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50億巨資「迎娶」分眾,線上線下資源的深度融合。。。如果僅從熱鬧的角度來看,阿里與分眾的這次結合確實相當令人振奮。本就有著電梯廣告老大頭銜的分眾,有了天貓的全力支持,優勢會不會更大?然而在熱鬧的輿論焦點之外,很多業內人士卻持有不同的看法:分眾之「下嫁」阿里,也許不是在主動追求強強聯合,而是不得已為之。在樓宇電梯廣告這個領域裡,分眾的優勢地位正在面臨這激烈的挑戰----新潮來了。

近兩年來,在新潮的快速崛起面前,分眾在傳媒模式、技術升級方面已經有了落後的危機。近期新潮傳媒宣佈將投資10億,搶佔商務樓宇電梯電視市場,這讓市場對分眾的業務模式更增添了憂慮。如果分眾不能儘快實現廣告投放模式的升級換代,在未來的競爭中將面臨更大的困境。

新潮來了,分眾還是「老大」嗎?

對一般公眾來說,電梯樓宇廣告市場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他們只知道能在電梯裏看到分眾和新潮這兩家的廣告框,但並不太清楚其中的區別。不過在從事廣告這個行當的人眼裡,這裡的名堂就多了。

長期以來,分眾擁有優勢的主要是在「海報媒體框」。而後來者新潮主要做的是「電視屏」。簡單地說,海報媒體框就是靜態的海報畫面,而電視屏當然就是一塊能播放視頻內容的顯示器。在分眾坐享電梯媒體老大之稱幾年後,市場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個變化與電視屏的大量採用息息相關。

最新的數據表明,在全國大約560萬部樓宇電梯中,分眾與新潮各自都佔據了約50到60萬部電梯的廣告空間,從簡單的數量對比上看,已經是不相上下。但觀察細分數據就會發現:分眾的覆蓋的樓宇電梯廣告中,只有大約31.3萬部使用了電視屏,其餘的都是靜態海報框。與之相對應的是,新潮已經擁有61萬個電視屏。在這方面,新潮的數據已經比分眾多出了一倍。

在廣告媒體形式越來越傾向於採用多媒體形式的今天,快速崛起的新潮,已經在威脅分眾的「老大」地位了。

智能硬體+軟體,新潮的超越和分眾的疲態

每天出入住宅、辦公樓電梯的人們早已熟悉了電梯廣告。如果認真回憶一下就會發現,在不同的廣告形式中,大家明顯對動態的、視頻形式的廣告更加留意。這就是新潮的優勢所在了,也是分眾在竭力追趕的方向。

廣告行業人士對兩家的對比感受很深,分眾的屏幕主要是放在電梯外部的等待大廳入口處,在這裡,人們面臨的是比較多的嘈雜環境,很難把太多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而新潮的電視屏則是位於電梯內部,這裡明顯安靜的多,人們也會更傾向於注意看屏幕。同時,新潮的電視屏採取了「智能硬體+軟體」的組合形態,能夠適應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特性,能讓的廣告內容展示得更加精彩生動、而且可以實現精準投放。

兩相對比之下,分眾在15年的領先之後似乎正顯示出令人擔憂的疲態。技術上的停步不前,讓廣告主越來越傾向於選擇更加有活力、更加貼近互聯網時代市場去求的新潮。與此同時,分眾令人詬病的營銷策略、下滑的客戶體驗也讓廣告主更加猶豫。

客戶體驗、市場口碑下降,分眾面臨的憂慮

儘管分眾方面一再強調自身仍然處於「行業第一」的位置,但市場數據卻給人不同的印象:今年以來,分眾傳媒的市直已經下跌了600億元左右。分眾傳媒2016、2017連續兩年的屏幕數增長都陷入低谷,2017年2季度營收更是創下近一年來的最低記錄。而且被視為業務核心的樓宇媒體收入,在其整體營收中的佔比也跌到了8成以下。

《IT時報》近期的調查表明,分眾無論在客戶體驗還是口碑方面,都在下滑。分眾遇到的這個發展瓶頸,在廣告客戶眼裡看來,似乎有其必然性:首先在經營策略上,15年來以行業「老大」自居的分眾,一直都以直銷模式經營,不允許媒介公司插手。壟斷性的經營帶來的是資源價格的高企,讓廣告主成本攀升。同時,分眾還採用好壞廣告點位打包的模式進行銷售,讓客戶普遍感覺到沒有選擇權。這讓很多廣告主更加認真地考慮選擇其他可替代方案。

分眾這次「嫁入」阿里,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理解為老股東的變現退出:中信資本、復星國際、凱雷、方源資本這幾個老股東紛紛在阿里150億收購動作之下完成了退出,完美地避開了未來的市場不確定因素。而對於接盤者阿里來說,線下媒體業務能夠幫助完善其新零售整體佈局。這似乎是一個多贏的局面。新潮媒體近年來快速的崛起,讓分眾倍感壓力。阿里能否用全新的技術理念和經營思維,讓分眾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