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注音課誦本)禮誦儀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大乘妙法蓮華(huā)經(三稱)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

成妙功德,具大慈悲。

於一身心,現千手眼,照見法界,護持衆生。

令發廣大道心,教持圓滿神咒。

永離惡道,得生佛前。

無間重愆(qiān),纏身惡疾,莫能救濟,悉使消除。

三昧辯才,現生求願,皆令果遂,決定無疑。

能使速獲三乘,早登佛地。

威神之力,嘆莫能窮。

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宋知禮法師著《贊觀音文》)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鳩摩羅什三藏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jí)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爲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chǒu)械、枷鎖檢系(jì)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jī)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衆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衆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衆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chēn)恚(huì),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衆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sù)殖(zhí)德本,衆人愛敬。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衆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fǒu )?”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爲衆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爲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爲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爲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爲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爲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爲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爲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爲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爲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爲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tà)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hóu)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爲說法;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爲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衆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suō )婆世界,皆號之爲施無畏者。”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衆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mǐn)我等故,受此瓔珞。”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衆,天、龍、夜叉、乾闥(tà)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hóu)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yīnɡ)珞(luò)。”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mǐn)諸四衆,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名爲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我爲汝略說,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峯,爲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咒詛(zǔ)諸毒藥,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還著(zhuó)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蚖(wán)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

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雲雷鼓掣(chè)電,降雹澍(shù)大雨,

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衆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闇(àn),

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衆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hù),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

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衆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說是普門品時,衆中八萬四千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nòu)多羅三藐(miǎo)三菩提心。

《禮觀音文》

宋大慧宗杲禪師著

清淨三業,五體投地,一心歸依,十方慈父,南無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我聞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得二隨順,四不思議,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七難二求,三十二應,無量功德。興大威力,發大誓願。同流九界,六道四生,生死趣中,興百千萬億、無量恆河沙劫數,善行方便;救度拔濟一切衆生,無有休息。我今哀求,必賜加被。

伏念(某甲)夙(sù)生慶幸,得遇佛乘。身苦塵緣,心多散亂。愚癡邪見,諸根昏塞(sè )。內外經書,雖於習學,章句妙理,無所通曉。又恐福力淺薄,壽命不長。徒得人身,虛生浪死。我今洗心泣血,稽(qǐ)顙(sǎnɡ)投誠,終日竟夜,存想聖容,受持聖號,禮拜聖像。惟願菩薩,天耳聞聲,悲心救苦,憐愍加被。放大神光,照我身心;傾大甘露,灌我頂門。盪滌累世怨愆(qiān),洗潔千生罪垢。身心清淨,魔障消除。晝夜之間,坐臥之中,觀見菩薩,放大神光。開我慧性,使(某甲)即時,神通朗發,智慧聰明。一切經書自然記憶,一切義理自然通曉。得大辯才,得大智慧,得大壽命,得大安樂。參禪學道,無諸魔障,悟無生忍。世世生生,行菩薩道。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衆生,同圓種智。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圓滿)

【注】:

這是一個供初學者專修持誦《普門品》用的注音版,2015年九月十九發佈,今又逢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吉日,重新整理,增加了不少去年未注的音,希望給大家提供更多方便。2016年7月22日在禪林網發佈,頗受歡迎。2016年7月根據月悟法師意見,修改兩處注音,再次發佈,以期完善。祝福大家得觀音菩薩甘露加持,懺悔罪業,增長福報。圓滿所求,早成佛道。

宗舜合十敬白於2019年3月24日

關於編輯《普門品》(注音課誦本)的說明

曹洞宗嗣祖沙門宗舜

1、《普門品》(注音課誦本)是本人爲了方便專門持誦此經的同修而注音編次的。經文底本依據《大正藏》所載鳩摩羅什法師譯本,並據其校勘記校訂。爲不致過多幹擾初學者,對於一些古今體不同的字詞,多采用今天流行的,比如瑪瑙,原本作馬腦。但是經文有一處堅持從底本未改,就是“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爲說法”這兩句,前後文均是應以某“身”得度,即現某“身”說法,宋元以來藏經和流通本則多作“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爲說法”。個人以爲大正藏所據之高麗藏底本爲優,故保留底本原貌,不同於流通本。

2、注音依據《漢語大詞典》,異讀、多音等情況,均以經義定奪。如果遇到兩可的情況,則選擇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比如“澍“字,一讀”shù“,降雨之義;一讀”zhù“,傾瀉之義。這兩者都可以從經義上講得通,所以讀哪個音都不算錯。蚖蛇之”蚖“,也有兩個讀音,一讀”yuán“,指蠑螈或蜥蜴一類的動物;一讀”wán“,蝮蛇之屬。也稱虺,毒蛇。宗舜本來認爲:經文中也有時候翻譯成”蛇蚖“,應該是以蚖與蛇並列,讀”yuán“可能更爲穩妥。月悟法師建議讀“wán”。宗舜查宋石芝宗曉在《金光明經照解》中說:“四大蚖蛇,《廣韻》蚖,五官切,毒蛇也。《玉篇》,蚖,魚袁切,蠑螈也。崔豹《古今注》雲:蠑螈,一曰醫,大者長三尺,其色玄紺,善魃人。而不言有毒。《大經》雲:四蛇害人,不墮諸惡。四大害人,定墮三塗。《疏》雲:蛇有螫毒,當取五官切,爲此經之意也。”故應定音爲“wán”爲佳。另,法師提出:“愚癡邪見,諸根昏塞(sāi)”,這個“塞”,讀音sè更妥當。塞,讀音sāi、sè,都含有“阻塞”之義,但是,讀音sāi側重物質層面的阻塞,讀音sè側重精神層面的阻塞。宗舜查閱訓詁學相關資料,今天的兩個音,唐代其實是一個音。故均注爲“蘇則切”。或說”sāi“音多用於口頭語,”sè“多用於書面語。當然兩讀都可以,但考慮大家熟悉讀”優婆塞sè“,就還是尊重大家的習慣吧。感恩月悟法師的細心研究。

3、讀誦本除了依據傳統誦經格式之外,增加了兩段向觀音菩薩致敬和祈請的文章,“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一篇,是宋代四明知禮法師所著的《贊觀音文》。”清淨三業,五體投地“一篇,是宋代大慧宗杲禪師所著的《禮觀音文》,過去都收錄在《禪門日誦》之中,歷代相傳,頗多感應。恢復讀誦,不亦宜乎!特予提倡,望有緣人珍惜。文中“某甲”,需要在念誦的時候改成自己的名字(法名、俗名均可)。

4、如有疏漏之處,先行懺悔,並望諸位善知識不吝賜教,以期完備。凡是持之有據、言之成理的,宗舜頂受!感恩!

乙未年九月十九觀音出家吉日初編

丙申年六月十九觀音成道吉日再訂

曹洞宗嗣祖沙門宗舜編次於京華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善付囑專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