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是世界旅遊名城,有着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這裏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這裏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中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有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以至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享譽世界。

  到桂林旅行,象鼻山是必須要去的地方,象鼻山在桂林的地位相當於北京的天安門、廣州的小蠻腰、重慶的解放碑一樣,沒有到過象鼻山就不算真正到過桂林。

  但是很多人到了象鼻山之後又會覺得失望,似乎就站在灕江邊拍幾張照片就完事了,似乎就完成了打卡,證明自己來過了,對於象鼻山的認知就停留在,這是一座像象鼻一樣的山,頂多聽聽導遊講一講關於象鼻山的神話故事,然後就沒啦。

  其實要想真正瞭解象鼻山,必須要登上象鼻山,去感受它的歷史,俯瞰兩江四湖的美景,纔會對象鼻山有更多的瞭解。

  尤其是文化方面,可能很多人只知道這是桂林一個著名的自然景觀,殊不知其實這裏的石刻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

  據資料顯示,象鼻山上現存石刻六十餘件,其中宋代的有23件,元代的有1件,明代的有12件,清代的有14件,民國的有2件。此外還有12件是難以辯別年代及姓氏署款,這些石刻中既有題詩、填詞、題榜、銘文,又有傳記、營繕紀事、跋刻名人作品,種類豐富。

  六十餘件不同年代的石刻,每一件石刻的背後都有着動人的故事,記錄着象鼻山及桂林的歷史,這遠比導遊講的那些神話傳說有意義得多。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每天來到象鼻山旅遊的遊客,卻少有人關注這些石刻,更不會去了解石刻背後的文化,那怕就坐在邊上,一幅撲克也比懸崖上的石刻有吸引力。

  渝帆注意到,這些石刻中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風化,有的甚至都已經無法辯別,其中比較著名的石刻有宋乾道二年張孝祥的《朝陽亭記》和《朝陽亭詩》,以及乾道九年,時任廣西經略安撫使的范成大的《覆水月洞銘》。

  在象鼻山的象鼻(也就是水月洞)之中也有不少石刻,包括宋代張維、張自明、曾宏正等人的詩詞都屬佳作。宋慶元三年杜思恭刻有《陸遊詩札》, 紹定四年張茂良刻有《趙公德政碑》, 而張釜的《範藻等五人水月洞題名》、陳疇的《水月洞題記》、卓樗的《趙繇夫等二十一人水月洞題名》皆屬於非常有價值的書法作品。

  朋友們,你去象鼻山有注意到山上的石刻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