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媽媽說弟弟的老師讓同學們在家開展網上掃墓活動 很多同學和家長都積极參加了

但我覺得掃墓這個事情,難道不需要儀式感和莊重感嗎?

即便是發揚傳統文化 我覺得也不能這樣

弟弟還是小學生 我還是希望他能更加正確地了解學習我們的傳統 而不是嘻嘻哈哈點點屏幕就OK


這網上掃墓我聽見得有兩種。

1.關注陵園公眾號,工作人員幫你擺兩束花,你轉錢

2.在網上一些網站里建立網上陵墓,通過獻花等方式祭祀,估計也需要花錢買的那種。

這是百科的注釋。

第一種純粹沒有必要,我個人感覺

昨天在我外婆家裡,還討論這件事情,說是清明不準掃墓,有的陵園改成網上掃墓,幫你擺兩束花,然後你把錢轉給他。我舅舅們都說不用,既然是規定不讓掃,也是為大家著想的事情,我們就不要做。

掃墓掃的是自己親人的墓,找個人擺花這算什麼意思?

第二種,我其實也不喜歡。。

網上來一個陵園,總感覺奇奇怪怪的,雖然現在網路很發達,但是在網上來一個這樣的,我怎麼都會感覺有點避諱

說實在的現在是疫情,是為了我們著想,不能夠聚眾在一起,相信逝去的親人也會理解我們的。這種對逝去的人悼念我們即使是放在心裡,他們也會知道的。

其實有的地方還在生態祭掃,人還是可以去的,但要錯開高峰,戴口罩,不要焚燒,謹遵規章制度才可以。


網上掃墓?以後國家給老百姓發退休金的時候,網上給大家發幾張人民幣的圖片可以嗎?有句歇後語:報紙上墳,糊弄鬼呢?現在是連報紙都省了。


網上掃墓,是科技發展的一個結果,現在科技已經遍布我們的生活,網上掃墓也是為生活帶去便利的。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清明節都無法去到現場掃墓,為了彌補這個遺憾,網上掃墓就出現了,網上掃墓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就能使用,那些出門在外的人,那些外出求學、工作的人,難免會突然想起去世的親人,這個時候只要打開「雲上殿堂」就可以隨時給親人鮮花、送禮,第一可以表達思念、第二可以讓你心裡感到慰藉。也算是一個情緒的發泄口,最重要的是,他不會取代傳統掃墓,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去到墓前掃墓,但這隻限於特定的日子,而「雲上殿堂」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就可以使用,表達對去世親人的思念,並不影響中國傳統文化!


好像陵園有那種專門設置的網上掃墓,這種的還是很正規的,別的不推薦


生活需要儀式感,有些細節、有些體會是在屏幕前感覺不到的。所以網路掃墓註定只能是形式主義,甚至是輕浮的形式主義

因為真正緬懷逝者的人不會去用或者依賴這些花里胡俏的工具。

對不緬懷逝者或不夠緬懷逝者的人員,網路掃墓帶來的感動,帶來的思考又有多少呢?

基於同樣的道理我們更喜歡旅遊,而不是看旅遊節目。

而且清明存在的意義除了紀念逝者。還有感受生命:踏青、折柳。難道我們看手機時間不夠長嗎?掃個墓還要在手機上做。


網上掃墓無感,感覺就是個偽需求,資本運作人傻錢多;與其這樣還不如到百度等百科詞條裡面把你家先烈人物和人生經歷寫出來,祭日的時候去網上看下;

非要搞一些代人獻花操作,對故人思念心裡最重要;將墳頭網路化,並不能說明你是祭奠故人多思念故人,而是向外人宣布你看我多盡孝。


支持。子曰:盡善盡美。意譯就是形式和心意都要有。而我認為,只要有心意就夠了,上墳這種事,有心意就夠了。

因為我們這太注重形式,大家都不是誠心上墳,都是來蹭飯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