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術後必須做碘-131嗎?

對於甲狀腺癌,我們的治療手段通常是手術切除癌變組織,很多患者在術後還需要做131I治療,由此患者會問:我手術切除後必須做131I嗎?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不一定的。

甲狀腺癌術後要不要做131I?

131I是針對符合適應症的患者,甲狀腺全切除後的輔助治療。它不能作為手術不徹底、不充分的一種替代治療。應該選擇性的應用手術後131I治療,因為不是所有濾泡細胞來源的甲狀腺癌患者都可以從131I治療中獲益。

甲狀腺癌症患者手術後,是要根據其複發風險來決定需不需要做131I的。極低危或低危患者往往靠單純的手術就能獲得較好的預後,所以一般不需要額外做131I;對於中危和高危腫瘤複發風險患者,是需要進一步131I治療來降低複發風險的。

甲狀腺癌術後行131I治療的目的

行131I的目的主要有兩點:1、清甲治療—清除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2、清竈治療—清除術後隱匿的、殘留的、轉移的癌竈。131I治療是分化型甲狀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甲狀腺乳頭狀癌及甲狀腺濾泡癌都屬於分化型甲狀腺癌。

分化型甲狀腺癌的131I治療:

2009年美國甲狀腺協會(ATA)指南首次提出複發風險分層的概念,並於《2015美國甲狀腺協會指南》進行了更新。該複發風險分層以術中病理特徵如病竈殘留程度、腫瘤大小、病理亞型、包膜侵犯、血管侵犯程度、淋巴結轉移特徵、分子病理特徵及術後刺激性Tg(sTg)水平和131I治療後全身顯像(Rx-WBS)等權重因素將病人的複發風險分為低、中、高危3層。利用這一分層系統指導是否對DTC病人進行131I治療。

131I治療指徵

1.《2015美國甲狀腺協會指南》對高危複發危險分層病人強烈推薦131I治療。

2.對中危分層病人可考慮131I治療,但其中有鏡下甲狀腺外侵犯但癌竈較小或淋巴結轉移個數少、受累直徑小且不伴高侵襲性組織亞型或血管侵犯等危險因素的中危病人經131I治療後未能改善總體預後,可不行131I治療。

3.對低危分層病人,不推薦行131I治療。

4.《2015美國甲狀腺協會指南》對低危人羣中淋巴結受累≤5 個(無節外侵犯、累及<0.2 cm)者,已不再推薦行131I治療。但若從便於通過監測血清Tg水平及131I全身顯像後續隨訪的角度來看,可行131I清甲治療。

哪些患者必須行131I治療?

(1)TNM分期(國際通用的腫瘤分期系統)T3(腫瘤直徑>4cm);

(2)TNM分期T4(癌竈有肉眼可見的甲狀腺外浸潤,不考慮癌竈大小和年齡);

(3)有遠處轉移;

哪些患者可行131I治療(不建議也不反對131I治療):

(1)TNM分期T1,癌竈侷限於甲狀腺內;

(2)TNM分期T3,癌竈有顯微鏡下的甲狀腺外浸潤,不考慮癌竈大小和年齡;

(3)有淋巴結轉移。

哪些患者不能行131I 治療

(1)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2)計劃6個月內妊娠者。

綜上所述,甲狀腺術後不是一定要做131I治療的,需不需要做131I還是要根據個人病情和手術情況綜合考慮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