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肉絲是一道十分常見的家常菜。

青椒肉絲初印象

我對它的深刻印象,第一個就是少時在家,父母賦予青椒肉絲的家的味道。

第二個,則是來源於幾年前一個日本青年作家在中國的爲期大半年的“青椒肉絲之旅”。

雖然他的青椒肉絲之旅,本質來說是被迫的——這位老兄是一位鐵桿的《三國演義》愛好者,他來中國是想作爲粉絲,實地走訪《三國演義》涉及的諸多古蹟。

不過作爲一位資深宅男,他是一句中文都不會說,分佈在大半個中國的100多處三國古蹟走下來,靠的就是身爲三國迷,他比較熟悉漢字“關羽”“張飛”並且能夠把它們書寫在紙上,一路打聽。

但是他的每日三餐就不能靠這一招了,畢竟《三國演義》裏可沒有“西紅柿炒雞蛋”“宮保雞丁”這些菜,所幸天無絕人食路,這位老兄爲期大半年的三國遊,每天都喫的是同樣的兩道中國菜——其中一道,是我們上期講過的麻婆豆腐(麻婆豆腐:川菜的硬道理丨菜鍋談),另一道就是青椒肉絲。

因爲這是作爲日本人的他,唯二能夠張口說出名字的中國菜,這兩道菜在日語中的發音,跟在漢語中的發音,是差不多的;同時這兩道菜,也位居日本最受歡迎的中國菜之列。

我也喜歡喫青椒肉絲,熱氣騰騰端上來的時候,第一眼看上去青青白白,青是青椒的青,白是肉絲的白,顏色分明之後,接踵而至是味道分明,肉絲的鮮嫩爽滑,青椒絲的脆爽回甘。當然,這只是籠統概念中的1.0版本青椒肉絲。

作爲一道普通的家常菜,青椒肉絲衍生出許多變化。

變化中的青椒肉絲

從發展的脈絡上來說,來自天南地北的我們所說的同一道青椒肉絲,其實是不一樣的。它既可以是小炒肉的“異端”版本,也可以理解爲魚香肉絲的“破產”版本,還可以像日本版本那樣,用筍絲和甜口加以改良。

從食材的搭配來說,這邊可以用青椒彩椒也可以用辣椒,那邊可以用豬肉絲也可以用牛肉絲與之匹敵。

雖然,今天我們的青椒肉絲可以幻化出衆多版本,但是青椒肉絲的正式定型,其實離我們今天並不遙遠,也就是大約100年前的事情。

準確地來說,青椒肉絲的故事,是兩股恢弘的飲食洪流碰撞時,誕生的一個小故事。

青椒肉絲的故事

飲食洪流之肉絲

第一股飲食洪流,是關於肉絲的。我國最早見諸典籍的把肉切成肉絲,大約是“膾”,按照成書於兩千年前秦漢時期的《禮記》記載,膾是把肉切成薄片後再將薄片切成細絲,這已經跟今時今日的肉絲加工方式很接近了。

到了大約1600年前的南北朝時代,最早的炒肉絲就已經在《齊民要術》中出現了;到了兩宋時代,鐵鍋在民間得到普及,炒肉絲作爲正式菜品,開始發揚光大;進入明代,炒牛肉絲出現了;進入清代,炒肉絲進入鼎盛時代,於民間得到極大普及,並發展出諸多變化,而且開始向精緻化邁進。

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裏面記載了一道炒豬肉絲:“切細絲,去筋襻、皮、骨,用清醬、酒鬱片時,用菜油熬起白煙變青煙後,下肉,炒勻,不停手,加蒸粉、醋一滴、糖一撮,蔥白、韭蒜之類。”

袁枚還強調,他的這種精緻版炒肉絲,爲了保證味道和口感,每次只炒半斤,肉絲切得越細越好,烹飪時需要大火且不用水。

飲食洪流之青椒

相比炒肉絲的千年歷史宏大敘述,與之匹敵的青椒,它的加入則要晚上2000年。而且,青椒的傳入,只是整部辣椒世界傳播史的宏大敘述中的一個小插曲。

辣椒原產於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辣椒在公元1500年前後傳入歐洲,大約在明末清初時期,傳入我國。

起初,國人將辣椒視爲觀賞植物,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辣椒開始進入菜餚食譜。清朝中期成書的《調鼎集》,已經記載了一些以辣椒爲原料的菜餚。

但是,正是在《調鼎集》裏,並沒有記載任何青椒爲配料的菜餚。

這是因爲,青椒作爲辣椒中不那麼辣甚至偏甜的品種之一,傳入中國的時間比一般的辣椒要更晚一些:在辣椒的諸多種類中,青椒可以算是最晚進入中國的一種,大約是在清朝道光年間纔開始推廣種植,而青椒普遍進入家常菜,則是要等到清朝末年民國初年。

雖然青椒被裹挾在辣椒的歷史潮流中姍姍來遲,但是它進入家常菜譜之後,其推廣速度之快和普及範圍之廣都堪稱奇蹟,由於青椒產量大、味道獨特且特別容易烹飪,很快就在中餐中嶄露頭角。

璀璨的碰撞:青椒+肉絲

就在青椒入中餐的這次歷史嘗試中,青椒炒肉絲這道家常菜,一出現就迅速普及開來,堪稱是兩股食材的宏大歷史潮流的一次璀璨的對撞。

當年袁枚待客,很看重炒肉絲,就是因爲炒肉絲有兩個優點,第一條就是炒肉絲屬於方便快菜,立等可取;第二條就是肉絲滋味精緻,拿得出手。

而就在清朝末年,立等可取的精緻肉絲,終於遇到了同樣立等可取並且滋味獨特的青椒。

美食家唐魯孫於1908年,他出身於滿族鑲紅旗,家境優渥,其家族出過兩個著名的人物,這就是清朝光緒皇帝的兩個妃子珍妃和瑾妃。

按照唐魯孫的回憶,他家當年僱廚師,試工的時候要考一湯一菜外加一飯,其中的湯是雞湯,考察的是廚師的文火烹飪功夫,而菜就是青椒炒肉絲,考察的是廚師的武火功夫,講究的是肉絲要能炒得嫩而入味,青椒要炒得脆不泛生,方纔算是過關。顯然,在那個年代,青椒肉絲就已經成了考察廚師技藝的一道門檻。

所謂愈是家常,愈見功夫。青椒肉絲的方便快捷中,理應堅持着一味精緻,這應該算是100年前人們與今天的我們,達成的共識吧。

撰文 |石雱

編輯 |李睿宸 陳曼菲

光明日報記者部融媒體工作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