際漫遊,打電話上網特方便,也不會錯過國內的電話信息。在此要強推一波移動的國際漫遊流量包,有個歐洲多國通用的漫遊包,歐洲80個國家和地區都能用,流量暢享!

實際辦理也超級簡單,我是關注「中國移動國際漫遊」公眾號,關聯手機號,在選擇適用的流量包,點擊立即訂購就可以啦!可以提前買好,等落地目的地國家時候只要開始使用國際漫遊,流量包就會自動啟用,超方便的。

除了微信公眾號,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訂購,都很簡單易操作。

1. 發送簡訊GMKT去10086訂購

2. 10086官網訂購

3. 「中國移動」APP、10086熱線、營業廳等渠道

以前我常被別的旅行者吐槽敗家,換個當地卡或者租個wifi設備不好嗎。現在我一比較,移動國際漫遊包甩它們好幾條街,不信看下面的評測:

實際使用上也很方便,速度超快,查路線/微信聊天/發朋友圈都毫無壓力,直接使用當地4G網路。本人技術渣,不知道手機如何測網速,但我竟然在勃蘭登堡門下搶津貼紅包,付清了雙十一的購物車!

原本忐忑會不會因為網速不快而遺漏東西,現在徹底放輕鬆了!而且我還搶到了國內移動活動送的流量,簡直不要太開心。這網速,無論是在地鐵裏,還是景點中,都十分穩定可靠。

由於知道了我在德國網路暢通無阻,我爸媽發來了各種商品信息,讓我去找……於是我手機上不停的接到各類圖片,又發回各種圖片,這次國際漫遊,實在是用得值!

所以總的來說,真心推薦移動的國際漫遊,資費秒殺WiFi和當地SIM卡,網速高效流暢,不限時不限地方流量暢享,無押金無預付費,更不用擔心錯過國內信息電話,簡直完美!另外還要說一句,這個流量包是80個國家地區通用的,各種歐洲的島啊/特區啊/小國啊,都是通用的,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上午在德國,下午去了法國或者義大利西西里島,都不用重新購買套餐,算一天的流量包!超適合多國路線的旅行者對吧!而且多天購買還有優惠,此外移動還有一帶一路國家流量包等等,去詳細瞭解下吧,絕對會扭轉那些「國際漫遊很貴吧」的傳統想法。

5. 飲食/住宿/購物

飲食:德國是個肉食國家,特色是各種香腸/大豬肘子/豬蹄配酸菜,頗有東北菜的神韻。另外就是啤酒,德國人是個無啤酒不歡的民族,男女老少都能幹掉一大杯。所以清淡飲食愛好者要小心哦,傳統德國美食可能不適合你。不過也沒關係,也有很多義大利/西班牙/亞洲菜的。

住宿:柏林和慕尼黑的酒店旅館都特別多,價格也很實惠,但要注意的是,一定小心展會。慕尼黑/柏林/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等城市常有各類工業/電器/設計展,會吸引來自全球的參會者。如果碰上了這種時候,一定提前一兩個月定酒店,我當時如果晚去慕尼黑兩天就會碰上某個展,那段時間基本只有700歐以上的房間了,其他全部售罄。而同樣的酒店提前兩天就只要200多歐,所以最好錯開展會出行。

購物:德國特色商品有黑森林的蜂蜜/咕咕鐘/德國品牌家電廚具/Boss男士服裝等等,總的來說都是實惠常用的品類,而不是法國義大利的時裝珠寶奢侈品。但要注意了,那些法意的奢侈品牌,在德國也都是有門店的,而且價格全歐元區統一,說不定會淘到好東西哦。

好了,乾貨部分到此結束,下面進入德國時間。

柏林篇(上):冷戰過去式—劃開德國的那道傷疤

抵達柏林泰格爾機場的一剎那,彷彿回到了國內中型城市。機場樸實小巧,許多旅行者和我一樣,排隊等在遊客服務處查詢進城路線。我也把我的酒店地址給工作人員,講解半天,我這個木魚腦袋也理解不了,於是德國大哥擺擺頭,給我列印出一張行程路線。是啊,還是這樣傳統的方式最適合我。

機場外就是巴士站和自動售票機,買完票趕緊打票,上面就印上了打票的時間,表明接下來兩小時可以隨意搭乘柏林的地鐵公交。如果不打票,就有逃票風險,被抓到是會罰款的哦。

好好休息一晚,第二天前往我嚮往已久的第一個目的地。

柏林牆遺址公園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小塊的柏林牆碎片,還是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抑或是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再後來,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看到過一整面牆體遺跡,然後,終於等到今天可以前往實際遺址體會歷史痕跡。

柏林牆遺址公園距離市中心菩提樹下大街那塊區域略遠,大概有三四站地鐵。我酒店在兩者中間,索性直接走了過去,也順便看看柏林的街頭風光。

和其他歐洲城市絢麗多彩的風貌不同,柏林是樸素低調的,又透露著一點莊嚴凝重。行人往來匆匆,鍛煉的人們喊著口號恍若行軍。等我到了柏林牆遺址公園的遊客中心,導覽人員非常認真地和我講解了現存1.5km的遺址公園劃分為ABCD四個遊覽區域,並給了我四張地圖,一絲不苟的態度真的非常德國人。

這四個區域分別有四個主題:

Area A: The Berlin Wall and the Death Strip

Area B: The Destruction of the City

Area C: The Building of the Wall

Area D: Everyday Life at the Wall

從遊客中心對面的綠地開始,從西到東進行遊覽,第一部分就是柏林牆遺址公園的A區域。

首先看到的是柏林牆的型Orientation Model,展示了柏林被分割的樣子。由於大多數牆體都已被拆毀,德國人在空地種了綠草,放上金屬柵欄替代原本牆體,又設置了一些互動屏幕,介紹有關柏林牆的歷史故事。

雖然牆體已毀壞,但透過這些歷史照片的詳細記載,就能復原出一副柏林牆的樣貌出來。

其實,柏林牆並不只是一道單純的牆體,而是一個偌大的防禦工程建築,否則也無法抵禦東德西德兩地人們渴盼回歸一起的強烈希望。遺址公園特地圍出了兩個地基遺跡,展現這一工程的複雜之處。

從古到今,用物理的牆阻隔在人類的交流,卻是一種屢試不爽的做法。從我們綿延千里的傳奇防禦工程長城,到這曾經劃破德國的柏林牆利器,再到接下來川普可能推出美墨邊境阻隔,都是如此。

一面牆,終究會給人們帶來心理上的隔閡。只不過,對親人朋友的思念卻讓人可以熱血沸騰地去衝擊這面牆。畢竟,柏林牆是東西方霸權爭鬥的產物,受苦的確是分隔兩地的德國人。

於是,在A區域最顯眼的地方,是標誌性的紀念牆Window of Remembrance,銘記那些隕落在柏林牆下的生命。

我仔細看了看,大多數都是二三十歲黃金年華的年輕人,就這麼折損在這裡。現在的年輕人還可以緬懷那段黑暗時期,而逝去的生命卻永遠看不到現在的柏林。

但是德國人沒有忘記他們,每天都有人來換上新鮮的玫瑰,數十年不變,也算是慰藉現在的人們,這段歷史永遠值得反省。

在緊挨著B區域的部分,有一處遺留下來的柏林牆區域Memorial,外邊壁壘牆體縫隙裏被塞滿了玫瑰。透過縫隙看,裡面還有當時防衛工程的遺骸機器。

這裡也可謂整個公園的一大亮點,可以直觀看出柏林牆當年的複雜程度,並不只是一道簡單的牆而已。

接下來的B區域,有兩個看點。

一是紀念教堂,二是鐘樓殘骸

前者現在被修繕一新,平常也多有各類文化演出和紀念活動上演。旁邊就是一處現代化居民區,如果不說是柏林牆附近,幾乎看不出曾經冷戰的痕跡。

後者佇立在教堂對面,在已被剷平的遺址上,有一排當年柏林牆的照片。結合腳下的地基,彷彿還能感到曾經鐘樓的肅穆氣息。

這其中,有一處是放映視頻,裡面有6段當年拍攝的德國人翻越柏林牆的珍貴影像。有的是從高樓上跳下,有的下面早已架好了牀單,有的記者和警察搶了鏡,印象最深的是一對老夫婦先後丟出行李後跳下。但無一例外,圍觀羣眾都很熱心幫助那些想要翻越柏林牆的人們。

不知現在這些人們是否還建在,腳下的鐘樓遺址成了永遠不會回去的過去。對愛與和平的渴望,終究戰勝了無情的冷戰。

參觀完B區域,我就沒有再繼續C和D了。因為要想全部看完大概還需要半天時間,接下來還要去看另一處柏林牆遺址。

原路返回,推薦時間充足的旅行者還可以去看看A區域盡頭對面馬路上的記錄中心Documentation Center。這裡有上下兩層展廳,展出了大量有關柏林牆的歷史資料。有柏林牆橫穿柏林的示意圖,冷戰期間的老照片,還有一些成功翻越柏林牆的幸運兒的介紹。

除了兩層展廳,這裡還可以登高一望,俯瞰整個柏林牆遺址公園。

看過遺址,再加上現在的展館介紹,確是有一種穿越之感,穿越回了曾經凝重靜默的柏林,站在了一睹真實的鐵幕前,倍感沉重。

我想,假如當年我生活在這樣的柏林,我是會選擇在一開始就勇敢逃向西德,還是會默默忍耐直到徹底絕望,抑或是反方向而行之加入東德的偵察兵行列,捉拿自己企圖逃離的同胞?

這個問題,在我腦子裡一帶而過,沒有答案。大概只有真正遇到這樣的困境,才能知道選擇吧。

與遺址公園說再見,這裡是柏林牆的最本質歷史。下面前往另一段被藝術家盡情塗鴉的柏林牆,也是遊客最多的一段。

東邊畫廊

從公園到畫廊,距離還是挺遠的,大概10站地鐵換乘一次。

兩者風格差距也很大,一個是儘力還原歷史,另一個則是已史為畫。各類藝術家在這段1.3公里的牆體上揮灑靈感,以冷戰和政治為主題,肆意諷刺那段泯滅人性的歷史。

和之前肅穆的氛圍不同,這裡就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就和往來絡繹不絕的遊人一起隨意欣賞吧。

對了給個小tip:時間充足的可以從S線的Ostbahnhof站下車前往西邊一側,然後走上1.3公里去往東邊一側,那裡靠近S/U線的Warschauer Stra?e站。

我就是這麼走的,全程大約1-2小時看腳速。下面是我很喜歡的一些塗鴉,不知大家能意會其內在含義嗎?

大多數都是和平主題和跨越柏林牆,還有一些特殊的比如德國旗幟與以色列六芒星交疊紀念猶太人民,最著名的則是「兄弟之吻」

下面簡單百科一下這副塗鴉作品:

兄弟之吻是由莫斯科藝術家迪米特里·弗魯貝爾創作的,內容是前蘇共中央總書記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親吻前東德最高領導人埃裏希·昂納克。它象徵著前蘇聯和東德的戰略合作關係。後來兩德合併後柏林牆翻修,處於新時期的這幅畫也被官方擦除(官方回應被風吹雨淋損毀)。再後來這幅畫作又被官方復原,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最初的版本了,但也無損遊客對這副作品劃時代政治意義的熱捧:想要和這幅塗鴉合影是需要排隊上前的!

除了各類塗鴉,這段柏林牆中間有一段缺口通往施普雷河,可供看累了的遊客緩衝下。等到了快結束的東側,還有快餐/咖啡廳可供充饑。

畢竟這一路看下來,要是細細欣賞的話,還是很耗費時間體力的。

不過德國人卻提供了另一種遊覽方式,那就是邊喝啤酒邊騎車,悠哉遊哉看牆去!看下圖這一羣人,自己也成為別人相機裏的風景了!

總而言之,這段緊鄰大街,遊人絡繹不絕的柏林牆遺址,還是很值得耐心品味的。等看到下面的橋,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下面開始今日吐槽時間:

1. 原本我還想去菩提樹下大街打卡一兩個點來著,結果5點不到太陽就下去了......

2. 那既然如此就去看看廣場落日吧,結果碰上兩條地鐵線路都翻修,不少線路站點封閉或停運,好不容易上了車,剛坐了一站就要換成公交車擺渡四五站過去......

所以也提醒其他旅行者,秋冬的德國白天很短,一定早做打算。地鐵倒不至於太擔心,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修好啦!

柏林篇(下):帝國餘暉穿越中世紀閃耀至今

昨天都在柏林牆的籠罩下緬懷近現代史,今天就去感受下德意志帝國餘韻。

從酒店步行前往市中心,邊走邊拍,即使靠近鬧市區,柏林給人的感覺也頗為寧靜。

看到一處人潮湧動的商業店面,還以為是什麼電子產品或購物中心,進去一看發現是家書店,頓時心中湧出對德國人的無限敬佩,佩服他們至今仍有對紙質書籍的崇敬之心。

菩提樹下大街

繼續前行就來到了柏林「長安街」—菩提樹下大街。

這條最著名的林蔭大道栽滿了菩提樹,西起勃蘭登堡門,東至博物館島,長度近1.5公里。街道兩旁是各類磅礴大氣的建築物,即使曾遭遇戰爭摧殘,後來也修繕如初始年代風貌,所以看上去古樸莊嚴,一如德國建築風格。

可惜的是,我去的時候整條街都在翻修,再加上昨天地鐵經歷,可以說整個柏林都被挖的稀巴爛......而且冬天也無法看到菩提樹成蔭。但是也別擔心,這街兩旁間或有不少商店,比如下面的Smart旗艦店,連德國老爺爺也停下來給最新款閃閃閃的小可愛拍照。

至於說菩提樹下大街是個柏林遊覽必到之地,則是因為它連同了諸多著名景點。比如下圖的柏林洪堡大學,就位於菩提樹下大街旁。

還記得一片商業繁華景象和歷史古建築物中,突然多出了幾個二手書攤(再次感慨德國人的愛書之心),這就是來到了大學的地界。就連這裡的街頭藝術家貴族造型,也比常規的超人/吸血鬼/魔法師之流,多了不少美感。

而在洪堡大學旁邊,就是柏林著名的彙集了諸多博物館的博物館島。我選了德國歷史博物館參觀了半天,也是希望自己能再多瞭解一下這個看上去低調沉默的歐陸強國,同時也能和其他歐洲國家歷史串聯起來。

德國歷史博物館

這裡曾經是柏林軍械庫,2004年貝律銘為之設計了一座新館,2006年連同原本的軍械庫一起展示永久展覽「兩千年德國歷史的圖像和見證」。

博物館門票很便宜,7歐還是8歐來著,但是我還是用記者證碰了運氣,沒像很多地方那樣還細細查驗,只是看了姓名頁就給了免票。突然對德國倍增好感,凡是對記者友善的國家,一般都讓人呆的心情愉快。而那些靠門票大肆斂財的國家,則常常有太多世俗功利感。

門票是個小貼紙貼在衣服上,後來我不小心弄掉了,前往另一側展館時,工作人員非常和藹的直接把自己身上的貼紙貼給了我,也沒做所謂查驗,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十分讓人感動。

進入博物館,所有展廳都是按王朝時間順序進行排列,首先看到的是一塊自動放映大屏,展現了這兩千年來德國領土的變化更迭。

接下來是中世紀日耳曼人留下的兵器和盔甲,還有防備沼澤毒氣的面具。從那時起,這片土地就是個重軍工的實用主義政權了。除了兵器和各類政治主題畫作,鮮見珠寶雕塑等文化藝術展品。

然後進入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最初還佔據主動,統治這一多諸侯國構成的龐大集合體。但16世紀開始,原本默默無聞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吞併波希米亞王國土地後開始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地位。直到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的鐵蹄碾碎,各個諸侯國紛紛獨立,只剩下一個奧地利帝國。

這期間,神聖羅馬帝國可謂全歐洲的核心力量,維也納也是與巴黎並駕齊驅的歐洲中心。只不過,對於德國人來說,這段以奧地利為主宰的歷史並不那麼值得驕傲。所以展館裡關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展品也只是和其他時期差不多數量,只有幾幅瑪麗亞特蕾莎的畫像,神聖羅馬帝國雙頭鷹的旗幟,和寥寥不多的展品。建議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去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裡面的珠寶首飾美到窒息。

神聖羅馬帝國解散後,德國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主角光芒。當時的普魯士王國在帝國尚未解散前,就是與奧地利並駕齊驅的兩大最強邦國。解散後,普魯士王國先後贏得了對丹麥/奧地利/法國的戰爭,最終統一除奧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地區(在此為我瘋狂打call的奧地利鼓掌!),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這時期,德國的力量空前強大,已經逐步頂替了逐漸衰退的奧匈帝國地位。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大量如煤礦機器等可以反應當時工業水平的展品。

而上面這尊雕塑則是為數不多的藝術類展品,其他大多是政治經濟類,且看且珍惜吧。

德意志帝國是德國空前強大的輝煌時期,碾壓歐洲所有老牌帝國,國力直追美國。這時期德意志帝國在汽車/醫療/機械/天文等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嘆服的成就,比如德國人倫琴發現X光等等德國之光。

強大的德國也成了其他歐陸國家的眼中釘,隨後敗在自己挑起的一戰,德意志帝國崩散,成立魏瑪共和國(國號為德意志國)。好景不長,15年後希特勒上臺,納粹德國粉墨登場,獨裁統治帶領德國走向新的深淵,發動二戰,隨後的結局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所以這段時期的展品,幾乎全部和軍事有關。除了各類軍裝和武器,就是關於戰爭的宣傳畫或諷刺作品,現在看來依舊唏噓。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種說法,說德國是個懂得正視歷史和自身過錯的國家。那在這部分展館,可以得到完美體現。德國人不加掩飾地展現了納粹對其他民族的殘酷虐待,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態,同時又記錄了納粹德國的運行體系,公立又誠懇。

走過戰爭,德國又迎來冷戰的陰影。但這時期的德國已從陰影中走了出來,工業文化等行業全方面復甦,展品也多以記錄成就為主,就不多著墨介紹了。

至此,德國歷史博物館算是大致瀏覽了一遍。總的說來,很全面展現了這片土地的歷史變遷,對於喜歡德國的人們,是很值得前來細細研究的。

另外,這座博物館還有一個亮點,就是貝聿銘設計建造的新館。連接老館,但更現代化一點,我當時遇到的主題展覽是歐洲海洋生命,價格都是包含在門票裏的,時間充足的可以留個一整天給新館舊館。

眼看著半天過去,天又快黑了…我加緊腳步,去往下一站。

柏林大教堂

從德國歷史博物館出來,向東跨河,就是柏林大教堂。這座教堂外觀雄偉,結合了哥特風格但要更柔和些,並葬有多位霍亨索倫王朝成員,對德意志帝國來說也是意味非凡。

但是本人有個怪癖,不喜歡教堂收費的做法。而這裡排了滿滿一長隊的遊客,很多人也都在抱怨,我就選擇不進去了。其實在歐洲去了這麼多教堂,也有些審美疲勞,最美的還是義大利三座: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和羅馬城內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揮一揮手,和柏林大教堂說再見,在周圍逛逛,電視塔就在眼前,搭乘地鐵,不過兩站地,來到柏林最著名的景點。

勃蘭登堡門

作為柏林乃至整個德國的圖像標誌,建於1788年-1791年間的城門,以雅典衛城城門為範本,現在也是唯一僅存的柏林老城城門

勃蘭登堡門上有駕著四輪馬車的勝利女神,與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勝利女生頗為相似,看來也是那個時代的雕塑範本之一。這座城門也先後經歷了戰爭的洗禮,最破敗是隻剩下一架馬車。再到後來的冷戰時期,柏林牆豎立在門西面,沉默幾十年。所以現在這座修繕一新的勃蘭登堡門,對柏林意義深遠,也是所有遊人必到之處。

如果考慮實際觀賞角度,那最佳遊覽時間是傍晚。無論是晚霞滿天,還是藍得通透的黑夜前奏,這時候的勃蘭登堡門都別有一番磅礴氛圍。而白天的勃蘭登堡門,看上去只是個門而已,凸顯不出此種氣勢,所以還是建議傍晚前來觀賞,還能連帶夜景一起。

當時更為湊巧的是,趕上了柏林牆倒塌(11.9)到一戰結束(11.11)期間的多場紀念活動之一,德國人自發聚集到勃蘭登堡門前,手持猶太人六芒星旗幟,再次反省戰爭為猶太人帶來的苦難。

現場羣情慷慨,呼喊聲不斷,還記得一位老大爺手握旗杆鬥志昂揚,一不小心咔嚓差點捅到我。大爺笑呵呵地解釋,現場都是德國人,但他們與猶太兄弟是一家blablabla,然後大爺引(聖)經據典,說猶太教本就是本派的一個分支,所以幾十年前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更是泯滅人性。

感謝其他成百上千如這位大爺這樣的德國人,既營造了良好的輿論反思氛圍,也為本人拍攝雖經典但常常千篇一律的勃蘭登堡門,塑造了最好的主題背景板。

這時候快要到下午五點鐘,也就是雙十一開始的時間!激不激動?!興不興奮?!於是我在勃蘭登堡門下打開淘寶,借力中國移動國際漫遊流浪包,順利地把購物車清空了哈哈哈哈!現在想起來都能笑出聲!而且網速相當感人,完全沒有擁堵和卡頓!順利與國內億萬消費者同場競技。

只可惜洋洋得意地過了頭,回到勃蘭登堡門下的小廣場看乘著加長跑車的模特們來擺拍,忘了一個小時後預售商品開始付尾款,導致有的先付款買贈活動沒趕上,網路條件如此給力的情況下只能怪自己流連忘返於美景了。

猶太人紀念碑

搞定雙十一,勃蘭登堡門的不遠處就是猶太人紀念碑。這羣水泥碑林有2711個之多,簡稱於2005年,花費2760萬歐元。單獨來看就是立方體石柱,聚在一起高低錯落,更像是沉默不語的故去人。

一般都是白天來參觀,可是我因為博物館和雙十一再加上五點半天已黑透,到此已是黑夜。雖然沒有白天參觀可以像《Sense 8》裏Wolfgang和同伴們那般如鏡像一樣拍照,但黑漆迷濛中也獨具風味。我打開手機閃光燈,隨意穿梭在迷宮一般的紀念碑林裏。有的石碑上放置了玫瑰,有的石碑下放置著花束來紀念亡者。在市區最核心位置,放置這樣的抽象藝術作品來緬懷,也算是一種別緻的敬意了。

走了一整天,此刻的我,心情是滿足的,腿腳是沉重的。但自虐不停,還想著去逛店買禮物,畢竟我爸媽可是發了一堆各種鍋的照片叮囑我……於是來到了柏林最著名的購物商圈之一。

波茨坦廣場

這裡有Sony Center,還有Berlin Mall,就像是北京國貿或者王附近一類的寫字樓+購物區結合體。這裡也是柏林人喜愛的現代化休閑娛樂場所,有小型遊樂場和夜市,特別適合帶孩子過來。

至於Berlin Mall,整體檔次和國內常規購物中心差不多,逛了一圈沒找到鍋也沒遇到讓我感興趣的牌子專櫃。只不過這裡地下有兩家頗大的平價商超:DM和ALDI,來買點德國喫的用的還是很不錯的!

至此,柏林想看的想逛的基本都已打卡,唯一遺憾的是博物館島上眾多博物館只能選其一而觀,其他的只能待下次再來體驗。而接下來一早就要前往此行的第二座德國城市,也是與具有濃鬱政治氛圍所不同的德國工業重鎮—慕尼黑。

【柏林篇完】

慕尼黑篇(上):遇見德國汽車工業的最強技藝

從柏林到慕尼黑的航班不過1小時,而且慕尼黑機場還有直達市區的地鐵,半個多小時就進城了。推薦購買天票,13歐所有線路隨便坐。與蛛網般的柏林地鐵相比,慕尼黑地鐵線路的脈絡要更清晰簡潔些,基本所有景點都有地鐵可以直達。我從卡爾廣場搭乘地鐵,地上的廣場正準備架設聖誕節裝置,地下則是一派先進景象。

談起慕尼黑,會想到什麼?

一是啤酒,二就是寶馬吧。

現在雖不是世界文明的慕尼黑啤酒節時間,寶馬公司總部卻不會變。所以這大半天的時間,我選擇留給寶馬總部旁的兩個展覽場館。

寶馬世界

首先是位於奧林匹克公園的寶馬世界。從外觀看,這裡磅礴大氣完全不輸馬路對面的總部,而且依傍著公園,深秋時節滿地都是金黃色落葉,好美好美。再一轉眼,就是寶馬世界門口可以隨意乘騎感受的幾輛寶馬摩托樣品。

有的讀者可能要問了,這寶馬世界是什麼呢?其實這裡是寶馬公司的「旗艦店」,裡面展出了在售尖端型號四輪和兩輪車輛,以及公司旗下的勞斯萊斯及Mini,所以價格也著實亮眼。

除了車及配飾,還銷售衍生產品如寶馬衣服(吊牌都是中文,看來是同樣出口到中國的款型)。逛累了還可以喝杯咖啡,或者去mini店裡玩玩賽車。可以說,這是個集體驗與消費於一身的綜合推薦店。

來這裡參觀的人很多,來買車的也不少。我就看到一輛新車被開上了圓弧形的跑道,緩緩駛出寶馬世界。可以說,很多德國人的夢想就是這樣來寶馬世界選輛車,再開回家迎接親人朋友。

如果寶馬世界的各種最新型號還沒看過癮,那就移步天橋,去另一邊看看吧。

寶馬博物館

在寶馬總部腳下,就是慕尼黑最著名的一間博物館:寶馬博物館了。如果說剛才的寶馬世界是關於現在寶馬的一個預覽,那接下來的博物館可謂寶馬百年歷史的濃縮精華,全球的寶馬車主都渴望能來此朝聖,看看自己愛車誕生的歷史背景,大中小學生也來此培養「愛國情操」。

剛才的寶馬世界是推銷車輛的旗艦店,所以免費歡迎普羅大眾都來參觀。寶馬博物館則要收10歐元的門票,才能一覽這一世界品牌的過去與未來。不過作為一名媒體從業者,本人又一次被免票了。本來寶馬這樣的就很喜歡媒體曝光,再加上德國人對記者真的太友善了,還未參觀心情就很愉悅。

沿著導覽路線從上到下,首先看到的是流體力學模型。通過提拉昇降懸浮小鋼珠,構造出時而平面時而汽車模型的景象,既有藝術美感,還凸顯了寶馬在物理學上的卓越實力。

接下來便是寶馬的數個第一核心展區,包括第一個發動機。當時正處一戰期間,一家默默無聞的飛機發動機公司RMG為普魯士軍隊特地研發了一款馬力大又省油的軍用發動機,還專門起了個好聽的名字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簡稱BMW,中文直譯過來是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的意思……所以說意譯還是很重要的!

這就是寶馬公司的前身,而寶馬第一輛汽車也是脫胎於此發動機。此外這裡還有第一輛寶馬摩托車,所以這間小走廊匯聚了寶馬最初的心血,也是官方導覽裏最重要的環節。

離開這裡,映入眼簾的景象頗為震撼,是一整面四層高的摩托車牆體展櫃!幾十輛兇猛鋥亮的鋼鐵野獸,就這樣突然出現,讓人血脈噴張,心潮澎湃,好想直接開回家一輛。作為一個選擇困難症患者,我實在選不出哪輛更好看,已被這種展現方式閃暈。

順著摩托車牆繼續,原本屬於發動機/機械部件/工作原理等展覽,非常可惜的全部處於翻修狀態,明年2月才能重見天日。這部分展現汽車工業技藝的展館大約佔了整個博物館的三分之一左右,還是挺重要的,建議理工科寶馬愛好者明年修好了再來吧。

既來之則安之,就去欣賞寶馬各階段各類型的車型吧。有賽車/跑車/摩托賽車/車模等等,此時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直接上圖。

另外我還特別喜歡博物館的歷史回顧區域,這裡有寶馬曾經的代表車型,更有頗具歷史感的廣告畫和照片以及傳統內飾,很好地記錄了這間公司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回憶。最震撼的要數一個紀念牌,展示了寶馬推出的所有系列和型號,寶馬車主們快來找找自己的愛車吧!

到這裡,正式遊覽部分就告一段落了。從出口出去,頭頂還有一部分是未來展望環節,裡面展示了清潔能源技術,寶馬為保護環境做出的貢獻,以及新概念車型。

至此,寶馬博物館的內容都欣賞完畢。推薦大家留個半天左右時間來這裡,我的感官體驗還是很不錯的,但也看到有評價說斯圖加特的賓士博物館更具匠心和誠意,不知是不是賓士車主為自家打call,也不知成立了50年的寶馬博物館聽到了有何感想哈哈哈。總之,繼續努力吧BMW!最後放上一張發動機圖片合集給沒能看到的汽車工藝展區留作紀念。

情投意合慕尼黑

告別寶馬博物館,奔赴今晚和兩個慕尼黑人的神奇約會。

有時候不得不感慨緣分是個奇妙的東西,上個月我在祕魯亞馬遜雨林裏,遇到了兩個非常投緣的德國旅行者,這對情侶精通英語西語如母語一般,我也多虧了他們一路幫忙翻譯才能順利玩下來。沒想到一別不到三週時間,我就來了他倆的家鄉慕尼黑,此等緣分定要一聚!

他們聽說我來了慕尼黑也是驚掉了下巴,趕緊約了晚上六點一起去high。男生phd在讀時間比較靈活,我們就逛了逛聖母教堂/慕尼黑人民自發紀念Michael Jackson的露天場所等地,等女生下班。

這兩個德國人見到我也是激動萬分,我們聊了聊工作,和慕尼黑這座城市給我的美好印象,然後就是一個重要問題,喫啥?

雖然本人並不是肉食動物,他們又推薦了一家義大利餐廳,我們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喫德國大豬肘子了……幸好有他倆保駕護航,我點了個最小份的經典款,都差點沒喫完。看著女生一大杯啤酒一飲而盡的豪邁,我也是著實佩服這樣喝酒喫肉的德國人,到底他們是如何保持身材?!唉,感慨萬千。

就這樣,慕尼黑的第一天在重聚的興奮中落幕,也讓人更相信緣分。

慕尼黑篇(下):聽,古老王國的流麗囈語

起個大早,迎來德國之行正式遊覽部分的最後一天。昨天感受了慕尼黑名片般的先進汽車工業,那今天就去看看古老王國的歷史滄桑吧。

瑪麗亞廣場

其實慕尼黑的精華歷史部分很方便遊覽,都在老城區域。我的第一站選擇了瑪麗亞廣場,慕尼黑的核心位置,咖啡館餐廳遍地,周圍還有各類市場和購物街。深秋時節已很冷,先去咖啡館喝杯熱的吧!牆上那排麵包實在太誘人了啊。

在廣場正中間,是瑪麗亞圓柱。柱頂的聖母鍍金雕像耀眼奪目,柱底有四個斬殺惡魔的天使雕像。四個惡魔分別是代表戰爭的獅子,代表瘟疫的蜥蜴,代表飢餓的龍,和代表無信仰的蛇。蛇類愛好者此刻很傷心,多有美感的動物啊,幹嘛要斬殺它!

除了瑪麗亞圓柱,廣場東北角還有個超級可愛的小雕像:魚噴泉。試問你們見過這麼逗B的魚形象嗎?圓滾滾的胖魚兒,其實是慕尼黑人常用的約會碰頭地點。

「今晚哪兒見?」「魚那兒!」就這樣…

魚噴泉旁邊就是老市政廳,這裡1874年後被新市政廳取代(今晚回來登頂時再詳細介紹),已不再承擔辦公功能,修繕後現在是個玩具博物館。我童心已泯,還是留給帶孩子的家長去看吧!

從老市政廳出去右手邊,就是一排商店,有賣洗漱用品的,賣文具的,但最多的還是賣豬肉和香腸的,原來我這是走到了另一處慕尼黑人也很愛的當地市場。

穀物市場

首先我想表達一下此刻對德國人的敬佩之情,八點多鐘,就出來擺攤了……這在義大利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事情,他們不拖到中午12點就算不錯了。而德國人是如此勤勞,但也比較嚴肅。無論是切肉的,還是擺水果的,都面無表情。雖然我今晚就走了實在沒機會購買食材親自下廚,不過擺出來的樣子是真的賞心悅目呀。

除了蔬菜/水果/肉類,還有各種調味料和小食店,甚至還有一整間的蜂蜜店。這也是當地人喜歡這裡的原因,除了週日歇業外,這裡從早到晚都有好喫的和新鮮的原材料。所以價格也是頗為不菲,據我慕尼黑朋友說,比超市是貴多了,他們也只是偶爾來奢侈一把。

寂寥的秋冬,即使沒有多少人流,這個市場的食物也給慕尼黑帶來了不少煙火氣和溫暖感。

正當我沉迷在看菜比價中時,老師帶著一羣小學生魚貫而入。我的注意力就這麼被轉移了,發現出現了好多小朋友排隊去上學,路邊的流浪漢則用沙子壘出了一隻阿狗,瑪利亞廣場旁的商店也都開門營業(注意看李宇春的Gucci海報和德國最著名土特產—會打鳴的咕咕鐘),這座城市醒了。

漫步慕尼黑街頭,教堂/廣場/劇院依次出現,街道兩旁不時閃現精品店鋪,時尚感與高級感兼備。這裡是慕尼黑的馬克西米利安大街,也是著名的奢侈品一條街。現代設計商品和傳統樓宇建築完美融合,有一瞬間,我甚至彷彿回到了維也納。未曾被時間所改變的貴族風範,慕尼黑也有。

是了,這裡本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的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名字叫巴伐利亞。它也同奧地利帝國一樣,曾經繁盛,後來帝國解體,再到一戰二戰給城市帶來無盡傷痛。而現在,慕尼黑老城區一半以上區域被轟炸又被原樣修復,我們才能看到這個曾經富饒到建造了巴伐利亞諸多景點建築如新天鵝堡,誕生了諸多歷史名人如茜茜公主的古老王國的經典模樣。

慕尼黑老王宮

所以今天剩下的時間,我選擇去慕尼黑的老王宮,也是巴伐利亞王國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始建,並在路德維希一世時擴建的宮殿。慕尼黑城郊還有另一處著名宮殿寧芬堡宮,是選帝侯費迪南德建造的,以優美的城堡花園,以及鹿園/植物園/啤酒花園等聞名。由於此時已即將入冬,花園景象恐怕頗有凋零之蕭瑟感,我決定還是專一體驗老王宮吧。

老王宮雖然交通方便,但是入口太難找。這是因為老王宮被路德維希一世增加了許多附屬宮殿,光是劇院就有三個,還有數個零星分佈的花園。老王宮的主要看點是珍寶館王宮博物館,前者收藏了巴伐利亞王國的各類珠寶和裝飾品,後者是德國境內最大的位於城市內部的宮殿。這兩者的入口在國家劇院和音樂廳廣場中間一處非常不起眼的門廳裏,當時我迷路到了宮殿內的小路上,向別的區域的工作人員請教,他們竟然不知道,說一直都是員工通道進出,最後替我去問了別的同事才知道遊客入口在哪裡,也是醉醉的。

進來之後就非常順利了,和藹可親同時英文又好的老奶奶售票員看了證件直接給我免了票,正價購買珍寶館和王宮聯票價格是11歐。出門左轉是珍寶館,拿上免費的語音導覽,還要寄存包包和衣服,免費的。我只有一個很小的相機包也要寄存,有點摸不清頭腦就問了工作人員為何,答曰是為了避免遊客轉身是不注意碰到展品造成損傷,還真是細心啊!

好了,現在可以安心欣賞珍寶館裡的寶貝了,首先來一組珠寶首飾閃一閃!

然後再來一組閃著金光的日常用具和裝飾品。

最後來看看各種權杖/徽章/雕像吧,這裡面有用於國王登基卻從沒被真正使用過的王冠,還有象徵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雙頭鷹。

珍寶館美不勝收,兩三個小時一不小心就過去了。接下來的王宮博物館倒是略遜一籌,畢竟巴伐利亞王國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諸侯國,宮殿規模和精美程度當然比不過美泉宮。只不過這個王宮是難得的歐洲可以在內部拍照的宮殿,才能記錄下一些那個時期歐洲皇室的居所風格,畢竟之前去的所有宮殿都是不可以拍照的。

工作人員幫我把語音導覽調整到王宮部分,進去前我卻發現自己的門票沒了,估計是剛纔再珍寶館不慎遺失。這該怎麼辦?回去售票處,剛才和藹可親的老奶奶,另一個看似嚴肅但實際超nice的大姐也沒問我要證明,直接打了張王宮博物館的免費票,超感人。

王宮的遊覽路線錯綜複雜,幸好各個分叉有工作人員幫忙指點,會問你剛纔看了什麼,接下來是想快點呢還是慢點呢,如果時間緊張的他們就會主動幫你略去一些不太重要的房間。

總的來說最不可錯過的有擺滿了雕像的陳列室,藏身於王宮深處的掛滿了肖像畫的綠廳,以及國王朝覲的大廳。這三間可謂整個王宮的精華房間,也代表了當時巴伐利亞王國的輝煌。

其他廳美則美矣,就是沒那麼宏偉磅礴。總的來說,還是珠寶館更讓人震撼一些。

不過在這些旁廳裏,也有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比如在一處樓梯拐角,放置了一尊義大利雕塑大師卡諾瓦的維納斯作品。在當時的歐洲,所有王公貴族都以擁有卡諾瓦的作品為傲,路德維希一世在出行義大利途中已取得了一件卡諾瓦的作品,而王宮裡的這尊則是其父親早間年放置於此的。想起在鮑格才別墅裏見到的諸多卡諾瓦真跡,果然有一絲熟悉的味道。

此外還有一處展廳讓人訝異,這裡面放置了大量用人骨/頭顱/木乃伊製作的藝術品,基本都是用珠寶絲綢包裹起來,還是能看出原本骷髏的樣子。很有驚悚美感的一個展廳,也推薦大家去看。

原本計劃一下午才能看完的,沒想到4點鐘結束了遊覽,看還有點時間,想起當時售票處給我免費票的時候說如果能看完這兩個地方,再考慮去王宮建築羣裏的屈埃利維劇院,那就去打個卡吧!

屈維利埃劇院在另一個入口,老王宮的工作人員叮囑我就是往音樂廳廣場方向的下一個旗幟入口,這才順利找到。

劇院很小,賣票的大姐濃妝艷抹卻並不想給我免費票,希望我買個打折票。當然這裡票價並不貴,只要3.5歐元,打折票也才2.5歐,但是送到眼前的羊毛不薅,真不是我風格呀。於是我據理力爭,拿出剛才給我的免費票,終於讓無奈的大姐下班前給我出了張免費票。

回歸正題,屈維利埃劇院規模較小,我又忍不住拿它和維也納的國家劇院及布達佩斯的國家劇院相比,估計慕尼黑國家劇院也比它宏偉許多。所以建議讀者如果不是時間特別充沛,可以略過這裡了。

結束老王宮的遊覽,天又快黑了。趕緊去登頂!

新市政廳

在瑪麗亞廣場上,最高建築就是慕尼黑的標誌性建築—新市政廳。始建於1867年,現在是當地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早晨我在瑪利亞廣場時,就看到工作人員早早來打卡上班。新市政廳的一大看點就是外牆的鐘琴,每天12點都會出來報時,超像布拉格的天文鐘對吧!

新市政廳的塔樓也和天文鐘很像,都可以登頂,都可以俯瞰老城區。入口在新市政廳腳下門廳左手邊的電梯上,有個小小的售票處,2.5歐。這也是德國之行的最後一個收費景點了,說實在的,德國物價是真便宜。布拉格的天文鐘都比這貴多了。

登頂後的景象也很像,柵欄和城牆環繞,遊人只能在狹窄的小過道里錯身而過,去欣賞不同角度的風景。遊覽設置很貼心,會把眼前景點都標註在欄杆上,一目瞭然。

還記得當時冷風瑟瑟,慕尼黑老城染上一層藍煙,也有了一絲童話小鎮的風情。畢竟巴伐利亞也算是德意志帝國土地上最浪漫靈動的一塊區域了,假如可以的話,好想再去新天鵝堡和黑森林看看,可惜實在是沒時間了。

當時的我,倚靠在圍欄裏,把相機伸到欄外,努力去拍下一張張照片。此情此景,和三年前去布拉格天文鐘上好相似。只是三年白駒過隙,從五彩斑斕的中世紀古城到現在清冷奇駿的德國重鎮,心情也不同了。

告別塔樓,這也是我的最後一晚。再去腳下的Ludwig Beck購物中心逛一逛,看到加拿大鵝的價格比原產地貴了快一倍也就沒下手。就這樣吧,慕尼黑,輕快地來也輕快地走。這座緣分如此奇妙的德國城市,但願還有機會再來看你。

【慕尼黑篇完】

【結語】說一句Auf Wiedersehen

時間過得飛快,從慕尼黑到柏林再飛北京的回程,加上時差抵消作用,落地首都機場已過去六天。

在德國時,我只發了一條朋友圈,我說自己只會說一句德語就是Auf Wiedersehen,也就是再見的意思。對著海關人員說,對著慕尼黑的朋友也說,但願再見的那一天,別太遙遠。

回望這短暫的德意志之行,兩座城市的氣質,在嚴謹的德國標籤下,雙城自有雙城戲。柏林的確是正經的一絲不苟的,好純正的德國味,卻也有青春戲謔叛逆的一面;慕尼黑則有著德國最浪漫地區的巴伐利亞基因,整座城市更像精緻的奧地利甚至還有一絲義大利的時尚氣息。

但兩者都有的是,對嚴酷過去的認真反省。無論是建築修復還是博物館展品,都特地保留了歷史的氣息。這樣的雙城記,交相輝映,為了演奏了一曲嚴謹的古典樂雙重奏序曲,改變了德國在我心中的刻板印象,也讓我期待下一次重逢,又會帶來怎樣的體驗。

【全文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