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宿遷沭陽縣十字街道張圩村村委會收到了一封寄給徐效愛烈士家人的信,村委會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烈士的家人。而這封來自鹽城步鳳鎮五條嶺烈士陵園的信,背後的故事也讓人淚目。

  1

  一封鹽城寄來的信

  幫沭陽籍烈士找到後人

  “郵遞員給我們村寄來了一封信,是找一個叫徐效愛的烈士的後人。我在村裏工作23年,第一次接到這樣的信。”張圩村村委會的徐爲洋告訴記者,這封信來自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是守墓人卞康全寄來的。信中寫着,徐效愛烈士在1947年鹽南阻擊戰中壯烈犧牲,被安葬在了五條嶺烈士陵園。

  因爲村上姓徐的人家並不多,徐爲洋到找自己的大伯徐以浩問問情況。這一問,真的找對人了,烈士徐效愛正是徐以浩的叔叔。

  徐以浩年近七旬,從記事開始,家中的長輩就一直在尋找叔叔徐效愛的下落,可是直到奶奶和父親去世,這個願望都沒有實現。徐以浩回憶說,叔叔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參軍的,因爲交通不便通信不發達,叔叔參軍後就幾乎杳無音訊了。

  “叔叔回來過一次,1939年結了婚,住了一兩晚,之後再也沒有回。到什麼地方打仗也不知道,到什麼地方駐軍也不知道 ,一直是個謎。當我接到這封信的時候,一下子眼淚就出來了。”徐以浩感慨萬千。

  跟守墓人卞康全確認了信息後,一家人決定在今年清明節前前往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對於一家人來說,這既是完成祖輩的遺願,更是一場等待了大半個世紀的儀式。

  2

  一年寄出160封信

  守墓人一顆丹心慰英魂

  “要不是你的信,我們還不知道他究竟犧牲在什麼地方,我們一直找了70多年!”見到卞康全,徐以浩一家很是感激。

  從卞康全的爺爺卞德容開始,卞家祖孫三代人就志願守護着五條嶺烈士墓,70多年不曾離開。

  卞康全向徐以浩一家介紹說,1947年的鹽南阻擊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有2000多名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民兵和羣衆含淚將烈士遺體安放在挖好的五條溝裏,所以被稱作“五條嶺”。然而受制於當年的條件,沒有辦法給每一位烈士確認姓名和住址。

  2009年,當地修建了五條嶺烈士陵園。最近幾年,鹽城多個部門四處尋找資料,經過研究,確認了751位烈士的身份和祖籍。烈士名錄被編入《難忘五條嶺》這本書中。

  從2018年開始,卞康全決定根據名錄上的地址一一給烈士後人寫信。卞康全說:“如果不寫就一點希望就沒有了,做了肯定要比不做要好。”

  爲了幫烈士找到親人,過去一年,在守墓的同時,卞康全一共寄出了160封信,收到信後,72位烈士後人陸續來到墓園。但是這160封信中,也有20多封被退回了。“每次我們接到退回來的信件的時候,心裏非常難過,因爲我們依然不知道他們的親人在哪裏,但是又不想放棄,還是想繼續尋找。”

  清明祭英烈,鮮花寄哀思。在烈士墓前,徐以浩一家人向徐效愛以及英烈們表達了深深的懷念和敬意。徐以浩說,從名錄上來看,還有很多沭陽籍烈士沒有找到家人,無法魂歸故里,他回到沭陽後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72年的等待,

  兩地人的守候,

  英烈終於找到了家人。

  向默默堅守的守墓人致敬,

  由衷希望五條嶺2000多名烈士

  都能魂歸故里!

  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蘇新聞(微信號:jstvjsxw)

  詳細報道請關注江蘇衛視《新聞眼》、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

  記者 /周忱 楊帆

  編輯 / 圓圓

  清明祭英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