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問題不斷不斷惡化,政府的因應措施永遠是灑錢和亡羊補牢。

不是生一胎發幾萬,就是每個月發個幾千,但我真的很想知道,誰是真的為了這些金錢補助,才願意生孩子的??

生一個孩子要花費的金錢和時間還有勞力,遠遠超過這杯水車薪。

政府不知道有沒有做過統計?在以前沒有補助的時候跟現在有補助的狀況相比,生育率有明顯提昇嗎?

如果不昇反降,那麼灑錢政策究竟是幫助到了誰?

至於所謂的第三胎補助,不過是去大醫院診療費減少幾十元,或是急診在市立醫院可以免費,上小學少幾百元,這種很搞笑的補助。

就我所認識,願意多生孩子的父母,都是自己很愛孩子,咬著牙在過日子的。

讓愛孩子的人能安心生孩子,我們需要可以喘息的後援,還有社會的尊重以及重回職場的機會。

我之所以敢生四個孩子,就是擁有強大的後援(公婆爸媽都在身邊),還有小孩幼兒園的強力支持!

忙不過來的時候,有四雙手可以替補,簡直是天堂。

而當我得知意外懷了第四胎後,在驚恐徬徨的情緒裡,是幼兒園的創辦人Ivy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我老四讀幼稚園可以免費!

其實在當媽媽的過程中,漸漸發現,民間的力量比政府更有幫助,不能再等待政府提出什麼有智慧的政策,我們必須自己創造後盾!

因此,孩子同學的媽媽們,就是最好最可靠的戰友,不管是一起玩,支援接送,分享育兒知識,都多虧身邊熱心的媽媽們。

因為是媽媽,最能理解媽媽的辛苦和孤單的情緒,最能給予最適切的幫助。

而社會如果能創造更多適合媽媽二度就業的職場,也能對需要準時下班的媽媽們有更多寬容,女人就不需要在自我實現和育兒之間二選一了!

等到那一天的來臨,臺灣才能真正進入已開發社會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