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贊啦!

  昨晚8點

  千年古街泉州西街

  再次亮相央視

  

  點擊觀看完整視頻

  主題爲“包容” 展示海絲起點魅力

  泉州西街以《海絲起點 閩南古韻》爲題,在“包容”這一主題下,聚焦泉州西街及周邊原汁原味的故事。

  “這次的泉州西街,不是停留在成排的小吃店,而是挖掘出包容的海上絲綢之路背景,展示了從古至今一個個感人的具有文化標杆性的人物故事。”泉州廣播電視臺參與拍攝的編導表示,此次邀請了不少西街文化名人回鄉拍攝,將西街故事放置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大背景下,爲講好古城故事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前不久,《記住鄉愁》攝製組在泉州時,曾一週內兩次走進位於古城西街的遊客服務中心取景,拍攝最美西街。攝製組還走上街頭,拍攝孟氏蒜蓉枝的製作方法,到西街1915藝術空間取景,採訪泉州培元中學校友、東南大學原校長陳篤信,深入對話泉州學者吳文良父子,聚焦黃守恭獻地建泉州開元寺,記錄舊館驛巷口的黃惠蘭阿婆22年風雨無阻免費奉茶的故事,以期展現泉州“多元文化寶庫”的包容特性。

  在節目組看來,西街最能體現泉州老城的精神。於是,他們把這一期的主題定爲“包容”。“我們在老街上看到一種現象,有很多的愛心奉茶攤,其實這也是我們說的人和人之間的包容,阿婆和她的老伴20多年來日復一日無償提供茶攤,非常不容易!”《記住鄉愁》攝製組編導王曉宇表示,泉州保留了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味道,無論是宗祠文化還是海絲文化,每一次在泉州都可以發掘到不同的拍攝主題,令人震撼。而正是泉州獨特的文化魅力,讓攝製組頻頻將鏡頭聚焦這裏,希望能更全面展示泉州的城市風采。

  一片桑園成就一座名剎

  一座名剎催生一條街市

  再比如這家有“留園”二字,則意味着這家姓“留”。

  下面這家叫做“樵唐衍派”,你來猜猜是什麼姓氏?

  (歡迎大家去留言區說說你的猜測吧~)

  黃家人瞧着海外的朋友對我們的茶葉、絲綢稀罕得很。恰巧泉州這片地兒適合種幾棵桑樹、養些個蠶。

  大好的機會說幹就幹,種樹、養蠶、繅絲、織布、出口……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當然也掙了不少錢。

  大家一瞧,喲,這行當有奔頭啊~來呀,都來幹啊~一窩蜂式的生意基本上是沒什麼可指望的,要技術沒技術、要頭腦沒頭腦,註定失敗。

  不過人這種生物,大智慧不見得人人都有,小聰明還是能耍上一耍的。

  手裏沒技術可以去“偷”啊,黃家現成的技術,扮成個勞力混進去學學豈不便宜?只不過天長日久,這番齷齪事終究會露餡兒。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黃家的當家人根本不在乎,想學技術早說啊,我守着這技藝一家獨大也沒甚意思,乾脆貢獻出來大家一塊發財~

  自此,西街發展得到了極大便利,乃至整個泉州都成了海上絲路的起點。

  “剽竊者”成了幸運兒,開放包容的態度讓“紫雲黃氏”美名流傳,也讓西街和泉州得到了長足發展。

  一片桑園成就一座名剎

  故事到這裏還沒完。

  黃氏的故事被一名遠道而來的和尚聽了去,覺得這人好生有肚量,如果我找他借塊地建個道場不知道有沒有戲?

  和尚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上門了,黃氏先人並未直接應允,而是做了一個承諾:若是我家桑樹園的桑樹上開滿了白蓮,我家的地拱手讓出。

  故事的發展自然如人所願,滿園子桑樹盡開白蓮,百畝桑園變作寺廟,也就是現如今仍舊矗立在西街上的開元寺。

  一片桑園成就一座名剎,一座名剎催生一條街市。

  那段時期監獄裏關押了八個被冤枉的犯人,由於真正的犯人還沒抓到,八人便一直關在獄中。

  這日正是除夕,顏大人覺得讓人家在獄裏過年不大像話,於是商量着放這些人回家過團圓年,並約定次日一定回來。

  只是沒想到,八人之中只有七人迴歸,另外一人因老母病重滯留。不巧的是,這事兒讓上面知道了,責令將顏賢杖斃。

  可憐顏大人一番好心卻丟了性命。不過八人也不是忘恩負義之人,竟也約着一塊給顏大人殉了葬。

  時人敬佩雙方德行,建宮廟紀念。而鎮撫司所在的這條巷子也被稱作“鎮撫司巷”。

  據說,在西街,幾乎每一條小街巷都有一個故事。但故事再多,其中不變的核心,永遠是有關包容和善意。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我們已經聽了無數遍的諺語,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值得一再品味。

  來源:CCTV4《記住鄉愁》、泉州晚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