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梁山集團的核心人物,宋江的每一個舉動都關乎梁山的發展。上一任寨主晁蓋生前,梁山上的大廳叫“聚義廳”,晁蓋死後改成“忠義堂”,這個輕微的改變可以看出兩人的主導思想不同。晁蓋重情重義,這種人領導的梁山講究的是絕對公平,大家過得很開心。可是宋江上臺後,明顯那種“義”似乎有了第二種含義。

  那就是忠於朝廷。宋江爲什麼要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呢?“忠”指的是要忠於趙宋朝廷,而不是忠於山寨。雖然梁山在晁蓋死後依舊是有酒有肉分金銀,但是那種感覺和以前不一樣了。梁山兄弟排了座次,你第一我第二,這明顯就有了一種階級感,讓人有了尊卑。宋江滿口都是道義,但讓人覺得這種道義讓它像一個土皇帝。

  還有一處,那就是梁山的杏色大旗也有了變化。之前上面繡着“替天行道”四個大字,之後就改成了“順天護國”。爲什麼旗子的顏色要用杏色?因爲天子的龍袍就是杏色,這裏面的聯繫自然就緊密了。不管是替”天“還是順“天”,都是順應天子,而不是天道。順應天子行道義,順應天子的意思打仗護國,都是爲了大宋朝廷在賣命。

  之前雖然有人堅持反對朝廷詔安,那不就是要讓宋江不能建功立業了。還有人支持宋江詔安,但哪些人不一定是順從宋江的小九九,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梁山上的人畢竟還是山匪,即便是好人,但不能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一直揹着強盜的罵名吧。如果朝廷一直想要征剿梁山,宋江並不能保證每一次都可以打敗官軍,大宋隨時都有可能將水泊梁山夷爲平地。

  宋江是個口才非常厲害而且很會收買人心的人。他硬是能把那些不願意詔安的兄弟頭領說服,減少其中的摩擦,讓他的團體顯得更“和諧”一點。梁山內部也有很多矛盾,比如朱仝,爲了讓他上山,李逵殺了小孩子才讓他上山,還有秦明,本來可以做官軍,也被上山入夥。時間久了,自然也會有矛盾。所以詔安後,大家就可以一起效忠朝廷,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這就成了利索應當。自然也就摒棄前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