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明:發明不等於專利

2012.12.17 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臺北17日電)中央研究院院士胡正明今天表示,發明不等於專利,建議學校在培育科技人才時,應加入智財訓練,臺灣纔有可能擺脫海外智財逆差的困境。

「第9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今天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敬一主講「如何做好臺灣的智財佈局」,並與在場人士討論。

朱敬一表示,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WEF) 平均每百萬人專利數臺灣排名全球第一,而臺灣在美國申請的專利總量排第4或第5名;但是,臺灣2011年海外智財逆差高達50 億美元(支出約58 億美元,收入僅8 億美元),且有逐年惡化趨勢。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臺灣企業毛利太低,與每年付出高額專利授權有關;他擔心,海外智財逆差會愈來愈嚴重。

胡正明會後受訪表示,真正好的專利都是由產業界出來的,專利申請很貴,可能100個專利只有1個有用,只有產業纔有財力決定要不要維護專利,不能「亂槍打鳥」。

他表示,產業界的人才來自學校,如果科技學生可另外接受智財訓練,瞭解「發明不等於專利」,如此寫出來的專利就「大不一樣」有用多了。

胡正明指出,臺灣的法律人才是4年制,高中畢業就可以投考,不像美國讀法律前,已經先讀過科技、或就是電機系畢業,這也使得臺灣在專利訴訟上相形喫虧。

胡正明目前在美國柏克萊大學任教,曾任臺積電技術長,協助臺積電建立長期專利佈局,及推動成立「臺積科技院」等工作。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212170331-1.aspx

相關文章:2012.12.17 臺灣醒報 張忠謀:強化智財觀念 勿踩地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