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住大學-中國shou家法律實戰學習平台

編者按:

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公安部刑偵專家、上海鐵路公安局刑事偵查處一級警長張欣同志,因連續加班工作勞累過度,突感身體不適,經搶救無效於2018年10月20日19時許不幸逝世,享年58歲。

張欣是模擬畫破案的「第一人」,被百姓譽為「神筆警探」、「罪犯剋星」,在上個世紀監控和照片匱乏的年代,張欣靠著一支筆,一卷白紙以及目擊者的對罪犯的描述作畫,並憑他的畫像偵破多起大案,曾讓兇犯精神崩潰甚至懸樑自盡。

即使在近年,人臉識別和人工智慧技術已經逐漸完善,張欣模擬畫的出場率越來越低,但是他並沒有沮喪,而是喊出了「要始終走在技術最前頭」的口號,深入結合模擬畫和人臉識別技術,並用通過人工智慧識別畫像破案多起。

☉ 本文長約3000字,閱讀需時6分鐘

公安一級英雄模範張欣

畫畫破案,被譽為「神筆警探」

「上海鐵警發布」公眾號10月21日發出訃告: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公安部刑偵專家、上海鐵路公安局刑事偵查處一級警長張欣同志,因連續加班工作勞累過度,突感身體不適,經搶救無效於2018年10月20日19時許不幸逝世,享年58歲。

張欣的刑警生涯可以用「傳奇」來形容,1966年,16歲的張欣到北京當兵時,專門學習國畫,此時畫畫只是他的業餘愛好,殊不知這個愛好將鑄就他的傳奇故事;1982年張欣複員回到上海鐵路公安處松江站派出所成為駐站民警,1986年春天,他被調到上海鐵路公安處辦公室當秘書,傳奇就此開始:

1986年的夏天,上海鐵路老北站發生彩電失竊事件,當時普通人月工資才幾十元,警方立案標準是38.5元,而一台彩電價值1000多元,故被視作大案,那時沒有監控,警方找到一名目擊者,一大群警察圍著他,詢問小偷的模樣,身高、臉型、五官……當其他警察都在用文字記錄時,張欣卻將其畫了下來。

畫出的畫被派出所所長一眼認出是剛開除的職工,眾人下午便找到職工家裡,在院子里看到彩電還在自行車后座沒卸下來,「就這樣人被抓住了。」張欣說到,彩電案」之後,「畫像破案」的神奇傳開,他也陸續接到全國各地的案子。

1999年,張欣成為公安部首批八大特邀刑偵專家中最年輕的一位,被業界稱為「神筆警探」。

逼真的畫像通告,嚇得兇犯懸樑自盡

張欣的畫有多真?在那個監控還沒有普及的年代,張欣的畫可以讓兇犯崩潰甚至自盡!

1989年9月15日晚上,上海鐵路公安處接到報案電話,楊浦貨物站一輛貨物車機頭第一節車廂里發現了一具小男孩屍體。貨車司機對張欣描述了這個瘸子的特徵:長方臉、尖下巴,頭髮硬,最主要的特徵是雙腿瘸,穿一雙解放鞋,拄一副木頭雙拐。這些特徵比較明顯,張欣根據其描述很快畫了一張頭像和一幅全身像。

10天以後,蘇州西站查車時,發現有個拄著拐杖的瘸子,核對臉很像。於是,將其叫到值班室,民警將協查上的照片給他看,問道:「這是誰你知道嗎?」瘸子一瞅,頓時嚇得臉色蒼白,精神防線一下子崩潰了,喃喃道:「是我。」

1992年秋天,蘭州市發生了一起假冒供電局職工上居民家抄電錶之際,趁機持刀殺人的系列大案。案犯先後殺死了4個老太和一個嬰兒。

此案被傳得沸沸揚揚,弄得滿城風雨,使得抄煤氣表、電錶、水表的職工都無法進居民家的門,甚至許多居民家聽到敲門聲便嚇得草木皆兵,不敢開門。

蘭州市公安局派出偵查員展開調查,刑警隊的劉隊長什麼招兒都使過了,只找到25個目擊者。

1992年11月6日,張欣坐火車千里迢迢地來到蘭州,用了一周的時間,根據20人描述的情況共畫了20張模擬像,並根據大家的意見,不斷修改,最後終於定稿,讓25個目擊者看,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像!」

張欣的畫像印了幾千份,沿街張貼。其中有一張模擬像貼在了案犯的家門口。案犯轄區的派出所所長也看到了這張模擬像協查,感到案犯頗似地區里那個獨身裁縫,所長帶著幾個民警來到裁縫家敲門準備將他叫到派出所去盤問。敲了一陣門,裡面卻始終沒有反應。門外掛了一把掛鎖,沒有上鎖,而是從裡面反鎖上的。所長敲了一陣時間還是沒有應答,便果斷地一腳踢開了門,進門一看那個裁縫已直挺挺地吊在房樑上,早已氣絕身亡,此案最後推論是:兇犯看到告示畫像逼真,畏罪自盡。

從此張欣聞名全國,極大提高了對自己畫像的信心。

畫罪犯人像,模擬罪犯心理

成名之後,張欣並沒有因出名而高視自己,而是在模擬畫下更多的功夫,伴隨著對模擬畫人物的深入思考,張欣逐漸成長為優秀的警探。

平常人畫模擬畫,要的就是只畫七分,目擊者說大約長什麼樣,就得畫成大約長什麼樣。但是最初幾年張欣在這樣畫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感到自己畫出的像與實際有差異,不能完美還原出罪犯的真實容貌,直到辦了近7000個案子後張欣終於找到答案——試圖理解犯罪嫌疑人心理,領會目擊者想說而說不出的東西。

1995年,張欣的模擬畫像步入成熟期,靠著幾近真容的模擬畫連續偵破4起大案。1995年1月14日,昆明百貨大樓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特大惡性爆炸案件,造成1人死亡、9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600萬元。此案影響惡劣,震動全國。案發後,張欣作為畫像人才接到公安部指令第二天趕到昆明。根據50多個目擊者不同的角度描述,張欣一張一張畫。經過兩天晝夜畫像,一共畫了52張模擬像,最後畫出兩個定型的頭像。目擊者看了都說像。最後,有人提供了一名嫌疑人的身份證照片,張欣畫的像與之比對非常逼真。

張欣的畫像工作結束了,臨別前夜,張欣跟雲南省公安廳廳長和昆明市公安局局長談了自己的想法:「我在給嫌犯畫像時,同寢室的民工講了個細節,說那個東北人臨走時問他是否願意一起去廣州賺錢。故此,可推斷他們可能去了廣州。民工收入不高,不可能乘飛機和快車,很可能坐慢車去廣州。我根據時刻表推算,如果他們坐那趟慢車,明天下午1時23分到廣州。建議你們趕快坐飛機趕往廣州,在火車抵達前堵住他們。」

第二天,張欣飛回上海。他剛到單位不久,雲南省公安廳就傳來捷報,兩名嫌疑人果然在廣州火車站落網。

痛病纏身也要跟上時代

進入本世紀初,視頻監控技術日益發展完善,通過模擬畫像協助破獲的案子減少。但監控不是萬能的,罪犯的警惕性在提高,偽裝也越來越多。「機器識別的不足,恰恰是模擬畫像師的拿手好戲。」在張欣看來,模擬畫像仍有很多用武之地,只是本領需要發展和精進。

張欣開始使用電腦軟體組合人像,利用人像重構完成人像比對——即通過模糊監控視頻重塑人像,既可手繪也可電腦組合,然後將頭像扔進犯罪前科庫比對,找出嫌疑人。

2011年,張欣生了一場大病,2016年病癒重回一線,此時張欣發現,張欣的模擬畫受到了更大的衝擊——「人臉識別」,但是張欣並沒有為此沮喪,而是依據新技術對五官的嚴格比對,在人物特徵的繪畫上更下苦手。

經過一年摸索,張欣的手繪炭筆畫像基本能被電腦識別,根據人像重構進行人像比對,成功破案5起。對此張欣說:「我們要始終走在技術最前頭。」

作為一名刑警,有了功名不好大喜功,而是兢兢業業不斷進步;面對新技術的更迭不沮喪,而是不斷創新、跟上時代的步伐,張欣警長不愧是全國公安的模範,他對案件真相的態度應該被傳頌,在此對張欣的逝去表示沉痛的哀悼,英雄,一路走好!

本文材料整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浪新聞,轉載請聯繫授權

編輯:沈朝丨 版式:沈朝

特別申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抱住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布後30日內與抱住聯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