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有一個堅決反清復明的兒子鄭成功,洪承疇是清入關之前就招降的明朝大將,他是一個典範,誰都可以死,他要留著善終讓其他漢奸心安。

洪承疇於松錦之戰戰敗後被俘,被清太宗皇太極勸降,眾所周知,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清軍對漢人是極端仇視,任意打殺,而皇太極時期為了奪取天下才真正重用漢人,洪承疇身為當時明朝兵部尚書兼一方總督,位高權重,投降以後成為清庭漢人大學士,也為清廷多次出謀劃策,清入關以後,南方遭遇頑強抵抗之時,派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多地,也勸降了很多漢人大臣將領,為清廷統一中國算是立下汗馬功勞了。

一方面洪承疇身為早期漢奸之一,受到重用並且善終就是為了安定其他漢奸之心,另一方面,洪承疇身為前明重臣擁有很多人脈勸降了不少人,在清廷統一中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他必須善終。

鄭芝龍以海盜起家,為當時明末清初第一大海盜,先受明庭招安,明亡後成為一方軍閥,扶持南明隆武帝,清廷許以高官厚祿後降清,鄭芝龍降清時,清庭已入關遷都北京,打的李自成一蹶不起,擊殺四川張獻忠,破南明弘光政權,明朝二都北京南京盡入清廷之手,初步奠定了統一中國的局勢,投降的漢奸多的是,並不缺少鄭芝龍這種軍閥,而且他的部分軍隊由兒子鄭成功率領堅決抗清,雙方談不攏一直僵持中,1661年,清廷統一中國大部,將南明最後一帝永曆帝朱由榔趕至緬甸,與鄭成功議和再度失敗,鄭成功三次北伐失敗以後轉而以台灣為根據地,攻擊台灣荷蘭軍隊,收復台灣,清廷見招降無望,將鄭芝龍處死。

在創業初期,招降下的敵方重臣當然要重用,更何況這個人的確買力,立下汗馬功勞,創業成功,統一中國大部以後,一個投降過來的海盜軍閥無足輕重,更何況這個海盜還有一個堅決抵抗到底的兒子,殺就殺了也沒什麼。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這個世界永遠都是不平等的,同樣是投降滿清,洪承疇和鄭芝龍在清朝人眼裡也不是等量齊觀的。從洪承疇本人來講,他為清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滿清的角度來看,洪承疇也有不可殺的政治理由;而鄭芝龍的重要性則是隨著時局的變化而變化的屬於可殺之列。下面就分三個部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部分:洪承疇為清朝初期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滿清入關之處,強力推進剃髮易服的制度,遭到了漢族百姓,尤其是江南氏族的強烈抵抗,這些地方抵抗和農民起義一起合成一股強大的反清潮流,幾乎動搖了清朝原本不穩的根基。這時候多爾袞利用洪承疇的特殊身份,派遣他前往江南招撫民眾。洪承疇熟諳漢人心理,拿自己做榜樣,喊出了「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口號,一次性上報了一百多名漢人傑出人才,全部被清朝朝廷提拔為地方官員。這一招迅速收買了民心。隨後洪承疇剿滅明朝宗室親王,又利用離間計,各個擊破農民起義,平定西南起義軍。從功業的角度來看,洪承疇的確功不可沒。

第二部分:洪承疇乃是清廷善待亡國之臣的標籤。

清兵入關,建國之初,需要大量治國人才。這時候,洪承疇就是現身說法,彰顯滿清善意最好的榜樣,後來的演義中甚至編造出了孝庄皇后色誘洪承疇投降的段子。因此清廷不可能把這樣一個標誌性的人物殺掉。這就像李世民幹掉太子李建成集團之後,卻要重用太子集團的重要智囊魏徵是一樣的道理。

第三部分:鄭芝龍的作用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大,最終是死路一條。

鄭芝龍是南明隆武政權的武裝保衛者,但是又和南明王朝貌合神離。當初歸順南明是一場利益的投機,投降清朝政府一樣是一場政治的投機,可惜他這次失算了。鄭芝龍被挾持北上之後,南明隆武政權失去了仙霞嶺防線,很快就被清兵摧毀,這個時候,鄭芝龍的利用價值已經失去一半。等到鄭成功堅持對抗清廷,雙方和談無望之後,鄭志龍哥已經徹底失去了價值,所以順治帝沒有殺他,康熙繼位之後很快就把鄭家幾位砍了腦袋。

總結:洪承疇和鄭芝龍同為投降清朝的漢人,因為利用價值不同,一個得以善終,一個最後砍頭。

這在鬥爭中是很常見的現象,所以要想在一個混亂的系統里自己有個善終,最好讓自己變得更加有用一點。


洪承疇和鄭芝龍不同。洪承疇是一個文人,手無縛雞之力(我這樣比喻似乎有點誇張,文人還是殺得了雞的,哈哈),他投降滿清政權後,終其下半輩子都在為滿清治理江山,一心一意的為滿清服務,為滿人更好的統治漢族提出了很多建議,做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滿清統治者用這個老漢奸用的放心,用的得心應手,知道他這個文人對自己永遠不可能有威脅,而且洪承疇有政治素養,又有工作能力,在前明士人之中很有名望,重用洪承疇,就可以做出一個榜樣,吸引全天下的漢人知識分子過來為新興的滿清政權效力。

歸納起來,就是洪承疇這個人【忠心,有用,無害】,皇帝看了放心,用起來順眼,順手。所以,只要洪承疇不公開造皇帝的反,滿清政權是不會對他卸磨殺驢的。

而鄭芝龍不同,鄭芝龍被明朝招安之前就是一個大海盜,擁有驕兵悍將數萬,雖然後來做了官,但不脫梟雄桀驁不馴的本色。鄭芝龍在福建把持軍政,對南明皇帝毫不尊敬,經常當面威脅君主,在滿清統治者來看,鄭芝龍這個人人品素質太壞,連君主都威脅,活脫脫就是一個轉世的董卓、曹操。不僅僅如此,鄭芝龍的隊伍後來軍權歸了他的兒子鄭成功,而鄭成功是一個明朝的骨灰級死忠,清朝政府多次招安,都被拒絕。鄭成功不顧老爹身在敵營,多次主動進攻滿清統治區,鼎盛的時候佔據了福建,浙江大部,一部分江蘇,擁兵二十多萬人,沉重打擊了滿清勢力。既然鄭芝龍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留之何用?不如殺之泄憤。


這個原因很明顯,如果你是皇太極或者多爾袞,你也會這麼對他們兩個。

洪承疇投降在滿清征服中原的早期,還給滿清入駐中原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議,在招降南明的過程中,依靠自己在明朝的身份,也起大作用。讓很多地方不戰而降,這麼大功勞,可是百分百的漢奸,清朝統治者能不喜歡?

鄭芝龍降清那是在滿清平定明朝的晚期,明朝兵敗如山倒,鄭芝龍知道自己撐不下去,滿清想讓鄭芝龍投降能把福建拱手相讓,哪知道鄭芝龍兒子鄭成功還接著守,鄭芝龍沒能說服鄭成功投降,反而死守,那滿清統治者的目的沒達到,鄭芝龍沒有太多作用,殺了還能泄憤。這隻能算半個漢奸。現在理解?


其實很簡單 洪承疇死心塌地為大清服務,他沒有任何退路,無論從國家民族而言,他是地地道道的背叛者,他的命運已經系在大清的戰車上了。

而鄭芝龍海盜出身 反覆無常也是預料之中,而且鄭芝龍有二心也是客觀存在的,他投降本以為可以做福建王,但清廷卻委以虛職 讓他進京,直接剝奪了他的兵權。雖沒有證據鄭芝龍有二心 但這種不滿肯定存在。不僅如此 投降後鄭芝龍已經沒有用了,之所以遲遲未殺他 是因為鄭成功又造反了。清廷為了拉攏鄭氏集團 不惜下嫁公主給鄭芝龍的另一個兒子。最後,清廷仁至義盡只得殺了鄭芝龍了。這與孫可望又不同 孫可望投降後不可能有二心,可以說是清廷救了他 否則就會被李定國收拾了。


鄭芝龍與其家人二十多囗都被留在京城當做人質來勸降鄭成功,等於俎上肉,隨時變刀下鬼。勸降不成結果就是全部被殺了(其弟流放寧古塔)。洪承疇雖得以不死,時人目為李陵,甚至比李陵不如,有「不引單于來入塞,李陵還是漢忠臣」之說,直接諷刺他引清兵入關,李陵比起他還算忠臣,起碼沒有引狼入室。


洪承疇是清廷大力求取的軍事和治政人才,皇太極多爾袞對他惺惺相惜,主動招攬委以重用。鄭芝龍一介東南海盜,反覆無常的小人,投機主義者,主動投靠清廷,有奶便是娘,但他本身對清廷也無甚卵用。所以殺了就殺跟死條狗一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