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農曆一月一號,就是中國傳統的新年,也叫「春節」,民間習慣稱這一天為正月初一。為什麼農曆的第一個月不叫一月,而是叫「正月」呢?

「正月」,又稱「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據文獻資料記載,中國人過新年大約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從虞舜時期開始。舜當上部落首領以後,帶領屬下祭拜天地。人們便把這一天作為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來歷。不過,正月初一究竟從哪一天算起,在漢武帝之前並不統一。

19世紀畫師繪秦始皇 (網上圖片)

在漢朝以前,每換一個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夏朝正月建寅,正月是寅月,即夏曆的一月;商朝,正月建丑,正月是丑月,即夏曆的十二月;周朝,正月建子,正月是子月,即夏曆的十一月。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又以夏曆的十月為端月,即十月初一為一年之始。《史記·秦始皇本紀》載:「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這就是史書中通常所說:「夏朝建寅,商朝建醜,周朝建子,秦朝建亥」。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史記·曆書》載,「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窮則反本。」到了西漢漢武帝前,延續秦朝的曆法,正月建亥,即正月是夏曆的十月。公元前104年,漢武帝下令頒佈施行新的曆法,即《漢曆》,又稱為《太初曆》,以夏正月為歲首。《史記》載:「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西漢改用夏曆之後,後面的朝代盡皆採用,一直延續至今。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以上所說幾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就把更改後的第一個月叫做「正月」。「正」就是改正的意思。在他們看來,既然他們作了皇帝,居了正位,一年十二個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們「正」過來。

正月的「正」字,應該讀作「改正」的「正」音,為什麼我們把它讀作「長征」的「征」音?中國著名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解釋指,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姓贏名政,他嫌「正」字的讀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為了忌諱,就下令把「正月」讀作「征月」。後人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這天早上家家戶戶的人們先要向長輩、朋友、鄰里拜年問候,送上祝福。這一天,再窮的人家也要添新衣,以圖新年新氣象,來年有個好運。此外,春節最講究的是全家人口大團圓,在外地工作的人,再遠也要趕回家過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