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跟隨交易系統(Trending Systems);

反趨勢交易系統(Countertrending Systems);

突破交易系統(Breakout Systems);

價格區間交易系統(Trading Range Systems);   

對沖系統(Hedging Systems)。   

趨勢跟隨交易系統

趨勢跟隨交易系統是在高頻交易被曝光前最流行也是最熱門的交易系統類型。最早的趨勢跟隨交易策略成形於20世紀早期,主要利用移動平均線進行買入、持有、賣出。之後,由於有了計算機生成的開倉以及平倉信號,當今的趨勢跟隨系統更為完善和成熟。但是,無論怎樣現代化,趨勢跟隨系統都會在某些市場情況下失效。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及的,沒有任何策略能夠戰勝所有市場。

趨勢跟隨系統盈利的假設是股票或者期貨市場正在形成一個較強的上升或者下降趨勢。通常意義下,我們認為較強的上升或者下降趨勢是指價格沿著大於35度角的上升或者下降通道運行,並且回撤較小。比如在上升趨勢中,調整幅度較小並且獲利平倉盤不明顯。

從歷史數據來看,市場在30%—35%的時間內時處於趨勢行情中。在趨勢行情中,通常有某些因素導致投資者更為貪婪(在上升趨勢中)或者更為恐懼(在下降趨勢中)。投資者的這些極端情感和行為往往導致市場價格快速變化。趨勢跟隨系統就是利用這樣的優勢,往往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豐厚的利潤。

為了抓住市場的大趨勢,交易研究者開發出了相應的趨勢跟隨系統。這些趨勢跟隨系統是很受交易者歡迎的,因為每一個交易者都希望簡單、快速地賺到錢。那麼趨勢交易的劣勢是什麼呢?作為一個趨勢交易者,你需要在趨勢性強的市場或者是帶有一定速度的投機市場中進行交易,振蕩行情或者是無趨勢的市場將會是這些交易者的噩夢。

趨勢系統主要有擺動系統、當日交易系統、動能系統或者其他較快節奏的交易系統。止損往往伴隨著各種趨勢交易系統,因為趨勢交易系統的理念就是不斷虧小錢以捕捉幾次贏大錢的機會。因此,作為趨勢交易投資者,你必須具有承受這些風險的能力,並且有足夠多的資金去抵消這些交易損耗。

如上所述,趨勢交易系統的最大制約因素就是它只能應用於市場出現趨勢時,儘管目前來看市場大概只有30%的時間處於趨勢狀態。如果交易者嘗試將趨勢系統應用於快速振蕩行情中,那麼他們一定會連續虧損直至退出。假設交易者不能認識到市場是否適合趨勢交易,那麼他們將會損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反趨勢交易系統

反趨勢交易系統是與市場的主流趨勢、長期趨勢相反交易的系統。通常認為,最佳判定主流趨勢的方法是利用周K線而不是利用日K線。反趨勢顧名思義就是相反方向的策略。反趨勢系統存在的歷史已經超過幾十年,但並未在中小投資者中流行開來,它被冷落是由於投資者的本性所導致的。

反趨勢交易是在較短的時間周期或者中級時間周期做與主流趨勢相反的交易。本質上,是在市場進入超賣或者超買狀況下持有相反的頭寸。

作為一個反趨勢交易者,通常需要在市場中有長期豐富的經驗。一般來說,振蕩交易者、日內交易者、短線交易者是反趨勢交易的主體。反趨勢交易成功的關鍵在於反趨勢指標、特殊的K線圖以及相當充足的交易經驗。反趨勢交易者通常在趨勢轉換前做出預判。

與趨勢交易系統或者突破交易系統相比,由於反趨勢交易系統是逆向交易,因此通常伴隨更大的交易風險。所以,作為反趨勢交易者,必須具備更好的止損素質或者止損策略。這是因為主流趨勢往往是勢不可擋的,而反趨勢的交易機會瞬間即逝並且帶有更為嚴重的投機傾向,很有可能存在連續做錯方向的情況。統計表明,反趨勢交易系統在20%的情況下是奏效的。 

突破交易系統

20世紀50年代,突破交易系統首次出現在市場中,當時的市場情況大致與現在的情況類似。當時1929年股災剛過,並且股市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表現極為疲軟。區別於美國1990年投機氛圍濃厚的股市,1950年到1960年的股市更傾向於股票本身的價值投資。突破系統在當時的市場條件下幾乎是最優策略。 

突破交易系統適用於市場在建立調整平台之後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價格突然向上(或者向下,但是向上突破的交易系統使用更為廣泛)運行的情況。

在投機氛圍並不濃厚的情況下,市場基於本身的內在價值往往會構築一個平台或者說箱體。之後,交易者尤其是大戶根據基本面的突變會搶入很多籌碼,這就使得價格突變上升並且加速上揚。

突破交易系統與趨勢交易系統相比的優勢在於,突破交易系統可以應用於無趨勢或者劇烈振蕩的市場中。作為突破交易系統的應用者,理解跳空缺口並且知道它的影響顯得尤為關鍵。跳空缺口往往是突破交易系統巨額利潤的開始。

那麼突破交易系統的缺陷是什麼呢?該系統區別於趨勢跟隨系統,它在具有強烈趨勢的市場中表現並不盡人意。因為在強烈的趨勢市場中,並不存在很明顯的箱體形態。

根據無趨勢市場或者箱體市場的特性,一般我們把止損點設置在箱體的上方(如果向上突破的話)。與趨勢跟隨系統相比而言,這樣的設置有較好的支撐位。趨勢跟隨系統很可能存在連續錯誤的情況,而突破系統較少存在這樣的情況。根據統計,趨勢跟隨系統在40%—50%的時間中都是有效的。  

價格區間交易系統

價格區間交易系統是20世紀後半葉發展起來的交易系統,當時市場在一個大的區間內上下波動。該交易系統在1970到1980年間是美國股票市場最為流行的系統之一。

適用於價格區間系統的市場通常發生在經濟停滯的時間段中。從歷史情況來看,一般市場出現崩盤後會進入到一個價格區間中,此時市場處於經濟轉型期。 

價格區間市場有別於無趨勢市場,處於該狀態的市場振蕩幅度較大並且有明顯的最低和最高值。因此既不適用趨勢跟隨更不適用於突破系統,通常認為最小波動區間至有10%才能稱為價格區間市場。

價格區間系統是利用在價格區間內波段循環的特點:持有頭寸直到最高價被觸發,然後賣空頭寸等待股票價格下跌。價格區間系統交易者在價格上升時買入,在價格下跌時賣出。在市場處於價格區間狀態下,這是一種完美的盈利模型,並且能為有經驗的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利潤。  

價格區間系統的局限性在於:首先市場通常不處於一個價格波動區間內,除非正處於一個特殊的經濟時期;其次價格波動區間不會總是精確的,可能本次的高點比上一次高,也可能比上一次低。價格區間交易者總是默認為價格的走勢會重複之前波段的走勢,因此這種類型的交易者需要大量的市場經驗。統計表明,價格區間系統在20%—25%的時間內是有效的。

對沖系統

對沖系統的成熟和流行是由於20世紀末機構交易者的加入。機構交易者由於有巨額的資金量,單邊投機存在較大風險,因此多個股票商品的組合成為他們規避風險的最佳手段之一。

對沖系統的交易者在買入某一個商品或者股票後會賣出另一個商品或者股指來規避單邊持倉的風險。比如在期貨市場中,交易者會買入家畜賣出玉米;在外匯市場中,交易者會買入一種貨幣賣出另外一種貨幣;股票市場中,交易者買入股票賣出股指。

相對於上述4種交易系統,對沖系統更為複雜並且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交易者的背景知識不僅局限於交易的股票信息,更需要了解相關的商品、貨幣走勢以及期權情況,因此對沖系統並不適用於初級交易者。

專業的交易者利用對沖系統去解決不同的周期持倉,比如短期和中期情況。而初級交易者則往往適得其反,只是利用對沖系統去控制他們的損失而已,甚至是擴大損失——這也是對沖系統所存在的缺陷。對於沒有專業教育背景和市場知識的投資者,對沖系統只會加大他們的損失,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傷害。 

交易系統已經發展了將近一個世紀了,根據不同的市場狀況,各個交易系統都曾興衰沒落過。在今後的市場發展中,不同的交易系統也會有不同的演變,甚至有諸如高頻交易這樣的新興系統崛起。只有充分了解系統如何運作、如何發展、何時運用,我們才能明智地選擇適合當前市場的狀況的交易系統。

假如你對市場運行規律有一定的認識,也能看明白大多數交易的走勢,但你還不能穩定獲利,我建議你只做你最擅長的一種手法,其他的都不做了。只專註一種戰法,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你夢寐以求的穩定的獲利模式。

關注公眾號:投資操盤之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