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軒爸聊到如何教導小朋友認識「壞人」這個話題,軒爸提議用「繪本」的方式來告訴寶寶~

我可是很行動派的,隔天馬上到網路書店查詢,剛好看到博客來在107/2/28前購買,4本有728元的優惠,今日一看(3/9)稍微漲價變成822元,貴了93元,但還是比單本便宜!

「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套書」分別是你不可以欺負我(252元)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221元)你不可以隨便摸我!(182元)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225元)

4本共880元,和我當時買的差了152元了(小確幸^^)!不過,價錢其次,要怎麼開始說故事呢!?

以下部分是擷取博客來的書籍介紹,試閱可以看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0080

你不可以欺負我 -當別人欺負你時,你是不是有勇氣說“不”?

  「你的態度決定別人怎麼對待你!安迪個性溫和,家裡只有他一個小孩,雖然他有很多玩具,卻沒有玩伴。因為擔心失去朋友,即使隔壁鄰居比利總是指使他,甚至把他的東西佔為己有,他就是無法拒絕比利的不當要求。溫和的小孩、瘦弱的小孩、弱勢的小孩,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就只有被欺負的份,只能忍受別人不當的對待?」

      媽咪安: 遙想校園時光,其實這些「霸凌」或「以大欺小」的情況還蠻多的,如高年級生欺負低年級生,各班級裡有幾個團體,冷落一些較為內向或特殊的孩子。曾有媽咪分享,小朋友會帶糖果給同學喫~有討好同學的舉動,其實這些想一想也是很正常的,誰不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大團體裡,在人羣中相處的優遊自在呢!家長除了教育小朋友不必為了討好同學、或怕被欺負而不合理的示弱外,家長應協助教導小朋如何分辨哪些是「真心」的好朋友,以及若被不合理的對待如何訴諸大人從中協調幫忙。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有愉快的童年,不被別人欺負,當然也絕不欺負他人。

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 -當孩子被欺負孩子、父母、旁人可以怎麼做?

  「霸凌的方式可以是肢體的、言語的、人際關係的。面對不當的對待,最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要有適度的反應,拒絕施暴者進一步的行為。故事中的猴媽媽教小猴子適度堅定的告訴獵豹他不喜歡那樣被對待,教會孩子對不喜歡或讓自己不舒服的嘲笑戲弄時說不,必須從日常生活中開始。」

         媽咪安:這本是目前軒寶拿來閱讀的書,一歲半的他被繪本裡很逼真、色彩很豐富的畫風吸引,拿著繪本邊指邊喊「大象」、「猴子」,媽媽在這個階段教導他認識「大」和「小」,尚未教導「欺負」這兩個字的涵義,不過,最近一直灌輸軒寶即將當哥哥的概念「弟弟即將出生囉,要照顧弟弟阿,不可以欺負他喔!!」

你不可以隨便摸我! -教孩子保護自己,避免受到性侵害

  「在這本書中,作者透過媽媽和孩子的晚安對話,以一問一答和實際舉例的方式,很具體的教給了孩子避免遭受性侵害的方法。關於父母們面對孩子遭遇不當的行為對待時,應該如何處理,作者也在書中提供了一些處理原則,是一本很好的參考工具書。」

        媽咪安:這本書很重要,網路有流傳著可以用小男生、小女生的卡通圖片教導小朋友,圖片有著色的地方稱為「隱私」部位,是絕對不能讓他人碰觸的,繪本裡也有提到,像爸媽因為要幫忙換尿布、或洗澡會碰到私密的部位,那是因為年紀小,尚無能力的關係,但倘若讓小朋友不適,仍要試著勇敢表達「不行」。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如果在路上遇到壞人了,該怎麼辦呢?觀察周遭環境學習應變問題

        用輕鬆詼諧的故事,帶出「如何避免遇到壞人」、「遇到壞人該怎麼處理」等對孩子而言比較嚴肅的問題。就讓蕾娜和她的同學們來告訴小朋友如何要小心陌生人吧!

        媽咪安:在不是很肯定的記憶裡,小學時是否有推廣每位小朋友隨身攜帶哨子!?在頑皮的寶寶年紀,如軒寶,在他有力氣拉開拉門後,常常自己跑出家門,跑到隔壁幼兒園玩溜滑梯,那是家長下班接小朋友的時間,人車很多很危險,雖然都會跟著,但是隨著肚子越來越大,發現已經跟不上臭弟的腳程了,我都眼神指揮老爸幫忙。軒寶也有次被我發現從後門跑出去,原來是看到貓咪追貓去,一路拐來拐去,跑到小巷子裡去,我是一瞥見他的後腳跟踏出了門檻就立即跟了出去的,一邊跟著一邊喊著不要追貓,苦苦相逼,貓咪只會嚇到一直跑,不過寶寶似乎沒聽懂,甚至趴在地上要摸躲到機車下的貓。這一次真的有嚇到,若一時不察小朋友的行蹤,是非常危險的!!

--------------------------------------------------------

另外,我也在臉書的「小樹苗內心成長營」看到一則不錯的文章【如何教小孩保護自己?】,提到了孩子危險觀唸的分齡教育,可以參考一下!!(請看下一篇:如何教導孩子保護自己?有關危險觀唸的分齡教育)這篇文章真是不錯!!是邱心理師寫的!!

文章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育兒生活 1月號 NO.308 採訪撰文/邱平諮詢/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邱惠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