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啊,懶得很。再好的東西,要讓我們走3公里恐怕都會選擇放棄。古人可就不同了,有一樣寶貝,讓他們即便花費人力穿越飛沙走石的戈壁,翻越連綿萬里的高山,橫跨一望無際的海洋也在所不惜——那就是我們中國的絲綢!

  提起絲綢之路,你想到的可能就是沙漠駝鈴、落日孤煙,實則在漫長的歲月裏,絲綢運抵全球所依靠的並非只是這一條陸上絲綢之路。從廣州、泉州出發,輾轉至於歐洲,是海上絲綢之路。還有一條鮮有人知,是由巴蜀成都翻山越嶺經雲南緬印終至歐洲的南方絲綢之路。更進一步,絲綢之路的意義也不在於道路本身,而在於路上行走的人,在於兩千載悠悠歲月裏綿亙不斷的地域之間的交往。

  這一期Vista 將帶領大家化身2000多年前的絲綢商人,重走這三條在中西交流史佔據重要地位的絲綢之路。

  第一條:陸上絲綢之路

  這條起於長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便是中國人最爲熟知的絲綢之路了。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帶着百餘人的龐大使團,從長安出發途中歷經磨難,13年後才得以返回長安,帶回消息中亞諸國“其地無漆、絲”,絲綢於是開始西傳。歷代以來,絲綢不僅是當時的奢侈消費品,也成爲政治禮物。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價格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爲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爲富有榮耀的象徵。

  無數先民的商隊,將中原金貴的絲綢製品源源不斷地運到西域,同時也帶回那裏的異域物產,諸如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菠菜(又稱爲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等,真正開拓出一條鏈接東西的商貿之路。2000年後,1877 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將這條商道命名爲“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上的吐峪溝。攝影/範書財,選自《中國國家地理·絲綢之路》

  如今,這條絲路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儼然進入了新的歷史週期。從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6萬億美元,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爲當地創造24.4萬個就業崗位……

  第二條:海上絲綢之路

  1913年由法國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陶瓷經此運抵歐洲。其實,絲綢漂洋過海不僅僅到達了歐洲,也深深輻射東亞。前者,是起於泉州、廣州,耳熟能詳的南海絲綢之路,後者則是以寧波爲起點的東海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武夷山。攝影/中國國家地理

  在唐朝中期以前,張騫的陸上絲綢之路佔據貿易主導。之後由於戰亂及經濟重心轉移,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路成爲中外貿易交流主通道。唐代,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這條航線全長1.4萬千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宋元時期更是發展成範圍覆蓋大半個地球的人類歷史活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

  這條海上商路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仍是絲綢,所以有海上絲綢之路之名。到了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成爲主要貨物,因此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由於輸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也有學者稱之爲海上香料之路。

  2017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廣州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牽頭城市,聯合南京、寧波、江門、陽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麗水等城市進行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申遺工作。這條橫跨大洋的古老海道,又一次煥發生機。

  第三條:南方絲綢之路

  南方絲綢之路,或許有點陌生。但你一定聽說過茶馬古道,也許資深玩家還對蜀身毒道有所瞭解。其實,南方絲綢之路就是這些古老商道的統稱,是包含夜郎道(東線:四川經貴州、廣西、廣東至南海)、步頭道(中線:四川經雲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島)和蜀身毒道(西線:四川經雲南至緬甸、印度並進一步通往中亞、西亞和歐洲地中海)在內的商路系統。

  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都江堰。攝影/中國國家地理

  “黃潤細布,一筒數金”,揚雄在《蜀都賦》所稱頌的便是蜀地絲綢。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劉進寶曾撰文考據:“古梵文文獻中印度教大神都喜歡穿中國絲綢,溼婆神尤其喜歡黃色蠶繭的絲織品。這種黃色的絲織品,應該就是揚雄所說的‘黃潤細布’。從印度古文獻來看,溼婆神的出現時間至少相當於中國的商代。這說明,可能在商代,中國已經同印度發生了絲綢貿易關係。”

  事實上,南方絲綢之路先於張騫所開闢的西域絲綢之路已是史界共識。《史記》載“秦時常頞通五尺道”,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引用《魏略·西戎傳》,也提到羅馬帝國“有水通益州(四川)”。可見蜀道雖難,西南邊陲縱是奇峯入雲,也擋不住蜀地先民的開拓進取。

  直至唐宋時茶馬貿易興起,這一古老商道又有了茶馬古道之名,並且經明清至現代綿延千載。遙想那時成都市坊裏,制漆織絲釀酒,無不臻於極致。這些精品又翻山越嶺,靠着腳力與牲畜肩駝,一件件運至萬里之外。先民之勇、之生命力,令人感喟。

  三條絲路,是先民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踏出的征途,而這征途背後,是世世代代勤勞、開拓的中國人生生不息的傳承。在南方絲綢之路的肇始之端成都,世代傳習的不僅僅是蜀緞絲綢,更有一座傳承600多年的釀酒作坊——水井街酒坊。這座酒坊歷經600年時光更迭,延續至今,代代傳承,孕育出的水井坊品牌不僅傳承了600年堅守的釀酒初心,更不斷開拓創新,推動中國酒文化在新時代不斷前行。

  這樣的傳承與開拓,恰似釀酒歷史中的一條絲路,綿亙不絕,不斷煥發生機。

  3月18日,正值第100屆糖酒會在成都開幕前夕,水井坊也在南方絲綢之路的要地成都重磅發佈了首個省份專屬的、致敬絲路精神的新品——井臺絲路版。

  致敬絲路是井臺絲路版的初心,而這一款蘊含“中華文明傳承與開拓”文化精髓的白酒,不僅在產品本身融入絲路元素,更選取了絲綢之路上9座對於絲路精神有着深入詮釋的省市:河南、湖南、四川、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和廣東,量身打造了9款擁有專屬包裝、滿載區域情懷的高端白酒。除了在外盒上有醒目的省市名稱,更加精妙的是,北京的故宮、長城、前門,四川的水井街酒坊、都江堰、樂山大佛,浙江的龍井茶、西湖、富春山居圖……建築、雕塑、茶葉、景觀、名畫等9省市的當地元素以瓶底和瓶身燒畫的形式,躍然“瓶”上。

  以水井坊·井臺絲路四川版爲例,燒畫選用了水井坊、樂山大佛、都江堰元素

  從600年水井街酒坊的傳承者,到不斷帶給消費者驚喜的開拓者,這或許正是水井坊對於絲路文明最好的理解和親身的踐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