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討孩子喜歡的繪本

它更是一部母愛教科書呢

你若理解了

那真是勝過讀一本厚厚的育兒書

今天,阿力早早地起了牀。他跑下樓來到廚房,“我要給媽媽做早餐,烤麪包,抹蜂蜜,她一定愛吃!”

阿力去拿盛蜂蜜的碗……

砰!媽媽最喜歡的碗摔成了九塊碎瓷片。

阿力不是故意的。可媽媽會怎麼說呢?

媽媽正在做早操,“嗨,阿力。我好象聽到什麼東西摔碎了?”“媽媽,是不是隻有我乖乖的,你才愛我呀?”阿力問。

“我永遠愛你呀。”媽媽笑着說。

“要是我做壞事了呢?”阿力問。“我還是一樣愛你。”媽媽說,“真的,不騙你。”

“那如果我跟喬喬用枕頭打仗,弄得裏面的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那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弄得她紅一塊、綠一塊、藍一塊的,你還愛我嗎?”

“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那如果我忘了關冰箱門,妹妹把冰箱裏的東西都拽了出來,你還愛我嗎?”

“我永遠愛你。不過,那樣我們就沒有點心吃了。”

“那如果我把姥姥做的麥片粥扣在頭上,你還愛我嗎?”

“我會永遠愛你。不過,那樣你就得再吃一碗。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媽媽,爲什麼今天早上你一直問這些傻傻的問題呢?”

阿力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他小聲說:“如果我把你最喜歡的碗打碎了呢?你還愛我嗎?”“你知道我會永遠愛你的。”媽媽說,“走吧,阿力,該吃早飯了。”他們去了廚房。

“啊,不會吧!”看到地上的九塊碎瓷片,媽媽驚呼起來,“阿力,那可是我最喜歡的碗!”

“媽媽,對不起。”阿力哭着說,“可是你說過會永遠愛我的……”

“我當然愛你!”媽媽緊緊地摟住阿力。

“嘿,我有辦法了!”阿力從媽媽懷裏掙脫出來。

“什麼辦法?”媽媽問。

“保密!”阿力說着跑向他的房間。

阿力在玩具箱裏找……在衣櫃裏找……在桌子下面找……

最後,阿力終於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他拿出顏料,往一個果醬罐裏倒了些水,揮着畫筆畫起來。

不一會兒,阿力就下樓了。

“看,一個新碗。”他說,“這個碗的名字叫‘阿力愛媽媽’。小心啊,媽媽,上面的顏料還沒幹呢。”

“我會非常小心的。”媽媽笑着說,“現在這個是我最喜歡的碗!”

- 丹媽讀繪本 -

第一次看到這書,我就已經被封面上熊媽與熊寶的擁抱大特寫給暖到了。

熊媽媽微微揚着頭,很享受的閉着眼睛,那肉肉暖暖的身體散發出濃濃的母愛,懷裏的熊寶卻有點膽怯和擔憂地睜着小眼睛,那小眼睛裏似乎在說着什麼。

這是一個關於母子間“愛的測試”的故事

“媽媽,是不是隻有我乖乖的,你才愛我呀?”

“媽媽,要是我做了壞事,你還愛我嗎?”

“如果我把你最心愛的碗打碎了,你還愛我嗎?”……

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會像熊寶阿力一樣,在犯錯後不安地去試探媽媽的愛。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我每天爲孩子付出那麼多,我對孩子的愛還需要被測試嗎?

當然要!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母愛的期待,彷彿是熱戀之初的少男少女,每一刻都想確定,對方是愛自己的,否則就會陷入深深的恐慌和焦慮中。

孩子在未形成完整的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之前,就是一種只會“看臉”的生物

他們依靠情緒與成人產生鏈接,因此他很難斷定一個對他滿臉怒火,呵斥、侮辱的人是愛他的。

可是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又恰恰屬於“寧可給孩子一顆好心,不肯給孩子一顆好臉”的類型,心情好時是“寶貝,媽媽好愛好愛你” ,心情不好時是“你這個搗蛋鬼,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父母的頻繁變臉讓孩子感到疑惑,變得提心吊膽,早早地學會了對父母察言觀色, 每次犯錯之後先是驚嚇和糊塗,接着就開始揣摩和應付。

在情緒不安的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有腦力與勇氣,去思考如何正面彌補與承擔錯誤,只是無止境的陷入了“如何瞞住父母,不讓父母生氣,不失去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漩渦中。

撒謊和找藉口的行爲就是這麼開始習得的。

而當謊言被父母揭穿之後,一些父母又開始爲孩子的錯誤“買單”:爲孩子收拾枕頭大戰之後滿地的羽毛;領着被大寶弄髒的小寶去洗澡……把“替孩子做本該他自己做的事情”“替孩子承擔他自己應該承擔的後果”當成了愛。

當然,“買單”不是無條件的,還會附加上我們對孩子的憤怒、嘮叨、指責等等。

就這樣, 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愛的測試”裏向我們的孩子暗示:父母的你的愛是有條件的,而孩子則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撒謊、推脫、逃避。

孫瑞雪曾寫過一句話:“讓一個生命正在蓬勃發展的孩子,用心計獲取愛是可悲的”

無疑,繪本中的熊媽媽則在這場測試中表現的很完美。

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補充,“不過你”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不過,你的負責給妹妹洗澡”……

在通過保證“我永遠愛你”,使孩子情緒感到安全的同時,又讓孩子體驗到了自己行爲的後果,給他提供一個真實和誠實學習與彌補的機會。

雖然,連童話中的熊媽媽在看到自己心愛的碗碎在地上時,都會愣住,沒辦法再迅速堅定的說出“我還會永遠愛你”

她遲疑了!

我想她當下甚至已經開始醞釀着怒火,但阿力立馬對媽媽說“對不起”,還哭着提醒媽媽“可是你說過會永遠愛我的”熊媽媽立馬醒悟了過來,緊緊抱着阿力說“我當然愛你”。

每一次讀到這一段,我都紅了眼眶。

愛並不是完全與生俱來,它會動搖,它和其他能力一樣,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練習、付出才能完全掌握。

每一個孩子都是在一次次搗蛋中測試着、確定着媽媽對自己的愛,而每一個媽媽可能都需要在這每一次測試中,不斷審視自己,練習着,到底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愛。

在再次得到媽媽愛的回覆後,阿力放心了,擦乾眼淚,媽媽的愛不僅使阿力恢復了元氣還激發了他創意的迴應。

這次阿力不再需要媽媽去提醒他怎麼去補救錯誤,他成長了,自己製作了一個新碗給媽媽,

上面寫着五個大字: “阿力愛媽媽”

雖熱失去了自己最心愛的碗,但媽媽卻收穫了一個新的阿力,以及阿力更炙熱的愛——

因爲你愛我,所以我要變得更好,我也要像你愛我一樣去愛你!

感謝

作者劉易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給我們帶來的繪本《我永遠愛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