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詩賦傳情”、“綠色殯葬、文明祭祀”、乘坐地鐵來園祭掃可兌換禮品、免費提供黃絲帶……在合肥,這個清明節顯得充滿“綠色”和“新意”。

  昨天,合肥700餘人參加了清明集體共祭活動。

  清明共祭:詩賦傳情寄相思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月5日上午,伴隨着婉約的古箏聲,合肥市2019年“人文共祭愛傳萬家”清明集體共祭活動在合肥市殯儀館一號廳拉開帷幕,共95個家庭、700餘名市民參加了活動。

  本次活動以“詩”爲主題,意在“詩賦傳情”,在倡導“綠色殯葬、文明祭祀”的同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用飽含優美韻律的詩歌向逝者傳遞最真摯、最深切的緬懷之情。今年的清明共祭儀式,在以往點燭祈福、誦讀祭文等環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心願瓶寄語、插柳等創新環節,讓代表綠色新生、緬懷思念的美好祈願得以傳遞,充分表達市民的追思、祭奠之情。

  前來祭拜恩師的許增福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清明共祭活動,“整個流程特別好,大家都很文明,不僅保護了環境,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完全將我的思念之情抒發出來。”

  記者瞭解到,今年的清明共祭活動還在三裏街街道、杏林街道、亳州路街道和曙光社區設置了4個分會場,累計有143個家庭參加了集體共祭活動。

  清明期間,合肥各大墓園裏,人們用鮮花寄託對親人的哀思。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從啓/攝

  綠色清明:絲帶鮮花祭先烈

  昨天,大蜀山文化陵園舉行了合肥市2019清明文化節,開展了隨手拍清明、銘記紅色歷史地圖尋寶、兒童畫展等活動,傳播清明傳統文化,緬懷革命先烈。爲了避免清明祭祀高峯出現擁堵,陵園推出了綠色出行活動,乘坐地鐵2號線來園祭掃可兌換禮品。另外,在清明期間,陵園提供免費循環專車,免費提供黃絲帶、心願卡、午間小食等溫馨服務,園內設置多個服務攤點方便客戶祭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清明文化節,大蜀山文化陵園推出了以“合肥印記”爲主題的2019年全新文創系列產品,寫着合肥本土特色方言的徽章,印有徽園、大蜀山、大鐘樓、合肥大劇院等合肥十大特色地標建築的環保帆布包等紀念品,不僅充滿奇思妙想,還注入了濃濃的人文情懷,十分值得收藏。記者從陵園相關負責人處瞭解到,4月2日,大蜀山文化陵園的文創小店正式上線,很快便走紅網絡。據瞭解,首批產品的銷售收入將全部捐給“口罩天使”慈善項目,用於幫助貧困白血病患者。

  昨天,合肥小蜀山陵園舉辦了第五屆清明共祭活動,以“文明共祭綠色新風”爲主題,當天活動所需物品全部由陵園免費提供,在宣傳生態、綠色殯葬理念的同時,給祭祀市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文化盛宴。

  除了這兩個陵園,合肥的包河區文化陵園、大興塔陵園、經開區青龍潭公墓園、新站區三元日月宮、高新區玉蘭大道功德園等都迎來了清明祭祀高峯。記者瞭解到,大部分陵園實行全面禁燒管理,禁止攜帶冥紙、冥幣等可燃物進入園區。此外,不少陵園都開展了鮮花兌換冥紙活動,提倡線上祭祀以及綠色出行,以保護生態環境。

  劉達青 張紅豔 楊家平 李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韓誠 攝影報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