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讀寫,對於如今的AI來說通通都是小case,智能語音助手、同聲傳譯、人臉識別、自動新聞撰寫等應用正逐步在大眾用戶和產業端廣泛普及開來。

 

在模擬人類的視覺和聽覺方面,AI不斷地拿下一重重高地,而在觸覺和嗅覺方面,似乎很少聽到AI發光發熱的應用案例。

AI滅霸手套、辨味機器人,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工智能嗎? 【幫尼資訊】 自媒體 第1張

當然,AI絕不會允許自己的能力上“開天窗”,事實上,也有不少研究團隊試圖摘下這兩多“高嶺之花”。

 

10美元的AI“滅霸”手套,你種草了嗎?

 

“滅霸打了一個響指,全宇宙一半的生命瞬間消失。”

AI滅霸手套、辨味機器人,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工智能嗎? 【幫尼資訊】 自媒體 第2張

漫威世界裡的“無限手套”功能無比強勁,但在此之前,滅霸為集齊六顆無限寶石也着實廢了不少氣力。

 

但現在,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手套,它不需要寶石,但裝了548個傳感器,戴上它就能識別出所觸摸的物體,以及物體的重量等,而且成本只要10美元,就問你想不想要?

 

來自MIT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這種低成本的“觸覺識別”手套,通過獲得詳細壓力圖的大型數據集,使AI能夠僅通過觸摸來識別物體。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旦這種手套走向市場,那些不幸患有視力障礙的人將會得到多大的幫助,對於咱們普通人而言,最“接地氣”的一項功能或許就是再也不怕賣菜的小販缺斤少兩了......

 

當然,這項技術的功能絕不是如此簡單,當有了這項功能,機器人可以擁有更靈巧的機械手,而這也將一些精密生產線上大規模使用機器人成為可能,此外若是應用於醫療領域,假肢也會更加逼真。

 

有“味道”的AI

 

當AI在語音、圖像識別領域大放異彩時,可能很少有人會知道,利用人工智能驅動味覺測試機器人已經在中國運行了三年。

 

自2015年以來,超過10家傳統中國食品製造商參與了政府支持的AI“試味”項目,在生產過程中通過AI驗證和測試食品的味道是否符合標準,保證食品安全。

 

這些機器人可模擬眼睛、鼻子和舌頭,通過傳感器收集失誤和配料的視覺和氣味信息,神經網絡算法處理所有信息並查找數據中的模式,不斷進行學習。

 

目前AI的“辯味”能力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鑒別酸、甜、苦、鹹、鮮都不在話下,而且機器人的效率之高,能夠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完成每次品嘗,每天24小時運行。

 

想當初,幫尼菌萬分羨慕的“巧克力品鑒師”、“辣條嘗位師”怕是過不了都要下崗失業了,所以說,要想乾的長,還得搞安防!

 

當然,具有“辯味”能力的AI絕不只有食物這一條出路,反倒是與食物聯系並不緊密的領域,卻有可能是AI“辯味”未來最能帶來驚喜的地方。比如:

 

1、環保監測

隨着傳感器的發展,人工智能味覺系統也在向微型化、聲波型等發展,除了能夠對液體的理味覺保持敏銳之外,還能夠精準地檢測出流體的質量、密度等一系列物理特徵。

因此,這類系統在工業廢水、地下水金屬離子含量分析、海水重金屬、工業生產的微生物數量等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2、安全保障與救援

盡管在綜合味道感知上不如人類,但在識別單一味覺,亦或是特殊氣體方面,神經機器卻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這種特殊的能力也被集成到一些安保產品當中,替代人類去完成一些特殊任務。

像是嗅敏儀就可以或許分辨出大約40多種的氣體,其中就包括一氧化碳等一些人類都無法察覺的氣體,因此能夠很好地在一些危險情況中保護人類的安全。

最後,幫尼菌想說,讓AI幫助我們將世界看得更清楚,聽得更準確,已經小有成就。而隱藏在指尖和鼻端的玄妙世界,其實也很值得科技公司們為之努力。

眼耳鼻舌身意,這些結合起來,纔是我們想象中AI完整的樣子。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腦極體:《一個“有味道”的AI正在派送中,請查收...》

新智元:《僅需10美元,AI“滅霸”手套來了》

AI滅霸手套、辨味機器人,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工智能嗎? 【幫尼資訊】 自媒體 第3張

AI滅霸手套、辨味機器人,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工智能嗎? 【幫尼資訊】 自媒體 第3張

AI滅霸手套、辨味機器人,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工智能嗎? 【幫尼資訊】 自媒體 第5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