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先救 獲救可能性更高的那個,然後會毫不猶豫的繼續救另一個,無關男女。

但社會上更多的情況是什麼呢?我想起了唐山大地震電影。

當時徐帆作為一個母親,真的兒子女兒一個也不能割捨!

但是時間不等人,也許是有那麼些重男輕女的思想、也許是兒子獲救的可能性更高,她終於選擇了兒子。

女兒呢,倖存了下來,還去了國外獲得了還不錯的生活。

時隔多年再見到親生母親時對當時的場景難以忘懷。

可是徐帆也是真的悔恨啊,我相信如果可以,她寧願用自己的命換一雙兒女周全。

如今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殘存,我相信現在如果真的到了這一步,還是有人前僕後繼地救兒子。

但我依然相信親情,但這仍然是個千古難題。


我會救一個存活希望最大的,唐山大地震的電影裡面講述的不是重男輕女,那對父母是非常渴望把兩個孩子都救下來,但只有兒子的位置存活率大,只能先救兒子,這就是我們說的保一爭二,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會這樣選擇,無關孩子的性別,先救最可能活下來的。


怎麼有這樣的問題啊!好難過啊!我想我無論救哪一個心中永遠都不得安寧。如果真遇到這樣的情況了,我想我會救最方便救得那一個,然後拼盡老命去救另外一個,救不了就隨他(她)去吧!因為活著會愧疚一生。如果連與他(她)去的機會都不給我,那麼也只能儘力過好剩下的日子吧!好好照顧活著的孩子。


有很多選擇,但是孩子是沒有選擇的,只有看父母的!重男輕女的肯定救兒子,喜歡女兒的救女孩,但是為人父母最應該的選擇是救生存希望最大的那個!都是自己的血脈,不能因為性別而剝奪孩子生存的權利不論男女!


如果是我,都是我的孩子啊,我會選擇活下來可能性最大的孩子。

眾人皆知 :總有人喜歡拿"如果爸爸與丈夫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若是我,我會先救我爸爸,因為沒有我爸爸,就沒有我。而我的餘生也將會活在懺悔中,如果我的丈夫理解我,我想我會喜極而泣,但是當今人性自我看重的條件下,要做到理解真的很難,只能先做到內心無愧。


我腦補了一下畫面,如果情況非常緊急的話,我肯定是沒有時間去思考的,我會救那個離我最近的那個孩子。

事實上,我也有可能不知道我救得是我的兒子還是我的女兒,我只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救出一個孩子,然後再以最快的速度去救另外一個孩子。我希望他們兩個都能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的長大!


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能救一個救誰的幾率都一樣的話我會拋硬幣交給上天去選擇。

一個月前看過的唐山大地震,當時躺在牀上看的,哭的不行。

母親元妮一輩子背負著對女兒的愧疚過生活,說到「有些事沒了纔是真的沒了」兒子方達多次想接母親搬家母親都不同意,說要是搬家了,女兒和丈夫想回來看看回找不著路。

女本柔弱,為母則鋼。一場地震把一個四個人的家庭活生生的變成了兩個,還有一個少了一個胳膊。這時候唯一能支撐元妮活下來的動力恐怕就是兒子方達了。從後面的劇情來看,影片想表達的並不是重男輕女的思維,而且想表達在天災人禍的情況下,人民的團結和對抗天災的決心,通過寫一個小家庭來反應中華民族的頑強堅毅。

手心手背都是肉,拋棄哪邊都痛。拋硬幣去決定吧。


為什麼會問這種奇葩的問題?這種問題問出來,你良心不會痛嗎?

自己的孩子面臨危險,只能救一個?不管救那個,自己都將悔恨終生。

如果你真的只能救一個,那就就救生存機會最大的。

不管是誰活著,痛苦的終究是活著的。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很窒息,就好像要你選擇你的一個孩子必須死一個,這怎麼選擇,寧願自己死也不想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大人常說的一句話,我寧願痛的是我,生病的是我,受苦的是我,我也不願承受心靈上的折磨,想到會失去孩子,只要腦子裡想到,心裡就會恐懼,眼淚就會在眼裡,沒發選擇,這就是讓我殺人。千萬別問父母這個問題,深思極恐


父母對孩子那可是連命都可以放棄~孩子對父母可就難說了,原來以為獨生子女一定會和父母一條心~事實證明我錯了,和孩子對象討論一件事觀點不一致孩子毫不猶豫的站到對象一邊炮轟父母,我正在療傷~不再相信母子連心、父子連肝,從身體裏分離出去就是別人。受傷過後得出結論~生死關頭先救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