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新一屆世博會將在阿聯酋迪拜舉行。這次世博會的主題是:

溝通思想,創造未來——Connecting Minds, Creating the Future

2019年4月2日,中國貿促會揭開了迪拜世博會中國館建築設計方案的面紗。

2020年迪拜世博會中國館效果圖 ?世博會中國館(ID:expochinapavilion)

?世博會中國館(ID:expochinapavilion)

?世博會中國館(ID:expochinapavilion)

看完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感受到了濃郁的中國風席捲著迪拜的熱氣撲面而來?一張效果圖足矣在我腦海里營造出張燈結綵過大節的喜慶氣氛。

放大……招,是個什麼招?

不難看出,即將在迪拜亮相的「華夏之光」和上海中國館「東方之冠」的設計風格一脈相承。一看設計師名單,果不其然,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先生擔任了迪拜中國館的設計總顧問。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如果問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有什麼重要的成就?我覺得那一定是:讓許多原本對中國古建築一無所知的觀眾認識了「斗拱」。

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斗拱實例

何老先生想「通過對斗拱這一傳統建築構件進行挖掘與提煉」,先在建築造型打上「中國」的標籤,再刷上特色「中國紅」,「讓人們遠遠一看,就知道這個建築一定是中國的。」

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這個出發點自然是好的,只是中國館使用的設計手法似乎略微簡單粗暴:放大

雖然主流媒體都曲意逢迎,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方案只是生硬的放大了斗拱的造型,卻忽視了材料和結構、比例和尺度。儘管這個設計在建築業界的風口浪尖上已經被吹打了很多年,不想十年後,在世博會的舞台再次出現如出一轍的手法和風格:十年前放大了斗拱,今年咱放大個燈籠試試。

「華夏之光」中國館外觀取形中國傳統燈籠,代表光明、團圓、吉祥和幸福。這座「外形氣勢恢宏,端莊大氣」的中國館,宛如「一帶一路」上的一盞明燈,為充滿機遇的未來照亮美好的前程。

來源:央視新聞

其實這種將一個形象放大幾百倍甚至幾千倍變成一棟建築的做法在中國廣為流傳。

比如說把烏龜放大:

河北白洋淀景區荷花大觀園內的金鱉館

把福祿壽三位老仙放大:

河北三河市天子大酒店

把鋼琴和提琴放大:

安徽淮南市的鋼琴屋。它還有一個很切題的名字叫「兩琴相悅」,難怪很多人跑去拍婚紗照……

把茶壺和茶杯放大: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城的「天下第一壺」。放大無數倍的一壺一杯,在這青山碧水間居然有種魔幻的感覺。

把紫砂壺放大:

江蘇省無錫市具區路邊「大茶壺」。關於這棟建築我最喜歡的是這段描述:「建築水韻靈動,結束無錫沒有文化地標的爭議。」更有趣的是,這棟建築將紫砂壺原型複製得如此惟妙惟肖,卻忘了跟壺主打招呼,以至於紫砂壺的作者都狀告該建築造型侵權。
原型:汪寅仙的紫砂壺作品《神鳥出林壺》

這個手法在國內運用如此之廣,以至於外國建築師到了中國也難免不誤以為這是中國人喜歡的設計手法。於是,這位義大利建築師Josephdi Pasquale跑到廣州,非常貼心的、入鄉隨俗的為甲方設計了這款自帶彩蛋的玉璧大樓:

廣州圓大廈,建築主體和水中的倒影正好形成一個甲方爸爸的最愛數字「8」。另外,義大利設計師還一再強調,這是玉璧,不是銅錢!確實,因為銅錢是外圓內方,而廣州圓大廈的形狀和傳統玉璧一樣內外都是圓的。突然被義大利設計師對中國文化的精通感到欽佩!

看完這些案例不禁感嘆:這些方案的設計者都是被建築耽誤了的蠟像復刻師啊!如果哪天杜莎夫人蠟像館招聘的話,大家千萬記得推薦他們一下。

中國特色的展覽館?

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表示,迪拜世博會中國館正在設計中,把中國文化和人類未來發展相結合,是最關鍵的設計理念。「我們要提煉中國文化中最有特點的東西,來講述中國故事和發展,這種提煉一定是抽象的,用現代的手法和理念來表現中國文化。」

yicai.com/news/10008032

我還沒來得及思考什麼是被設計師選中的「中國文化中最有特點的東西」,什麼又是將被講述的「中國故事」,就聽見宣傳片中說到:「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國館的設計將其提煉與融合,彰顯中國智慧的獨特魅力……」此刻,我彷彿回到了上個世紀……(1992年,四大發明曾作為中國館主要展示內容呈現在世博會上。)

來源:央視新聞

世博會歷來是新技術的櫥窗,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固然偉大,但2020年了,在這個最需要時代精神的場合,再三翻老祖宗的寶貝來撐場面真的合適嗎?而且,迪拜世博會上中國將首次展出「天眼」FAST、北斗衛星、5G技術、人工智慧、高鐵模擬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等先進技術,這些讓人充滿期待的展示內容難道不值得被提煉和融合到建築設計中嗎?

相比「東方之冠」的斗拱和「華夏之光」的燈籠,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似乎別具一格。為了呼應當年「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的主題,中國館的建築設計以「田野上的麥浪「為意象,優美而具有動感,同時也和以農業為主的展示內容相得益彰。

? Sergio Grazia

「麥浪」的設計從天、地、人三要素出發,通過屋頂的曲線、麥田的意象以及竹編的傳統技法來表現中國特色,這也呼應了中國含蓄的語言特徵。有觀眾說屋頂的曲線像綢緞、像山水,一條抽象的曲線卻能引發許許多多有著中國氣質的聯想。

? Sergio Grazia

雖然最後建築的施工完成度和預期還有差距,但總的來說設計概念和設計手法都更符合這個時代。

在建築師在把各種中國符號堆砌到現代建築設計里時,《莊子》中一段關於上古理想社會的描述迴響在耳邊:

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

《莊子·外篇·天地 第十二》

行為端正卻不知道把它看作義,相互友愛卻不知道把它看作仁,誠實無欺卻不知道把它看作忠,辦事得當卻不知道把它看作信;無心而動,彼此相幫相助,卻不以為這是恩惠。所以大家率性而行,不留痕迹,事情當做就做,無須傳揚。

當我們真的把自己的文化吃透了,也就不會再苦苦詢問什麼是「中國特色」了,因為「中國」已經自然的、無形的融入到了我們的故事中。

什麼是好的世博會展館設計?

從1851年讓人大開眼界的倫敦水晶宮,到建成130年仍然是城市地標的巴黎埃菲爾鐵塔,再到寫進建築史冊的巴塞羅那德國館,世博會成就了世界各地無數經典建築。時至今日,什麼才是好的世博會展館設計?我們不妨來看看最近兩屆世博會叫好又叫座的展館。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最受人喜愛的展館莫過於由Thomas Alexander Heatherwick設計的英國館——「種子聖殿」。

?heatherwick.com

「種子聖殿」的表皮由六萬根透明亞克力桿組成,每一根裡面都裹著真正的植物種子。亞克力桿不僅可以傳遞星星點點般的光線,還會隨著微風擺動。這個方案呼喚保護生物多樣性,歌頌自然和生命的無限可能。不僅向觀眾們傳遞了「未來存在於人與自然的和諧之中」的理念,也打造了一個讓人沉思和遐想的空間。

2015年米蘭世博會,仍然是英國館獲得了「最佳建築和景觀展館」獎項。遊客參觀展館的體驗由一個果園開始,跟隨著類似蜜蜂舞蹈的路線,穿越花草,最終到達令人驚訝的終點:蜂巢。

?archdaily

展館的主要建築是Wolfgang Buttress設計的一個只有14m x 14m的「蜂巢」。它由169300個獨立的鋁製單元構成,利用光和聲音來模擬一個真正的蜂巢的活動。方案的概念源自近年蜜蜂數量驟減的危機,圍繞著人類與蜜蜂的相似性和關聯性,嘗試著提醒人們:別的物種在警示這個星球現在的狀況。

?archdaily

英國設計師連續兩屆世博會都拿下了最佳展館的榮譽,2020年設計師們也是壓力山大啊!在看2020年迪拜世博會英國館的中標方案之前,我們不如先來試著「設計」一下:

如果是福祿壽天子酒店的設計師,我覺得他應該會放大一個英國女王的頭像來當英國館,畢竟他的設計從骨子裡透漏著蠟像復刻師的潛質!

如果是按照迪拜中國館的思路,放大一個王冠來體現英國的「皇室風範」是不是很合理?

好吧,玩笑就開到這裡,言歸正傳。

2020年,迪拜世博會英國館將由女設計師Es Devlin執筆,以「詩」為主題,展示英國在人工智慧和空間探索方面的領先優勢。這個概念的靈感來自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2015年一個名為Breakthrough Message的項目:假設遇到其他的先進文明,我們將代表全人類向他們傳遞怎樣的信息呢?

?archdaily, Courtesy of Es Devlin
?archdaily, Courtesy of Es Devlin

在中國館用一個巨型燈籠來表達想要照亮了人類腳下之路的願望時,英國館用詩意將人類的精神世界帶到了遠方。

私以為,世博會展館,與其用國家符號來塑造建築,不如用建築來打造國家形象

不是展館最大就等於最有「大國風範」,也不需要處處貼上中國元素的標籤來告訴別人「我是中國館」。一個尺度親切的設計才能讓人發自內心的喜愛;一個目光長遠、心懷天下的立意,才能讓人們記住這棟建築,記住它來自中國。

原文發表於公眾號被設計(ID:be_designed)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