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038-22.jpg  

 

 昨天有朋友问我,是否反核?我说~

我们常为不可预知的未来担忧,却对正在进行中的危险视若无睹。

温室效应,海水上升,不寻常的极端气候正频频发生,这是很大的警讯。二亿五千万年前,就因气候变迁,几乎灭绝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核电虽不完美,却有低碳,能源稳定的特性。风力和太阳能还不成熟;风机噪音吵,太阳会下山,台湾地狭人稠,能在沿海架满风车?铺满太阳能板?苑里风车抗争,至今越演越烈。而火力发电会制造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空气。

有人说我们现在电力已够,不需要核四,或许我们真的够了。但电力无法预先储存,所以供电系统是用组合的方式;通常先以核电、水力发电等,成本最低的为基载电力,再视离峰或尖峰,调配火力发电补足所需的电力。如果不用核电,就需全部以火力取代,排碳量就会增加,电价也会跟著涨。

万一发现电不够,还无法向别国买电(德国能向法国买电),要马上盖一座电厂没这么容易(选址更难)。天然气和煤的供应是否稳定也是考量;德国现正担心俄罗斯会随时关掉天然气的供应。而且备用容量大幅下降,只要一个电厂出状况,全台都可能同步跳电。高科技产业面临激烈国际竞争,无论计划性或临时性限电,业界都无法承受,或许会因此摧毁台湾的高科技产业。

有人担心,要是北部发生921规模7.3的地震,或更严重,像福岛 9.0的地震怎么办?如果不幸发生,那真是台湾的大灾难。台湾一般建筑物的耐震度大概是56级(中部耐6级、北部耐5级、1017级),如果碰到7.39.0的地震,台北将成一片废墟(盆地的震度还会加倍)。翡翠水库也危险(水库耐震设计是7级),而且水库和一般建筑物不同,只要有裂缝,水的压力会加速坝体的崩溃。到时可能不只是一片废墟!还可能是一片汪洋!

我有点好奇,为什么只担心核电厂?却不担心自家建物的安全?为什么大家不要求内政部修改建筑法规?所有的建筑物都要能耐9级强震(房价可能要翻几倍)?尤其台北市,高楼林立,捷运密布,人口密集,连躲的地方都没有。翡翠水库也应该把水泄光停用,否则不只地震,老共一颗飞弹就可以把台北和捷运淹了,这比服贸还可怕。但如果真没了翡翠水库,台北人要怎样过日子呢?

日本福岛地震,几乎摧毁当地所有的建筑物,唯独核电厂是完整的,包括最接近震央的女川核电厂,也未损坏。福岛一厂、福岛二厂,也是好的,但后来福岛一厂出了问题,这要特别说明一下:

 福岛一厂共有六部反应炉,一至四号在较低的南侧;五、六号则在较高的北侧。地震发生后,所有反应炉,均安全自动熄炉,停止核分裂反应。但持续核衰变的余热高温,需用水冷却,以防过热烧坏。但停炉后,位在较低处的一至四号反应炉的紧急备用发电机,因淹水故障(五、六号机的仍完好),无法供应冷却系统电力,最后因过热引发氢气爆炸,炉壁破损。燃料储存池的冷却用水也低过安全水位,燃料棒外露,导致熔化,造成辐射外泄。

由此可知,紧急发电机未放置高处,导致淹水故障,是造成核灾的重要原因。尤其当冷却系统无法运作,温度升高,就应断然注入海水冷却,却因舍不得放弃反应炉,结果造成更大的灾难。台电在福岛核灾后,已加增断然处置措施,必要时可以放弃核电厂而不影响核安。紧急发电机和冷却水池也做了特别的安排,必要时还可以重力方式供水。在不断的加强提高核厂的安全下;万一不幸北台湾发生毁灭性的地震,或许,核电厂是唯一能安全幸存的!

核电厂最大的问题应是核废料的处置。将核废料分类,安全封在不锈钢桶内,并不是问题,但要找寻最终处置场址,将核废料桶永久隔绝封存就很难了。低放射废料(大部分核废料属这类),有些需经300年,辐射才自然消失。而高阶核废料(用过的核燃料)有些更需放置长达十万年。想想300年已够吓人,更别说要放十万年了。要找一处地层稳定,适合永久隔绝封存的场址,必然困难重重。尤其要说服在地居民,愿意与核废料为邻,更是不可能的任务。法国是世界最大的核能国,有75%的电力来自核能(19座核电厂,58座反应炉)。当初他们也遭遇同样的问题,但现已有一套可行的标准作法:

一﹒制定资讯透明专法,赋予民间团体查证的权利。并将所有资料备份,存放在国家档案局。并广邀最终处置场的在地居民和民间组织,成为监督的一份子。

二﹒成立放射性废弃物最终处置的专责机构,监管独立。

三﹒处置技术须确保「可逆性」。即已处置的核废料能够再取出,让后代有重新做决策的权利。随科技进步,核废料的贮放和处理技术,可能取得突破,后代子孙应有权利依其时代与意愿,重新评估如何处置放射性废弃物。

我觉得法国处理核废料的方式可行。民众的恐惧多半因资讯不透明,或沟通不良所产生。而且不将核废料做永久「不可逆」的隔绝封存,在安全和技术上也会简单许多。同时放射性废弃物应由独立专责机构负责,不应由台电私自处理,何况还有其他来自医疗、工业等的放射性废弃物。若再加上在地居民和民间组织可以直接监督检查,及提供在地居民就业机会,合理回馈,改善居民生活,应可获得在地居民的支持。

在担心核废料的处置是否安全时,我不觉也要怀疑,人类还能在地球上存活300年吗?更不要说十万年了。以人类大量制造二氧化碳,对地球肆无忌惮的破坏,可能50年都有问题?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第五份报告,强调地球暖化趋势愈发险峻,关键策略是改变发电方式。让人瞩目的是,报告中首度肯定核电是「成熟的低碳能源」。

选择是艰难的,更无奈的是,地球暖化已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已没有选择。最近韩国珍岛的船难,上个月马航的空难,这都是不幸的悲剧。这些交通工具和核电厂一样,都没有百分百的安全;人为的疏失?气候的因素?机具的故障?恐怖的攻击?但我们能选择不使用吗?能消极逃避吗?只能勇敢的面对接受,并不断努力改进,使它日臻完美。

希望「核四」可以理性讨论,而不要成为「政治」议题。

写在林义雄先生禁食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