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難測的運氣,其實跟機率很有關係】

我自己一直都對於運氣、幸運感這類話題興趣缺缺,

可能是因為從早年的生活經驗裡,

我已經觀察到自己似乎跟所謂的好運不太來電,

但只要我願意踏實耕耘,幾乎都可以慢慢累積出屬於我的成果,

或許正因為如此,方言文化的主任才如此有共時性的,

送來這本「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

整本書文字簡單、輕鬆且好懂,我大概只花四小時就啃完了!

DSC_1317.JPG

閱讀這本書時,讓我覺得彷彿重新回到修習心理學的大學課堂上,

例如球員們都喜歡穿著幸運球衣出賽,好獲得理想佳績,

這就是善用了想像心理學的原理,

又或者是生活中常見的「賭徒謬誤」:

當我們連續擲出幾次骰子,分別得到1、2、3、5時,

我們可能會傾向認為「下一次是6的勝算一定很大!」

「因為之前都還沒有出現過6啊~」

然而實際上,每一次擲骰子時,每個點數出現的機率是一樣的!

作者甚至還替「吸引力法則」來個回馬槍,

運用心理學實驗來説明,誤用吸引力法則,很可能反而會讓下場更慘,

在三組人馬中,單純想像美好的正向結果的組別,

所獲得的最終成果,居然是三組裡最低的,

因為當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想著正向結果會發生,

也認為這樣的想像會促成結果發生時,

很有可能會對於實際上該付出的努力渾然不覺,進而獲得截然相反的後果!

 

 

【運氣難以捉摸,但行動可以由我們自己掌握】

在本書前一兩章裡,作者看起來似乎兇狠的以心理學,

對各式各樣的迷信與幻想打臉:

吸引力法則其實不如想像中有用、把13當成不吉利的數字是迷信,

穿過梯子底下的空間事實上對運氣沒有直接影響,

穿上幸運襪子可能不會讓你在賭場贏錢,卻會讓人覺得退避三舍......

事實上我覺得作者並非科學至上主義者,

因為完全只信奉科學的人,與看起來迷信於宗教者,

兩者本質幾乎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前者信奉的宗教叫「科學」「心理學」!

 

 

因此我覺得作者其實是想用輕鬆但務實的態度,

提醒讀者們,需要留心魔幻思考或過度相信運氣,

這些平常看似無傷大雅的生活態度,有可能會在特定時空下,

引導我們走上意料之外的悲慘人生:

投資失利甚至負債、撞入一個自己能力無法勝任的工作、

走入一段傷痕累累的親密關係,或是做出超過可承擔風險的選擇!

因此作者在一個又一個心理學實驗中,引導我們一一檢視生活裡,

在這些感到熟悉的生活經驗中,運氣實際上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我很喜歡作者提到「行動」的重要性,

因為當我們在個性上抱持開放、行動充滿彈性時,

確實比較有可能替自己創造出具有更多可能性的環境,

所以偶爾嘗試認識新朋友、做些不一樣的事情、前往不熟悉的環境,

這些都可以增加好運發生的機率~

然而作者也很中肯的提醒我們,正因為保持開放與彈性,

會讓我們更容易遭遇到生活中不常遇見或未曾留意的線索,

所以在好運提升之餘,壞事情發生的機率也會相對提高,

因此如何培養自己在思考時,留意潛在風險,設立自己的折損點,

便成為我們可以把握機緣,但避開黴運的重要能力!

 

 

【學習催眠,讓我們更容易創造好運氣】

雖然運用心理學來解釋運氣這點,已經很讓人眼睛一亮,

但最讓我深感共鳴的其實是在書中,

我看到許多與催眠有關的自我幫助技巧:

例如先前提到運動員習慣穿幸運球衣的例子,

就是催眠訓練中,關於想像心理學的應用,

除此之外,在NLP的心錨設定技巧裡,更可看見類似的運用,

例如配戴特定款式的手錶出席重要會議,

噴特定香水或配戴特定飾品跟心儀對象約會,

或是穿著特定服裝,好增加面對挑戰時的自信心.....

這些心錨設定的方式,都與書中提及的「運氣」有很大相關。

 

 

此外在本書中提及所謂的歐普拉親身實踐的技巧:

視覺化心象加上自我肯定對話,

這也與古典催眠中的GIFT催眠法幾乎完全一樣,

同樣都是透過精細描繪出達成目標後的視覺影像,

以及在過程中不斷正向自我激勵,好保持繼續維持改變的動力,

作者在此特別強調這種作法與吸引力法則最大的不同,

在於視覺化心象的重點,除了描繪目標之外,

更需要清晰描述為了達成目標所需要採取的行動,

而自我肯定語其實是在維持投入行動時的信心與力量,

這與GIFT催眠中,強調目標設定必須具有可行性與合理性,

兩者之間所運用的原則是非常接近的!

 

 

如果這本書的作者也懂催眠的話,應該會寫出下列文字: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進行自我催眠,

並認為這樣做或那樣想,就能增加自身的好運,

然而當我們一一檢視自己的信念與如何替潛意識植入信念後,

將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替自己輸入真正恰當的催眠引導語,

當我們能夠對自己的情緒、思考與行為習慣,有更深的認識後,

我們就有辦法調整這些自我催眠,創造渴望的美好生活!」

 

 

【閱讀這本書,你需要留心這些事情】

身為嚴謹的讀者,既然作者強調要以心理學的方式,

來剖析運氣的成分,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原理創造好運,

我認為這本書其實還是有些美中不足、值得討論的地方,

首先是這本書前後章節之間的邏輯不一致:

在本書前半段,作者對於運氣的探討偏向科學與機率,

並認為具體行動上的改變,輔以正向心情與信念的支持,

纔是促成好運的關鍵,

然而到了後半段,作者較強調思考與性格的描繪,

甚至認為善用直覺力,有助於增加機緣,

這種唯心論的說法,與前半段較強調務實與科學的角度頗不一致。

 

 

除此之外,作者在內在性格與運氣的相關,

或是環境與性格、性格如何影響行為習慣之間的交互作用上,

似乎也太快做出推論,使得後半段的說服力大大下降,

而且讓我對於作者如何看待「機緣」這件事,感到有些疑惑。

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的性格研究,都已經是許多年前的西方文獻,

甚至有些文獻在我大學時期,就已經被視為過時或不太精準的理論依據了,

(例如所謂的大五理論或海洋理論,這些都是早期人格心理學的研究)

然而作者卻運用來解釋好運的成因,

最後,運用這些西洋的人格理論來形塑臺灣人的生活習慣,

往往也會遇到移花接木的困境,

例如作者提及如果行為夠開放、夠有彈性,就能增加許多好機緣的發生,

這個解釋本身沒有錯,然而作者舉的例子卻可能不適用於華人社會,

因為他提及在咖啡廳排隊時,如果你願意跟陌生人攀談,

有可能會意外得到需要的工作或促成一段美好戀情,

然而同樣的舉動在臺灣社會裡,不見得都會被視為是友善的表現。

 

 

如果讀者們可以留心上述的限制,

那麼這本書還是可以幫助我們將抽象且難以控制的運氣,

化為可以主動創造或靠近的機率,

對於想要改變自己、甚至重新創造美好生活的夥伴,

這會是一本還算務實,且讀來輕鬆有趣的工具書。

對於略懂心理學,甚至是心理相關助人者來説,

這本書提醒了我們,知識不只是可以用來助人,

心理學其實是非常生活化的學問,值得善用在自己的生活裡。

當然,如果你已經是催眠師,或對催眠有些興趣,

那麼這本書恰好提醒你,生活中無處不催眠,

你的潛意識信念,將會大大限制你能夠經驗到的生活層次,

當我們能夠深入檢視自己的潛意識訊息,

就有機會重新調整自我,創造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新北市國高中特約心理師與督導、

藍海機構催眠治療師與催眠訓練師、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夥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歡迎分享本書資訊給愛閱讀的夥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