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VOL.250

 本文由電影天堂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 

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作品大有所在,拍成經典的也不在少數。

這些作品除了講述真實的歷史事件以外,也往往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事件進行解讀和反思。或警人,或醒世。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陳可辛導演這部根據晚清四大懸案之一“刺馬案”改編的作品:

《投名狀》

12年前,我們有一部生不逢時的絕世好片 【電影天堂】 自媒體 第1張

清朝末年,時局動亂,也因此奇事頻出。

單慈禧垂簾聽政時期(即同治、光緒之交),就發生無數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刺馬案最為轟動,統稱為晚清四大奇案。

12年前,我們有一部生不逢時的絕世好片 【電影天堂】 自媒體 第2張

這四個案件,案情復雜,過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勝,至今仍為世人所相爭論。

時間洗禮,也都脫胎成各樣的藝術形式呈現給今人。

四案之中又以刺馬案為首,只因其餘三案都是普通的刑事案件,由於當時司法混亂、吏治敗壞才越鬧越大,傳至朝野。但最後也都水落石出。

唯獨刺馬案不同,此案關系重大,撲朔迷離,朝廷卻草草結案,鮮有提及。這也就給了世人,尤其是文藝工作者們廣闊的創作空間。

此後民間很快就生出很多演義來。京劇有刺馬的劇目,平江不肖生有相關的小說,在《投名狀》前,著名武俠電影大師張徹也有《刺馬》一片。

作為影片,《投名狀》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

成功是在2008年金馬獎 金像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爭奪中雙雙奪魁。

本片也讓李連杰自1982年《少林寺》出道以來,長跑26年,終獲影帝殊榮。

失敗則在於其投資與票房完全不成比例,讓片方嚴重虧損。

本片2007年上映,投資4000萬美元,動用羣演之多,場面之宏大,華語電影實屬罕見。按照匯率當時已是超過3億元的宏大製作。

可當時的電影市場顯然還無法支撐起這樣的大製作。

全年票房冠軍的好萊塢大片也沒有達到3億, 並且由於各種原因,大陸上映的是刪減了16分鐘的公映版,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本片的觀影體驗與藝術價值。甚至一度在豆瓣上只有6.7分,將將及格水準。

好在優秀的作品都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也終將被正名。此後隨着觀影發酵,該片評分不斷回升,且至今保持上升趨勢。

本片的深刻在於,相較於表述兄弟義氣,反目成仇等經典元素,導演陳可辛更傾向於為我們塑造出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倘若一部電影能為片中角色賦予深刻的歷史含義與個人魅力,故事也就成功了大半,各種人物也可看作是時代背景下的歷史縮影。

作品開篇由結義三兄弟中最小的姜午陽獨白展開:

他(龐青雲)說,那天從死人隊裏爬出來,他已經死了。

龐青雲,一個以“活死人”姿態出場的人物。

一開始他便置身於生與死的迷霧當中,從屍橫遍野的戰場上爬起,他漫無目的,猶遊盪的孤魂野鬼,倒在了街頭。

如果不是偶遇了蓮生,他大體上已自生自滅了。

部隊死光,裝死脫逃,他不甘心,他在等一個機會,而且已經死過一次的人沒有什麼可再失去的了。

遇到趙二虎與姜午陽後,目睹他們搶劫官糧,他先是觀望,而後見他們遇險,他知道,這是他最好的機會。

他出手了,救下他們,加入了土匪。

可好景不長,人多勢眾的官兵當晚便將劫來的糧草如數帶回,還被肆意欺侮。

龐青雲出手了,建議山寨首領趙二虎從軍。並告誡他:

外人的話何足信?人羣中一句憑什麼信你的質問拋出,龐青雲不答,姜午陽當即站出來:

什麼是投名狀?

歷史上的投名狀可不似武俠小說中對天對地三跪九叩便結義金蘭那般豪氣灑脫。

投名狀指的是:

兄弟結義,各殺一個外人,斷絕後路,以示忠誠。

從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的皆可殺。

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趙二虎和姜午陽相信納了投名狀就有了堅不可摧的兄弟情義,可龐青雲不信投名狀,事實上他不相信任何東西。

這一次,他只是在那個瞬間相信了兩個自己看中的人,他只信自己。

萬事開頭難,為再度起勢,敗軍之將,首戰竟要以800兵力十日攻下敵我兵力懸殊的舒城。高堂之上已是笑作一團。

可不在乎生死之人已經不介意賭命,這場仗猶如翻身的救命稻草。他們沒得選。

而這一場向死而生的豪賭,他贏了。

舒城一役,用命換來的勝利爭取到了更多的話語權,他們勢如破竹,衣錦還鄉。

這一仗,改變了太多,姜午陽學到了擒賊先擒王殺掉了敵軍將領。

他也不再是那個看到別人鞋子好看就要殺人去搶的土匪,大哥的話給了他方向,

他不願再只為兄弟殺人,而想做可以為別人犧牲的英雄。

直到那一天,他們攻破城池,搜搶物資,部下強暴了城中來不及逃走的民女,龐青雲才說出了心裡的宏願:

從前我做官的時候,在街上看見一個捕快抓住一個窮人,見着就打,打的遍體鱗傷,渾身是血,沒有任何理由,就是因為他窮。

而這個窮人,並沒有怨言,好像一切都是天公地道的。

從那天起,我就發誓: 如果我做主,這種事就決不能再發生。

你們投軍,是為了不讓別人欺負,現在我告訴你,不光你們,

他說以前不說,是時候不到,怕他們不懂。

二虎懂大義,但不同意做到這一步,午陽已經有了為了這個理想而死的覺悟。他懂,所以他親手殺了一同從軍的夥伴。

二虎矛盾了,他所奉行的價值觀中,難以認同這樣的世界。

龐青雲答應盡快結束戰爭, 可最終在政治博弈的漩渦中卻身不由己。

蘇州久攻不下,他與午陽去請求補給。而二虎,身先士卒,隻身獨闖龍潭。

城內城外皆是死局,重信義的二虎受城中太平軍首領囑託,和平解放了蘇州。

可戰爭是殘酷的,二虎已經由最初的土匪完成了多次的蛻變,可最重信義的他,卻不能完成許下的承諾。

自此兄弟三人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相較之下,趙二虎更像一個理想主義的俠客,而龐青雲和姜午陽則是知道理想必定要經歷慘痛的犧牲才能換來。

攔下了要走的二虎,合力順利攻陷了南京。

龐青雲即將成為兩江總督,封疆大吏, 面對小人拉攏,趙二虎不為所動。

在他心裡,理想價值觀不同,無法撼動兄弟情重。

鋒芒太露往往是招致殺機的一大誘因。龐青雲終於要兌現當時許下的諾言。可陷入權力爭斗的漩渦中,他這個死過一次的人也顯得那麼的幼稚與渺小。

片中龐青雲與二虎之妻蓮生的一段感情處理的很是微妙,龐青雲本就先識蓮生,後識二虎,為這段感情埋下了伏筆。

而二虎到死都不知情也使得他對龐青雲的看法不會夾雜其他成分,代表了他內心對於價值觀認同的最純粹觀點。

貫通全篇,蓮生只不過是一個封建社會下渴望在亂世裏好好活下來的普通女人。她沒有太多選擇的權利,只是盼望着不必顛沛流離。

可,不得已, 朝廷逼龐青雲殺趙二虎,姜午陽以為殺了蓮生二哥就不必死。

一股濃烈的黑色幽默諷刺了整個時代的癲狂。

要說令人動容的,就是二虎至死都還念着龐青雲的安危,對這份兄弟情義貫徹始終。

最終,權利泥潭帶走了所有人。

而龐青雲,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才發現,自己之前不相信的投名狀,比這瘋狂的世界比起來,竟然顯得那麼的難得與可信。

姜午陽,這個一直說着大哥是對的,追隨大哥理想的小兄弟說出了最後一句臺詞:

刺龐者,姜午陽是也。

一般來說,電影中開篇以兄弟相稱的結局都不會太好,《投名狀》尤甚。縱觀下來:

龐青雲,一生如履薄冰,人性上通透,政治上幼稚,窮極一生之力,卻難以撼動時局,保全天下百姓。

趙二虎,從土匪頭子次逐步蛻變為俠之大者,最終為信義而死,不知背叛。

姜午陽,有主見,想做英雄,願意犧牲,是理想的追隨者與踐行者。為信念而死。

弟兄三人結義金蘭,卻最終無一活口。

只留一份投名狀,還映照着彼時彼刻,三人許下的諾言與情義。

/END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點一下,我看看有多少人愛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