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作為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其一舉一動對國內經濟發展特別是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多種多樣,比如說公開市場操作、借貸便利等等,主要是用來調節市場資金的流動性的工具。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又包括正回購和逆回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什麼是央行逆回購。

以下是節選自360百科的關於央行逆回購的定義:

央行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簡單解釋就是主動借出資金,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就稱為逆回購交易,此時央行扮演投資者,是接受債券質押、借出資金的融出方。

從這個定義中也可以看出央行逆回購事實上就是往市場裡面撒錢,增加基礎貨幣的供給,從而緩解了市場的流動性。

這個過程是:

央行在正回購的時候在一級市場賣給銀行、券商有價證券(可以是國債之類的),銀行或是券商想要買這個證券就需要拿錢對吧,拿了錢,這個錢就到了央行的手裡,而銀行和券商的錢哪來的?只能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這樣一來市場上的錢就少了。之後央行在未來的某一天再把自己發行的有價證券回購回去,這樣一來也就是銀行、券商之前買的央行的有價證券現在又要賣給央行,央行買回來的時候也需要拿錢買,這個時候央行就會與銀行或是券商在一級市場交易,把錢給銀行或是券商,然後把自己之前發行的有價證券買回來,這樣一來銀行或券商手裡的錢就多了,銀行會進行理財或是放貸,把錢流到市場中,而券商會進行各種投資,同樣的也會把錢流通到市場中,這樣一來市場的資金就多了起來,流通緊張自然也就緩解了,這就是逆回購。

這種做法比直接的降准降息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更小,而且操作起來更加便利,滯後性較短,此外除了逆回購之外,MLF(俗稱:麻辣燙)、SLF(俗稱:酸辣粉)也是目前央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

頻繁逆回購發生的時間節點:

在每月的交易日央行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逆回購操作,但是通常情況下,沒到月末、季度末、節前和年底,央行都會加大逆回購的操作力度。其中,月末和季度末增加逆回購的原因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流動較為緊張,特別是銀行每季度的MPA考核,每到這個時候銀行就會為了成績好看點趕緊回籠資金,通常會造成市場特別是股市資金流通過於緊張的局面,央行為了緩解這種局面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增加逆回購操作力度。而節前、年底資金緊張主要是因為過節大家都會選擇持幣過節,安全性比較高。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逆回購獲得盈利呢?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國債逆回購這種無風險的套利來獲取利潤。不過從經驗來看,建議10萬元之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在深市借出自己的閑置資金,而在選擇期限的時候,以計息期為主,盡量選擇在周五或者周四的時候買入國債逆回購,這樣計息期就會大概率包含周六、日兩天,能夠保證大家獲取更多的盈利。


央行作為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其一舉一動對國內經濟發展特別是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多種多樣,比如說公開市場操作、借貸便利等等,主要是用來調節市場資金的流動性的工具。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又包括正回購和逆回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什麼是央行逆回購。

以下是節選自360百科的關於央行逆回購的定義:

央行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簡單解釋就是主動借出資金,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就稱為逆回購交易,此時央行扮演投資者,是接受債券質押、借出資金的融出方。

從這個定義中也可以看出央行逆回購事實上就是往市場裡面撒錢,增加基礎貨幣的供給,從而緩解了市場的流動性。

這個過程是:

央行在正回購的時候在一級市場賣給銀行、券商有價證券(可以是國債之類的),銀行或是券商想要買這個證券就需要拿錢對吧,拿了錢,這個錢就到了央行的手裡,而銀行和券商的錢哪來的?只能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這樣一來市場上的錢就少了。之後央行在未來的某一天再把自己發行的有價證券回購回去,這樣一來也就是銀行、券商之前買的央行的有價證券現在又要賣給央行,央行買回來的時候也需要拿錢買,這個時候央行就會與銀行或是券商在一級市場交易,把錢給銀行或是券商,然後把自己之前發行的有價證券買回來,這樣一來銀行或券商手裡的錢就多了,銀行會進行理財或是放貸,把錢流到市場中,而券商會進行各種投資,同樣的也會把錢流通到市場中,這樣一來市場的資金就多了起來,流通緊張自然也就緩解了,這就是逆回購。

這種做法比直接的降准降息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更小,而且操作起來更加便利,滯後性較短,此外除了逆回購之外,MLF(俗稱:麻辣燙)、SLF(俗稱:酸辣粉)也是目前央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

頻繁逆回購發生的時間節點:

在每月的交易日央行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逆回購操作,但是通常情況下,沒到月末、季度末、節前和年底,央行都會加大逆回購的操作力度。其中,月末和季度末增加逆回購的原因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流動較為緊張,特別是銀行每季度的MPA考核,每到這個時候銀行就會為了成績好看點趕緊回籠資金,通常會造成市場特別是股市資金流通過於緊張的局面,央行為了緩解這種局面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增加逆回購操作力度。而節前、年底資金緊張主要是因為過節大家都會選擇持幣過節,安全性比較高。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逆回購獲得盈利呢?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國債逆回購這種無風險的套利來獲取利潤。不過從經驗來看,建議10萬元之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在深市借出自己的閑置資金,而在選擇期限的時候,以計息期為主,盡量選擇在周五或者周四的時候買入國債逆回購,這樣計息期就會大概率包含周六、日兩天,能夠保證大家獲取更多的盈利。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點擊「君銀投顧」私信我進行交流。


這個問題很有實際意義,因為我們經常在新聞看到央行進行多少多少的逆回購,或者是多少逆回購到期了。那麼到底什麼是逆回購呢?逆回購是央行工具箱里的工具之一,央行的逆回購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還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大概意思就是交易商與央行的抵押借貸。逆回購有不同的期限:「7天逆回購」、「14天逆回購」、「28天逆回購」等。例如「7天逆回購」指的是7天後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還錢給銀行,並支付利息,同時拿回當初的抵押物。逆回購這個操作的作用主要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也就是向市場投放貨幣。而逆回購到期則是收迴流動性,也就是將錢收回央行。同時不同的逆回購利率也能起到引導短期市場利率的作用。但是由於逆回購的期限一般都不是太長,所以逆回購屬於短期流動性的調節。與逆回購對應的是正回購,操作剛好和逆回購相反,正回購時收迴流動性,正回購到期時投放流動性。在這裡我們可以順便了解一下央行的「三大法寶」,也就是傳統央行的三大貨幣政策:
  1. 存款準備金率;大家都知道我們存到銀行里的錢,銀行不能全部拿去放貸,必須按一定比例存放在央行。這個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該利率上調則是意味著銀行可放貸資金減少,這個時候央行在收迴流動性。反之,當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時,則是釋放流動性。當然,由於調節存款準備金率對整個金融環境影響較大,而且力度不好把控,所以該政策的使用頻率不高。

  2. 再貼現率:再貼現中央銀行通過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已貼現但尚未到期的商業票據,向商業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的行為。央行通過控制再貼現率的高低來影響銀行貼現的意願,從而達到控制流動性的目的。但是這種政策央行的主動性不強,因為要不要去貼現的主動權還是在商業銀行。

  3. 公開市場操作:就是指央行直接在市場上進行證券的買賣,中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三種。上述的逆回購就屬於此。


央行逆回購是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一些有價證券(如國債),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是央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的操作,有助於防止資金過度緊張,導致利率飆升。同時,逆回購到期,即央行把有價證券賣回給一級交易商,資金回籠的意思。除央行之外,投資者或金融機構也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逆回購交易。

常見的逆回購期限有「7天逆回購」、「14天逆回購」、「28天逆回購」等。例如「28天逆回購」指的是28天後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還錢給銀行,並支付利息。

通俗的講,央行發現銀行等金融機構缺錢了,是利率大幅上升,為了控制這種局面,抑制利率繼續上漲,央行進行逆回購,把之前賣給銀行的國債再買回來,這樣可以向市場投放貨幣,緩解金融機構缺錢的情況,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資和消費。

逆回購的作用

  • 增加市場流動性

逆回購後,銀行貸款的利率會降低,有利於企業增強貸款,緩解資金緊張的壓力,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增強市場活力。

  • 調節利率

當銀行間貨幣市場緊張時,利率會飆升,此時央行進行逆回購,使銀行間的貨幣市場變得寬裕,這樣利率就會下降。

反之,正回購是央行向市場賣出一些國債等有價證券,將市場上的流動性回收一部分,防止資金過度寬鬆導致通貨膨脹。


逆回購是指資金融出方將資金融給資金融入方,收取有價證券作為抵押,並在未來收回本息,並解除有價證券抵押的交易行為。

比方說,我現在缺錢,但是我手裡有證券(債券或者股票),你有錢,但是你不需要債券,只想要利息。所以我抵押我的債券的同時,簽訂一個合同,規定在未來某一時間回購證券,並支付利息,這一系列行為就稱為正回購。反過來就稱為逆回購。

央行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這與我們平時在證券市場上參與的逆回購不同,央行逆回購有幾點不同:

1)交易量巨大;

2)央行逆回購主要出於調節經濟的作用,是貨幣政策的一種手段,試想,央行自己可以印錢,如果不是為了調節,沒必要玩這些東西。

3)主要在一級市場,參與方為銀行,通過銀行影響利率,從而控制基礎貨幣供應。

4)安全保證高。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周婷婷認為,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逆回購為資金融出方將資金融給資金融入方,收取有價證券作為抵押,並在未來收回本息,並解除有價證券抵押的交易行為。

你在操作時候會發現,買股票都是希望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賺取差價,而在操作逆回購的時候,是點擊賣出。通俗來講,逆回購就是,你把你的富餘的錢給到有需要的人,然後他們用有價證券作為抵押,然後用完了,把錢還給你,還會附帶一部分利息,一般在你賣出的時候,會有個收益率,回來的利息,就是你賣出時候的收益率,不會有太大變化,比較穩定,跟股票的性質不太一樣。

一般逆回購的收益率在3-6個點,但是在節假日前會飈的特別高,有時候甚至會達到20多個點。逆回購在一天當中也是波動的,但是最高點和最低點不會差太多。多掌握一些技巧,逆回購也會能得到不錯的收益。


央行逆回購是一種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調整貨幣流通的工具,也是央行釋放流動性的重要手段。央行逆回購和國債逆回購不是同一概念,所以大家不要混淆。

簡單來說,借款方以國債作為抵押,央行把錢借給借款方,增加市場上資金流通總量,釋放流動性。一般情況下,借款方為商業銀行等銀行金融機構。

國債逆回購是一種投資理財工具,與央行逆回購操作方式相同,但意義不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了解更多投資理財資訊。


逆回購到底是什麼?

簡單解釋就是主動借出資金,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就稱為逆回購交易,投資者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逆回購交易。

從全年看,利率其實也不高,肯定是不如p2p的。但是一般季度末、半年末、年底的幾天,因為銀行考核準備金,流動性趨緊的關係,那幾天的日息特別高,甚至會達到20-40%的年化。但只是幾天,所以是不是值得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今日央行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2018]第32號公告:「考慮到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銀行體系流動性將受到稅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臨時準備金動用(CRA)部分到期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繳存等因素影響,人民銀行加強預調微調,於2018年2月13日開展MLF操作3930億元(無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3.25%。

MLF、央行逆回購都是央行的一種貨幣政策操作工具。

逆回購:指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還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就是央行把錢借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把債券質押給央行,到期商業銀行還錢,債券回到商業銀行賬戶上。逆回購操作主要是向市場釋放流動性。

MLF,俗稱「麻辣粉」,中期借貸便利貨幣政策工具,交易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通過招標方式發行,向交易對象提供貨幣流動性,交易對象需質押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質押品。

央行今日執行一年期「麻辣粉」操作,主要是因為春節來臨,全國人民花錢熱情高漲,所以需要向市場釋放一定的流動性,避免大家資金緊張,過不好年。

歡迎大家點贊、留言,也歡迎關注百度金融頭條號。


國債逆回購就是國家發行的債券,有滬市和深市二種,滬市至少一筆要放債十萬元,深市一筆一千元起,有一天期,二天期…到182天期,到期自動贖回,不用操作,就比如說一天期的,你當天收盤前放債到了了當天晚上22:00左右,本金和利息自動返回你帳上,以便你明天能買股票,如果是要購買2天期國債不建議周五放債,周六周日是沒有利息的,那就是資金要在裡面停放四天,比如說一天期的十萬就六至十塊左右的利息,每天有不同的波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