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美、歐專家:全球經濟大概率正進入衰退期

  2020年3月31日晚,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起召開“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形勢”網絡視頻會。會議邀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德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拉爾斯·菲爾德,哈佛大學公共政策與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就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形勢作出判斷,並回應與會嘉賓提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主持會議。在發言後評論。共有來自美國、歐洲、亞洲跨國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機構代表和學者300餘人參會。

  第一波疫情即將結束,但仍需提防後續疫情

  林毅夫指出,新冠疫情作為全球大流行病,從中國、日韓、東南亞地區快速蔓延到了歐洲和美國,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封國措施。截至3月31日,美國確診人數已超過164000例,是全世界之最。美國股票市場跌幅已達30%,歐洲市場也受到重創。中國已經從防控疫情進入到復工復產的階段,不過,全年GDP增長預期不容樂觀。據調查,雖然90%的上市企業都聲稱已經復工,但是由於擔心第二波疫情,一些地方還是採取了偏嚴的措施,同時許多出口產業訂單驟減,製造業的實際復工率可能只有30%的水平。餐飲、娛樂等與人羣聚集有關的行業,復工速度更慢。

  菲爾德認為,第一波疫情的峯頂應該很快會到來。根據上週日的確診數據,歐洲地區到目前為止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過去幾天,意大利確診病例數量增速開始減緩。他還表示,橫向比較各國的疫情程度是很睏難的,因為確診的數目要基於檢測的數量。韓國和新加坡的檢驗非常廣泛,而在意大利必須是有症狀的人才可以檢測。就確診數量而言,考慮到中國人口眾多,中國的疫情的控製得是非常好的。

  羅格夫對美國公共衛生系統應對錶示擔憂,認為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世界衛生組織通常認為美國是擁有世界上最好醫療系統的國家之一,但在這次疫情當中美國的表現很差。首先, 病毒在美國傳播範圍要比現在看到的確診範圍更大,現在尚不清楚最終感染人數會是全國 1%的人口,還是5%甚至20%。美國社會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的人羣實際上要比其他國家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早期的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做過手術、肥胖的人都屬於高風險人羣,更加容易感染病毒。美國有42%的成人和10%的兒童屬於肥胖,防疫形勢非常嚴峻。羅格夫指出,由於現在南半球的國家也逐漸進入了冬季,疫情會擴展到拉美的一些地區。目前這些國家普遍在公共衛生體系方面沒有充足的應對舉措,形勢令人擔憂。

  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衝擊主要體現在哪裡?

  談到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衝擊,林毅夫認為最重要的影響是增強了不確定性並同時衝擊了需求和供給。

  首先,由於美國和歐洲的疫情得到控製的時間難料,處於南半球的發展中國家也可能會有大的暴發,這會對全球股市和國際貿易帶來巨大的影響。

  另一個衝擊是需求的大幅萎縮。雖然網絡購物和線上娛樂行業有較好的增長,但是線下產業目前為止受到很大影響。

  疫情還同時衝擊了供應端,是對城市的衝擊,也是對農村的衝擊。

  到目前為止,我國經濟已受到巨大負面衝擊,尤其是中小企業生存境遇嚴峻。根據清華大學最近對私營企業的一份調查,約85%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很難熬過三個月。如果疫情和封城措施持續下去,加上國外出口市場的倒塌,大多數中小私營企業很難活下去。

  目前,城市地區失業率已經快速上升,而這會連帶導致許多農村家庭和沒有收入的人羣也遭受重創,因為城市市場和就業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據調查,城市失業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最差時候是從4%上升到4.3%,增加了30個基本點,但現在這一數字已達到從5.2%上升到6.2%,增加了100個基本點。

  菲爾德認為,不同的國家防禦的策略有不同,帶來的經濟影響各異。中國、意大利、法國等國實行了嚴格的封城措施,經濟受到較大影響。目前意大利基本上所有經濟活動都停止了,大多數人都不能去上班。德國經濟還在運轉,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行業暫時停擺。韓國的封城措施和其他國家相比則沒有那麼嚴格。

  在德國,化學產品行業因為國際供應鏈較長,受到了最大影響。其次是機器製造、汽車、食品飲料、菸草等行業,因為通常在國內生產,所以受到的影響相對小一些。疫情對勞動力的衝擊到現在為止影響還不算太大,對供應側造成的影響比供應鏈要小。德國受到影響最大的四個行業是航空業、酒店、旅遊和藝術娛樂行業。德國已經關閉了90%的航線,在城鎮和城市裏的一些小的商店也關門了。很多行業的活動幾乎停止,因為國家關閉了這些公共的場所的運營。如果當前經濟活動停滯的狀況持續到5-6月、甚至持續至夏天,情況就會非常糟糕了。

  羅格夫指出,疫情正在向全球蔓延。美國有一些行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影院、餐飲或酒店等基本全部關閉。但其他的一些行業可以居家辦公,難以測量實際生產率。根據勞工部的數據,居家辦公的生產率大概僅為員工在辦公室的50%。

  在應對方面,美國州與州之間沒有合作,各州都採取不同的措施。紐約和馬塞諸塞州正在實行封城,其他的州沒有任何措施。另外,美國人非常強調個人主義,不願意美國採取其他一些國家在實行的封城防疫措施。此外,民眾不願意犧牲個人隱私,抗拒相關機構對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患者收集大量個人信息的措施。

  未來全球經濟走勢如何?“V”型複蘇是否可能?

  對於全球經濟走勢,菲爾德總體上較為樂觀。他對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表示,雖然全球經濟肯定會下滑,但是考慮到各個國家和歐洲央行等機構採取的刺激政策,經濟應該可以在三季度就開始恢復,增長水平上升至與以前持平。整體歐元區今年可能會增長-2.1%。意大利可能要下跌3.6%。如果德國是一個“V”型的複蘇,其他的歐洲國家在2021年也會實現正增長。英國由於已經脫歐,經濟下滑幅度將稍小於其他幾個主要歐洲國家。美國的情況比較樂觀,雖然2020年預計GDP增長為-0.4%,但預計2021年將回到2.6%。日本在今年也會陷入衰退,經濟增速預計為-1.6%。

  相較而言,羅格夫的預期更為悲觀。第二季度一般來說比較樂觀的預測是美國的GDP會下降20%,他認為這是低估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力度。而投資界普遍認為5月底可以實現復工、到年底能完全恢復正常,更是低估了尾部風險。在當前的危機形勢下,預計債務將會高企,美國債務水平可能會增加5至10萬億美元。雖然各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刺激措施,但是公共和私人部門的違約可能會持續增加。

  羅格夫對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表示,全球經濟“V”型的複蘇是可能的。但規模龐大的刺激政策會留下一些持續的後遺症,比如說債務水平過高的問題。他認同其他與會嘉賓觀點,即本次疫情帶來的危機同時衝擊了供應側和需求側。雖然美國政府在需求側可能出臺很多利好措施,但是在危機中對供應側的應對卻不一定有足夠有力。

  談及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林毅夫表示中國出口會明顯受到重創。出口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今年1月-2月,中國以價值為基礎的出口下跌了17.2%。3月由於歐洲和美國開始封城封國,出口可能下跌25%。在一季度經濟負增長,二季度也弱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實現全年3%-4%的增長已經實屬不易,這樣的預期還取決於美國和歐洲疫情能及時得到控製,以及南半球的發展中國家沒有大的暴發。因此,必須全球通力合作盡快控製疫情在全球的蔓延。

  各國政府應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林毅夫表示中國的增長必須依賴國內市場和國內的需求。在過去,政府應對危機時主要靠投資拉動,這次則同時需要保護家庭,保障消費和中小型企業。政府可以給低收入的家庭提供一些消費券,在農村地區加強社會保障網。要支持企業度過難關,如免稅或減低稅率、推遲社保醫保的繳費、提供流動性等等。尤其是要幫助中小企業,因為他們提供了大量就業,是很多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生存對中國渡過難關後保持在全球製造業的地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投資帶動方面,林毅夫建議政府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靈活的貨幣政策來刺激投資。政府已經提出要鼓勵新基建項目建設,包括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同時,可以對常規基礎設施加強投資,通過建設高鐵,城市之間的軌道交通網,構建起更多更有效率的城市羣。過去中國政府把每年的財政赤字控製在GDP的3%之內,面對當前供給和需求雙殺的情況,今年應該允許政府的財政赤字率上升到3%以上,甚至增加2-3個百分點。其他可選擇的政策工具還包括發行特別國債由央行購買、擴大開發銀行貸款規模、增加專項債項目等。

  羅格夫認為,美國近期推出的刺激政策很不容易,規模達到了GDP的10%。美聯儲的舉措也是前所未有的,與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政策力度相比範圍更廣、力度更強,基本上為私營市場提供了擔保。但對於美國能源行業來說,要想有所複蘇,必須盡快降低關稅。在美國,有1000萬人直接間接的在目前美國的能源行業工作,所以對頁巖行業非常依賴。早上我們知道油價已經跌到了20美元每桶的水平。

  關於歐洲的形勢,菲爾德介紹在過去幾週內,歐洲央行已大大增加了購債規模,今年累計計劃購債額度已達到1.1萬億歐元。這對歐洲央行來說是一個相當大膽的舉措,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就德國國內而言,當前最重要的政策目標是保護人們的健康,並爭取在4月底結束封城。目前醫院的牀位能夠基本滿足ICU的需求,新發明的一些檢測方法也已可以實現更快的檢測,這些都有助於盡快取消封城。短期內,德國政府會儘量保住就業,大幅提高對小企業的補貼,給部分企業免稅或延緩繳稅期限。德國財政計劃撥款6000億歐元,用於建立穩定基金,向一些公司注入股份,並為4000億歐元貸款做擔保。最終財政刺激措施大概會佔到GDP的5%-10%。

  講到國家之間的協調合作,菲爾德認為保證國際貿易暢通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醫療設備供給方面,不應該對全球化供應施加限製。下一步,需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證全球貿易鏈和產業鏈的暢通,全球疫情和經濟走勢纔有可能得到控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