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美國前副總統喬·拜登,一直被部分選民認爲是對抗特朗普的最佳人選。儘管他沒有正式宣佈參選,但在不少民意調查中,他的支持率卻保持領先。

  然而,最近拜登卻“意外”地捲入了性騷擾傳聞。一些女性站出來指責他有“奇怪”舉動,比如過分親密接觸,令她們感到非常不適。

  對這些指控,拜登本人表示,並非有意騷擾,乃是爲了表達親切而忽視“社會安全距離”,他還說自己以後會注意。

  儘管如此,拜登的形象已經受到不少損害。

  拜登的一些親暱動作,引起公衆的極大關注 (圖/newrepublic.com)

  用美國《大西洋》雜誌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的話說,“打2008年以來,拜登就一直保持智慧長者的形象,美國人喜歡叫他‘酷大叔’”

  《紐約時報》還送給拜登一個“美國榮譽酷叔”的稱號。

  但這次意外的風波,拜登的形象可能要從“酷大叔”變成“怪大叔”了。

  這是怎麼回事?美國的《新共和》雜誌近日刊登一篇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

  該文認爲,隨着近年來反性騷擾運動(MeToo)的興盛,人們重新審視拜登之前對女性表現出的親暱舉動,並不奇怪。

  畢竟,“拜登的確有點‘毛手毛腳’,就是在嚴肅的場合也這樣。”《華盛頓郵報》一名記者曾感嘆,“唉,又能拿拜登叔叔怎麼辦呢。”

  他自己也許覺得沒什麼,但放到公衆聚光燈下,就會得出不一樣的解讀。

  但真正讓人們重新關注起拜登的並不僅僅因爲MeToo,而是他重新入主白宮的打算。

  都說無官一身輕,退出政壇的拜登瀟灑自在,美國民衆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麼,但一旦重新掌管國家大事,那些看起來“酷”的事可能就沒那麼酷了,或許還叫人細思極恐。

  《新共和》的文章表示,問題的關鍵在於“怪大叔”這個標籤,“我們之所以覺得‘怪’,是因爲覺得這種行爲捉摸不透,或者說不得體。拜登作爲公衆人物,他的一切動作都會被關注和放大,正因如此,有人會覺得他對女童過分親暱有性侵之嫌。”

  當然,對於拜登究竟是個“酷大叔”還是“怪大叔”,美國兩黨支持者可能會做出不同的解讀。

  民主黨支持者自然希望拜登還能保持那個直言不諱、不拘小節、充滿激情的“酷大叔”;但共和黨的支持者則要打造拜登“怪大叔”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前幾天在一次講話中也嘲諷拜登,說“他這段日子不好過啊…”

  本來特朗普大概是最沒有資格在這方面嘲諷別人的,他在這方面的記錄可謂“劣跡斑斑”。但正因爲特朗普已經臭出了名,已經沒有人在私德方面對他有任何要求了,反倒讓他沒有什麼負擔,公然嘲諷起拜登來。

  拜登聽到特朗普的嘲諷,大概是肺都氣炸了卻又有苦難言吧。

  (王珮 編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