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中,個人的力量非常渺小。通過向佛菩薩許願,祈望得到加持保佑,增強人生信念。

多數人許願,是爲親朋好友的健康平安、工作順利和兒女的學業有成。這樣美好的人生願望,被一些人錯誤理解爲向佛菩薩賄賂。

這是偏見。

佛教認爲人性有善的一面和佛性,也有貪嗔癡慢疑自私的一面。

佛教的因果律、慈悲觀、中道思想對人的自私性能起到警醒作用,佛菩薩莊嚴的慈悲形象也能激發許願者善的一念佛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力和命。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想要孩子會讀書,就要給孩子廣種福田。

古人講留財給子孫,守不住,留書給子孫,子孫不讀。只好留陰德給子孫。這纔是正確的出路。你要先去種福田,做善事。

古代帝王要教育子孫也要請老師。但差別就很大了。以前人請先生,先生先要教學生人品,人格。第二纔是教技術,如何圖文,如何作詩。

現在不同了,沒人教人品人格了。都是教技術,所以沒有多大的意義。你只要種福田,做善事,就能爲孩子添福添壽,增長智慧!

佛前爲子女許願的方法

一、誠心不疑;

二、切合實際;

三、不要高香粗香;

四、莫把菩薩當保姆。

誠心不疑

佛前許願,心誠是關鍵,許願時要專心,專一至誠,才容易獲得感應。不要有疑心,不好一邊許願,一邊半信半疑。 這樣很難做到真正的誠心敬意,而使感應的機率變小。

切合實際

許願要切合實際,不能現在是中國公民,祈求菩薩保佑你一月後當選美國總統;現在普通月薪三千元,祈求菩薩感應一月後比肩李嘉誠同樣的財富;願望也不能是害人的,不能祈求佛菩薩保佑你害人順利,這與佛菩薩慈悲思想背道而馳。

不要高香或粗香

佛前許願,最好洗淨手,拿一枝香或三支香,點燃香後不要用嘴吹香火,可以用手扇滅或等香火自滅,以示恭敬。

點香是表達誠心的一種形式,佛沒有人的分別虛榮心,不是看誰的香粗香高而感應,所以不需要粗香和高香。高香粗香是商家經銷產品的宣傳,與感應概率無關。

莫把佛菩薩當保姆

佛菩薩很慈悲,但不是你的保姆和傭人,不要事事要求佛菩薩替你辦好一切,佛菩薩不鼓勵增長你的惰性和自私。

佛菩薩的加持護佑,是希望啓發你的善心正念、佛性智慧和淡化你的我執傲慢。

許願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對於釋放人生的現實壓力、自我約束和克服困難都有積極作用。

願望實現後需要還願,許願時許了什麼願,按什麼還就可以了,如許願時沒許具體還願方式,到許願的佛菩薩面前恭敬禮拜,表示感恩,還願體現了人性美好的感恩報恩品德。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圖文轉自網絡,作者佚名。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