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俗語:“柳不上堂,死不睡楊”是啥意思?老祖宗傳下的規矩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在以往農村時代,農民都是靠着種植農作物和生存的,那時候的人們知道什麼季節適合種植哪一種農作物,什麼時候該給農作物施肥,除此之外,在其他很多方面,也都有他們自己的方法,就連在製作工具方面都知道要用什麼樣的材料,才能做出來最好,而這些都離不開古代人從生活中吸取的經驗。

  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也憑藉着古人留下來的經驗而從中受益,生活中,木匠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角色,但卻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他們知道將何種材料用於製造何種東西,這裏面當然也離不開木匠這一行業的一些規矩。“凳不離三,牀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便是木匠製作各種物件的要領。

  有時候,還真是佩服他們的手藝,一根簡單粗糙的木頭在他們手中經過鋸,刨,鑿三個流程的加工,便成了一件精美的物件,上千個木頭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座精美的建築,雖然只是簡單的三種工序,實際上則是常人難以掌握的。

  說到建築方面,大家肯定想問在建築行業有哪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其中便有這麼一句話俗語:“柳不上堂,死不睡楊”,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祖宗傳下來的,所以這裏面定有其獨特的含義。

  其實俗語“柳不上堂,死不睡楊”描述的是木匠在房屋建造和棺槨製作方面的規矩,意思是說:柳樹不能用於房屋建造,而楊樹不能用於製造棺材,這是爲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楊樹和柳樹都是農村比較常見的兩種木頭,從質地上來講,柳樹的質地堅硬,而楊樹質地柔軟。

  而正是因爲柳木堅韌的這一特性,人們便將柳木用在了喪葬方面,因爲用柳木製造出來的棺木不會很快被泥土腐蝕,但如果將柳木用於生活建築方面,難免會讓人覺得很不吉利,所以便有了“柳不上堂”的說法。

  而俗語的下半句“死不睡楊”大家可能已經猜到其中的緣由了,懂一點木材的人都知道,楊樹的重量很輕,蟲子一蛀就直接壞掉了,如果將這種木頭用於製造棺木,那麼棺材埋在地下沒幾年便會全部腐蝕掉,屍體也會因此而受到破壞。要知道,我們都是央求先祖保佑的,如果出現這種狀況,便是對逝者的一種不尊重,所以在農村,楊樹很少用於喪葬習俗這方面。

  聽完了這句俗語中的意思,大家對建築這一方面是不是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其實不論在哪一方面,任何事都有其約定俗成的規矩,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混凝土的房屋建造早已逐漸代替了木結構的房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