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中的“破壞力”,即是對過去所造的罪業發起強烈的追悔心。這在四力之中破壞力最爲重要,具備此力,其它三力自然隨之而來。此力的生起,端賴我們對業果的深忍信。

如前所說,“遍行對治力”主要是《集學論》中所講的六種,其它凡是爲了淨罪目的而做的善事,都構成“遍行對治力”。

“遮止罪惡力”,即是生起今後縱有生命危險也不再犯的防護心。雖然很難從一開始就永遠戒除一切惡行,但可以從較容易根除的惡行下手;對於難斷的惡行,則應每天生起“今日不犯”的防護心。

“依止力”即是歸依、發心,這也是爲何在“金剛薩埵修誦”和《墮懺》等頌文的篇首,先說歸依、發心的緣故。

我們從無始以來造集的罪業,每一種都多得像國王庫藏一樣。然而,如“加行法”時所說,如果所修的四力懺悔、防護十分有力,縱使定業也能清淨。

此外,如果能修習《集學論》中所說的“虛空藏懺法”、配合頂禮的《墮懺》、文殊怙主大宗喀巴散集中收錄的《勝金光明經懺悔文》等,那是再好不過了。

(帕繃喀大師指出,在懺悔的最後,應想到通過修法,自己的罪業已完全清淨,並以罪之三輪無所緣來加以印定[1],這將大大增強淨罪法的功效。)

對罪業抱無所謂的態度和一味害怕都是不足取的。對初業行人來說,最要緊的修法就是懺悔。

[1]淨罪之人、所淨之罪、淨罪之事三者均無自性。

節選 ▏帕邦喀大師《掌中解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