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趙雲

  據美媒報道,兩名在美國大學讀書的中國留學生涉嫌參與詐騙行動,拿數千臺自稱“無法開機”的假冒iPhone手機向蘋果公司索賠換取新機,這些手機價值總額約達9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04萬元)。近日,二人遭到美國政府的起訴。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這與“失傳已久”的“換機師”套路有不少相似,由此也牽涉出蘋果公司與騙保團隊一段曠日持久的“祕密戰爭”。

  3000多份索賠申請 換回1493部正品iPhone

  據美國CNBC新聞網5日報道稱,蔣全(音譯,Jiang Quan)和周陽陽(音譯,Zhou Yangyang)從中國的一位“合夥人”那裏運來這些假冒的蘋果手機,隨後根據蘋果公司的保修計劃將這些手機提交給該公司維修。多數情況下,蘋果公司會用新機替代舊機退還給他們。

  CNBC報道截圖

  報道稱,根據聯邦政府在2018年3月和2019年3月提出的訴訟,截至2017年底,二人共提交了數千份假冒蘋果手機的保修申請。

  據報道,蔣全是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名學生,僅在2017年,他就提交了2000多份申請,而政府起訴書顯示,蔣全共提出了3000多份索賠申請。儘管蘋果公司能夠確定蔣全提交的許多手機都並非真品,但還是返還了1493部正品手機,價值共計約89.6萬美元。

  聯邦政府在起訴書中表示,蔣在每次提出申請時都表示手機無法開機。“提交一部不能開機的iPhone在詐騙中十分關鍵,因爲技術人員無法立即檢查或修復這部手機,”起訴書寫道。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報道稱,蔣全去年在聯邦法院被指控犯有電信欺詐罪和販運假冒商品罪,面臨高達200萬美元的罰款、10年監禁的販運指控,以及20年監禁的電信欺詐指控。除了蔣全以外,周陽陽也面臨1萬美元的罰款和5年監禁,因爲警方調查人員曾在蔣全的家中發現寄給周陽陽的箱子,並認爲周陽陽是蔣全的同謀。

  根據聯邦政府提交的文件,蔣全和周陽陽都表示,在提交保修申請時,二人並不知道他們收到的手機是假冒的,蘋果公司也從未告訴他這些手機是假的。周的律師則表示,政府對周陽陽的指控完全是錯誤的,因爲他並不知道這是一起造假計劃。律師稱,他相信在事實揭曉時可以證明周陽陽的清白。

  目前,蘋果公司並未對此事予以置評,蔣全的律師也沒有對此置評。

  假iPhone憑什麼能騙回真貨?

  看到案情,聯繫“用新機替代舊機”、“不能開機”等細節,長期關注手機行業的人或許會想到一個詞——換機師。

  “換機師”,是指依據蘋果售後政策的漏洞,對蘋果公司進行騙保的人。具體的操作流程是這樣:

  換機師在市場上專門回收在保的二手iPhone ,使用特別的技巧將手機內部的高價值零件,用損壞的零件或假冒零件進行替換,然後再去售後要求保修。

  這樣的操作讓換機師有着豐富的利潤可圖,首先竊取來的高價值零件,可以在線下進行組裝新的iPhone 。

  而拿去維修的 iPhone,蘋果會給你一臺全新的iPhone,也就是所謂的官換機。

  而這一行當可行的前提,是蘋果長期保持“只換不修”的售後政策。據溫州網2013年報道,當年4月,警方曾破獲一起利用假配件向蘋果公司“以假換真”的團夥詐騙案件。該犯罪團夥通過鑽蘋果售後服務的漏洞,向蘋果公司詐騙了121部iPhone4S手機配件,從中獲利近30餘萬。

  如果商家將一部正常的蘋果手機激活後,在保修期內,通過售後渠道以手機故障爲由,向蘋果公司申請更換新的手機BAND(BAND系廠家專業術語,指整機除電池、後蓋外的其餘部分),收到新的BAND後,購買手機後蓋和電池後,就可以拼裝成一部新的蘋果手機。然後再將假的手機BAND寄給蘋果公司,這樣一來,一部正常的蘋果手機就生成了兩部。這就是該詐騙團夥的具體作案手段。

  2013年1月14日,溫州市區一家蘋果手機經銷商——某電子公司接到上海蘋果中國總部的電話稱,該公司2012年12月份以故障爲由,申請調換的121部iPhone 4S手機BAND都是假貨。

  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蘋果在國內的售後政策日趨嚴格。

  在知乎等平臺上一些較早的回答裏,還能看到用戶講述自己在天才吧輕鬆換到新iPhone的經歷。但依照目前內地的保修政策,iPhone的屏幕等部件的保修方式已經轉變爲了“只修不換”。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改變?去年11月,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的一篇文章提供了一個角度。

  iPhone手機內部的“祕密戰爭”

  根據這篇文章的描述,蘋果在過去數年裏一直在應對專業的騙保團隊。而在頂峯時期,有多達60%的iPhone的保修期內維修都存在着欺詐行爲。

  兩名前Apple Store員工的回憶稱,在2013年之前,天才吧對故障手機的維修政策相當寬鬆:只要機器被判定存在非人爲的故障,無需經過返廠檢查,就會直接爲用戶更換一部新機。

  文章稱,這一政策最先被深圳的騙保團夥盯上,並逐漸發展爲大規模的騙保行爲。具體做法則與前文溫州網的報道如出一轍。

  iPhone 7 Plus 拆解圖(圖片來源:iFixit)

  一開始,這一問題沒有引起蘋果的重視。當時蘋果高管估計,這種欺詐行爲在整體的維修請求中佔比不超過 10%。然而事後的統計證明,這一估計是完全錯誤的。

  一般來說,普通消費者會在換機後登入在原iPhone上使用的Apple ID,但騙保團夥拿到新機後顯然不會這樣。2013年,蘋果的一名數據科學家統計了維修後更換了Apple ID的iPhone數量後發現,在問題最嚴重的時期,大中華區欺詐性的iPhone換機佔比曾高達60%。

  蘋果的財報也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這一點。在2013財年,蘋果最初預估的全球範圍維修費用約爲13億美元,而最終的實際花費卻超過了37億美元。

  蘋果真正開始關注這一問題,源於Apple Store深圳假日廣場店的異常數據。作爲華南地區的第一家Apple Store,這家零售店在投入運營一年以後,每週處理的保修請求超過了2000件。這一數字是紐約AppleStore第五大道旗艦店的三倍,後者是蘋果在全球最繁忙的零售店之一。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最終,深圳這家Apple Store不得不在2013年暫時停業。蘋果與騙保團夥之間,也展開了一場漫長的貓鼠遊戲。

  蘋果首先想到的是預約機制。如今,在前往天才吧進行維修前,你必須先到網站或“Apple支持”進行預約,並且需要登入你希望維修的設備的Apple ID。藉助這一流程,蘋果希望確保前往店裏維修的顧客是真正的機主。然而根據數位前零售店店員的回憶,黑客很快找到漏洞攻破了這一系統,並擠佔了所有的預約時間。

  隨後,蘋果開始運用一套診斷程序,在無需拆機的情況下,幫助天才吧工作人員快速判斷手機零部件是否曾被替換。而相應地,騙保團夥選擇將待修設備置於無法開機的狀態,從而逃避這一流程。

  截自蘋果中國官網

  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或賄賂、勾結內部員工等方式,拿到了購買iPhone的用戶信息。這些信息中,就包括了售出的在保iPhone的序列號。然後,騙保團夥對拆機後的iPhone進行刷機,用更改序列號的方式騙過天才吧的檢測。

  最終,蘋果更改了iPhone的售後政策。所有iPhone的售後請求,都需要先送回工廠進行檢測,然後才能進行維修或更換。爲了應對由此引發的返廠量激增,蘋果不得不加開了額外的檢修中心。與此同時,蘋果還在硬件層面增加了安全措施,例如給電池、CPU等塗上了只在特定波長的燈光下可見的特殊顏料。

  圖片來源:The Information

  這些措施最終實現了一定成效。到2016年,騙保訂單的佔比降至 30%-50%。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被控制到了20%。儘管這依然高於美國零售店5%-10%的平均水平,但已經幫助蘋果將年度維修費用從46.6億美元降至43.2億美元。

  The Information稱,不管怎樣,這場歷時5年的對陣已暫時告一段落。但伴隨着蘋果在全球的擴張,類似的問題又在土耳其、阿聯酋等其他市場出現。對於蘋果來說,與騙保團夥之間的較量或許是一場無止境的戰爭。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