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何可信

  歷史不會重演,但是,總會驚人的相似。這話有理。

  4月1日,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場舉行了兩場定標會,兩宗崇明區的土地被融創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共斥資約11.55億元買了。

  所有關心融創的人都記得,就在剛剛的3月29日,香港融創2018年業績會上孫宏斌喜悅地說,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融創在一二線城市拿了一些地塊,拿得還是挺好的,量也不小。孫宏斌不忘告誡式地說,今年售價(房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很小,且近期很多城市的土地市場偏熱,所以今年拿地會非常小心。

  孫宏斌這個判斷是有一定成分的誠意的。一般而論,房地產公司拿地是基於房價未來向好向上的假設前提,如果判斷地價合適,能產出或者保持一定利潤率,拿地是最好的選擇。

  任何一個市場,參與方最常思考的是,怎麼“踏對”節奏,或者說怎麼抄對底。“抄底”在房地產行業非常被推崇。買房的人要抄房價的底,買地的企業要抄地價的底,美其名曰反週期操作,市場好的時候多賣房,市場不好的時候多拿地。

  但是,如果從行爲學觀察,孫宏斌與萬科有一拼。還記得2015年嗎?當年一直喊着地價太高、拿地謹慎的萬科,憑着對市場的靈敏嗅覺,在10月份不到的30天時間裏,全國狂掃20宗土地,驚詫一衆同行:忽悠我們啊!

  今日的融創也是一個套路。按照克而瑞2019年1至3月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的數據,融創前三個月新增土地貨值1428.9億元,遠超排在第二名的綠地1106.6億元。

  就融創現在的拿地行爲,可以認爲,它是基於房價會好的預期,認爲現在是拿地的好時機。

  我們可以來從這些年的歷史情況觀察到,在房地產市場低谷的時候,地價也不是有的人想當然認爲的那樣——會出現下跌或者大跌,從價格的剛性程度觀察,地價剛性高於房價。其結果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情況,限購限價所導致的市場下行之時,地價並不是只有下跌的“選擇”,反而往往出現地方政府在土地供應上大做文章,或壓縮減少土地供應的面積,或提高供應土地的單價。

  房地產企業想要抄底的時候,會發現,可供選擇的土地並不多。還有,市場銷售好企業業績高,房地產企業賬面資金可觀,這些錢大部分還是會被用來購買和儲備土地,誰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呢!如此一來,土地市場隨之競爭激烈,地價高走。

  其實,作爲理性經濟人的企業,不買地是不可以的,如果停止買地的時間超過一年,別說融創,就是萬科、碧桂園、恆大這三巨頭的經營持續性都會遇到巨大的挑戰,能不能保位都難說。

  如此而講,孫宏斌的話有道理,但是別迷信。就像國際志願者發現的一個悖論,人們認爲非洲國家的小朋友也需要好的教育,相信只要給他們捐贈各種好的書籍、教材,他們的學習能力就會提高。殊不知,好書是有了,但沒有好的老師,還是沒有任何改變,還是一場緣木求魚。

  不買地肯定是不行,小心購地也是良言,但是,別忘記了,能做到完全小心購地的企業,到現在,還是沒有!除了馮侖時代的萬通,因爲,越做越膽小,越做越遠離江湖。

  對了,4月2日早間,陽光100發了一個公告,稱公司與融創西南房地產開發集團等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融創西南同意購買重慶陽光100的70%股權,總代價約13.34億元。

  至此,如你所知,“聽其言,觀其行”——永遠不是一句官話。

  (此文刊於中國房地產報4月8日02版 責任編輯 何可信 )

  流程編輯:劉凱

  審讀:戴士潮

  中國房地產報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