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醫書上是這樣描述刀豆的。

【性味】甘、溫平、無毒。

  【歸經】入胃、肺。

  【功效】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治咳喘。

  【主治】虛寒呃逆,頭風痛,胃寒嘔吐,疝氣,腰疼,老年咳喘,小兒百日咳。

  【說明】刀豆豆莢很長,其形如刀,故又稱挾劍豆,豆莢內有粉紅色豆子十多粒。刀豆外殼稱刀豆殼或刀豆衣,刀豆苗稱刀豆蔓。

  【保健驗方與葯膳食補】

  1.帶殼老刀豆30克,生薑三片,水煎去渣,或用鮮刀豆殼60克,水煎後加適量紅糖溫服,一日兩次,治胃寒呃逆。

  2.刀豆60克,炒幹研末,每次6克,開水送服,或用刀豆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續三日,亦治呃逆,小兒疝氣。

  3.刀豆殼燒灰搽患處,治鵝口瘡。口服10克,治虛寒呃逆。

  4.鮮刀豆莢,放飯上蒸熟後白糖蘸食,治久痢。

  5.刀豆子炒幹研粉,每次6克,開水送服,治小兒小腸疝氣,若用紅糖生薑湯送服,一日三次,可治喘咳。

  6.刀豆子15克,水煎後加冰糖或蜂蜜飲服,治小兒百日咳或老年咳喘。

  7.帶殼刀豆子30克,豬腰子(豬腎)一個,同煮熟食;或用刀豆殼60克,雞蛋一個,加水同煮,飲湯食蛋,治腎虛或妊娠腰疼。

  8.刀豆殼七個,燒炭存性研末,拌糯米飯,每日一劑,分兩次服,治老年腰痛。

  9.大刀豆燒存性,研細末,每次3克,一日三次,用溫黃酒送服,治頭痛,肋間痛,跌打傷痛。

  10.帶殼老刀豆,焙乾研末,每次6克,或用老刀豆蔓焙乾研末,每次10克,用黃酒調服三至五次,治鼻竇炎。

  11.刀豆根30克,加黃酒或紅茶3克,水煎服,治頭風痛。

  12.刀豆根60克,糯米30克,黑豆一杯,芝麻10克,白果10克去心,裝豬膀胱內燉熟食,治陰囊疝氣。

  13.鮮刀豆殼30克,雞蛋1個,酒、水煎服,治頸淋巴結核初起。

(來源:益生美食)

作者:野蔬,湘西非著名自媒體人。喜歡探索果蔬發酵後的美味。

3月18-25日讀者福利:免費領取一份最近很火的侗族鹹菜!想交流更多小鹹菜、泡菜的自製方法!瞭解更多苗鄉侗寨特色美食、人文風情!可以通過下列方式找到小編編。

今日頭條客戶端:點擊小編編頭像,上方「私信」,或者下方菜單欄任一鏈接。

悟空問答客戶端:點擊小編編頭像,看作者「介紹」。

如果你有什麼獨特的烹飪方法,記得跟頭條小夥伴們分享哦!


你好,感謝邀請我回答問題刀豆味甘、性溫,具有暖脾胃、下氣、益腎、補充元氣的作用。適用於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癥狀。嫩刀豆用來煮食或製成醬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有溫補的作用;老刀豆則對打嗝的治療效果最好。

豌豆味甘、性平,常喫能夠補中益氣、利小便。適用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癥狀。哺乳期婦女喫了,還有助於增加奶量。

兩者都具有健脾的功效,食用方法各有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