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換成:中國的皇帝為什麼都短命?也很有趣。

中國的皇帝有多短命呢?「有人做過一個統計,歷代皇帝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二百零九人。這二百零九人,平均壽命僅為三十九歲多。」(張宏傑《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

另外一個版本統計裏,「中國歷代的人君,如果從秦始皇算起,直到1911年清末代皇帝溥儀,其間共有皇帝335人,其平均壽命是41歲。」(翁靜《古代皇帝的壽命》)

兩個版本相差不多,也就是說中國皇帝的平均壽命也只不過在40歲左右。

可見,即便做了皇帝也不見得就長壽,根本沒有萬歲之說。

太平天國的領袖為什麼都短命?

先說太平天國哪些人才能算得上是領袖。所謂的領袖,狹義上說,其實只有洪秀全才算得上是領袖,廣義上說是太平天國政權的核心領導層成員。

太平天國的核心領導層成員有九個人,分別是: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洪仁玕,這裡主要是從決策權力大小,實際權力影響的大小來考慮的,並不考慮實際官職,例如洪天貴福,是太平天國幼主,名義上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君王,但是他並不能算得上是太平天國的領袖;再比如洪秀全的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後期實際官職甚至比石達開還要高,但是從對太平天國的影響力和決策權力等來看,此二人也遠遠算不上是太平天國的領袖;再比如秦日綱,胡以晄,羅大綱,李世賢,楊輔清等都是太平天國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們也一度位高權重,但是按照以上標準,他們只能說得上是高級將領或者重要人物,並不能算得上是核心決策層成員。

洪秀全等九人是對太平天國整個政權有決定性權力影響或者政權興衰有決定性作用的人物。

這九個人,除了洪秀全,其餘的壽命都不算長。總結起來有四個原因:

一是病死,一人:洪秀全。

二是戰爭中死亡,二人:馮雲山和蕭朝貴。

三是戰敗被俘,清廷下令殺死,四人: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洪仁玕。

四是內訌,互相殘殺,二人:楊秀清,韋昌輝。

以上各人具體情況如下:

洪秀全:太平天國君王。1814-1864。享年50歲。死亡原因:曾國藩報稱他是服毒自盡,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史實證明,他是喫了草團病死的。

馮雲山:太平天國早期核心領導層成員,太平天國的謀劃者,組織者。1815-1852。享年37歲。死亡原因:在全州被清軍大炮擊中,死於蓑衣渡。

楊秀清:太平天國早期實權人物,排名第二。1823-1856。享年33歲。死亡原因:內訌,被韋昌輝和秦日綱所殺。

蕭朝貴:太平天國早期核心領導層成員,排名第三。約1823-1852。享年約30歲左右。死亡原因:在長沙被清軍大炮擊中而死。

韋昌輝:太平天國早期核心領導層成員。約1826-1856。享年約30歲左右。死亡原因:內訌,被洪秀全下令殺死。

石達開:太平天國早期核心領導層成員。1831-1863。享年32歲。死亡原因:大渡河兵敗被清軍所殺。

李秀成:太平天國後期核心領導層成員。1823-1864。享年41歲。死亡原因:天京兵敗被清軍所殺。

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核心領導層成員。1837-1862。享年25歲。死亡原因:安徽兵敗被清軍所殺。

洪仁玕:太平天國後期核心領導層成員。1822-1864。享年42歲。死亡原因:江西兵敗被清軍所殺。

以上是太平天國九位領袖人物死亡的個人原因,要是從宏觀上說,他們壽命很短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個政權從金田起義開始,就一直在進行軍事戰爭,哪怕是定都天京之後,直到太平天國滅亡,戰爭也從未停止過,這種戰爭是極為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九個人裏嚴格說起來有六個人是因為戰爭原因死亡的,比例極高。

另外,太平天國的其他高級將領或者重要人物,實權派等大部分都是在戰爭中死亡,很多人都非常的年輕,是非常令人感慨的,主要是戰爭太殘酷了。


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啊~天王及其團隊能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南王西王這樣文武雙全的領袖在早期犧牲實乃天國事業的極大損失。定都後東王雄才大略獨攬朝政屢屢犯上,天王聯合北王消滅之,北王順帶殺了翼王一家,翼王回京平叛迫使天王殺北王,隨後翼王明白在天京無活路率本部將士出走。於是老兄弟們幾乎都凋零了,天國力量四分五裂,人心惶惶。最終導致了太平天國的失敗,還有恕我直言,這個運動造成了上億人的傷亡,給中國帶來的傷痛不比外敵入侵差到哪裡去,這也算愛國運動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