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片是美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当我们提到西部片,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荒凉的原野,和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英雄。不过,西部片更深层的寓意,是将征服未开发的西部的行为有如史诗般的神化。这一种神化,当然是为了宣扬美国人勇于开拓的精神与胆量,而很大的程度上淡化了真实的历史。当然,就像其他许多电影类型,西部片发展到最后出现了修正主义作品(revisionist western),将以往强调英雄主义的西部开拓史「去神化」(demythologized),其中最出名的例子包括老牌影星克林伊斯威特自导自演的《杀无赦》(Unforgiven,1992)。近期看了两部西部片,虽然彼此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不过两部片都不约而同的透过自己的风格,来延续修正主义的传统。

《西部缓慢之死》

由新锐导演约翰麦克连恩执导的《西部缓慢之死》(Slow West,2014)描述一名苏格兰少年杰(寇蒂史密麦菲 饰)为了寻找移民美国的心仪女孩而远涉美国西部,严酷的未开拓荒土迫使他与途中相识的神秘枪客赛勒斯(麦可法斯宾达 饰)联手合作。麦克连恩曾与法斯宾达合作过几部短片作品,首次执导长片便选择了一个荒谬但又罗曼蒂克的西部童话故事,经由一名外来者来观察怪异的美国西部,在构图方面下了不少心思,技法很到位,几乎会让人觉得在观看一部由魏斯安德森拍摄的西部片,对于喜剧节奏的掌握又有点安德森的味道,但又不会有种抄袭的感觉,总算是走出自己的风格。

《西部缓慢之死》剧照

除了杰以外,影片里还穿插了几个移民者角色,似乎是想借由这些外来者来探讨西部的残酷以及「美国梦」的幻灭,只可惜剧本过於单薄,纵使影片里发生了不少事件,这些有发挥性的素材缺乏发展,故事缺乏的凝聚性使得观众最终也只是走马看花,最后只会让整部片显得是一部加长版的短片。角色们缺乏性格弧线则是影片的另一个遗憾。杰是个单纯追求爱情的少年,虽然是个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角色,但除此之外也未有展现任何性格上的成长,多少让笔者减少继续观看下去的动力;赛勒斯也是一样,从一开始的冷傲到最后与杰建立的友谊太过理所当然,只会让人觉得这是为了方便剧情发展的安排,缺乏说服力。麦可法斯宾达以自己的魅力让赛勒斯显得较有个性一些,寇蒂史密麦菲则很困难地应付其角色的苏格兰口音。至于班曼德森...well,他的存在只是因为影片需要一个反派。

《米克的近路》海报

同样是将西部拓荒去神化,由独立制作女导演凯莉瑞哈特执导的《险路捷径》(Meek's Cutoff,2010)则采用了大相迳庭的风格。整个故事几乎无戏剧成分,从头到尾都一直看著一群开拓者盲从于一个自己也并不确定方向的向导米克(布鲁斯格林伍德 饰),迷失于尘土飞杨的西域里。无论从叙事还是构图,以及镜头的运用,《险路捷径》都保持著一种极为简约的态度,影片中所呈现的单调、重复性,充分的反映出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无力感以及漫无目的的失落感,而结局更是神来之笔——在荒无人烟的西部大漠里,屹立著一颗繁茂的树;被主角一群人挟持,与西部一样神秘无解的印地安人则默默地离开众人,镜头构图效仿了经典西部片《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好莱坞其中最有自我反省精神的西部作品。

《米克的近路》剧照

观众可能会觉得《险路捷径》很无趣,影片里角色也比《西部缓慢之死》里的寇蒂史密麦菲与麦可法斯宾达还要没性格,只是很本能式的生存,不过《险路捷径》在设定上有后者所没有的优势:《西部缓慢之死》想要让角色们吸引观众,但是观众们不应该太靠近《险路捷径》里的开拓者,毕竟人类实在过于渺小,特别是在西部的荒野更是显得如此,这种做法几乎让笔者感觉自己在观看一部西部版的《天谴》(Aguirre, the Wrath of God,1972),只是影片的神秘主义氛围自然没有荷索作品来的浓厚。不过也因为如此,影片倒是浪费了属于实力派的蜜雪儿威廉丝。其实,这种不太需要演技的作品,聘请非职业演员来演出相信就已足够——或者更适合也说不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