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週週在家裏是個“小霸王”,無論啥事,家人必須聽他的,對待剛2歲的妹妹也從不“手軟”,有時妹妹不聽話,週週上去就是一巴掌。可在學校,週週的表現就完全不同了,別的同學說的話從不反駁,有時同學打他一下,也從不還手,只是躲在一邊偷偷哭。

週週爸媽也發現了週週家裏家外不同的表現,爲此非常頭疼,孩子在家裏這麼“橫”,可咋出了門就“慫”了呢?週週爸爸無意間給學心理學的表弟說起了這個事,表弟卻說,這不是孩子的錯,都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啦!

原來週週的爸爸是個畫家,平時對孩子也沒什麼規矩,只要不太過分,說什麼就是什麼。孩子在外受了委屈,週週爸爸也總說,沒事沒事,下次別和別人起衝突就行了。

時間久了週週在家裏越發無所忌憚,而在外則愈發“膽小”,甚至有時候在外受了氣,回到家中會發到小妹妹身上。這些“門裏門外表現不一樣”的娃,跟家庭的教育有很大關係,而其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或許就是在家裏起着“精神支柱”的父親了,通常爸爸這幾種錯誤的行爲,會導致孩子出現“家裏家外像兩個人”的概率大幅提升。

1、對孩子“俯首帖耳”

多數父親的主要任務可能是打拼養家,所以陪娃的時間非常少,這會讓爸爸們對孩子產生比較深的愧疚感。所以現在多數的年輕爸爸,在家裏都會扮演一個“老好人”角色,只要娃做到不是太出格,就隨着孩子。同時孩子讓爸爸做什麼,爸爸毫無條件地去滿足孩子。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在家裏沒有“怕”的人,所以就會覺得自己就是家裏的“老大”,這也是導致孩子“在家蠻橫”的主要根源。另外長輩的幫襯和縱容也會加劇孩子在家裏的這種蠻橫程度。

改善策略:不要對孩子過分溺愛,給孩子制定各種“規矩”是很有必要的,在有些事情上,爸爸要保持自己的威嚴,比如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爸爸一定要給孩子一定的懲罰。通常這類嚴厲的角色更適合高大的父親去扮演。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會明白,在家裏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聽自己的,從而使窩裏橫的程度會慢慢減輕。

2、過分打壓孩子

有的爸爸覺得孩子就得嚴管,所以無論孩子在外遭受了怎樣的委屈,爸爸都會責怪孩子,把錯誤的根源歸咎到孩子身上。這樣時間久了孩子自信嚴重受挫,在外邊再受委屈可能也就不再和爸爸說起。同時受到爸爸嚴厲斥責的影響,孩子在外也會變得唯唯諾諾,不敢和其他小朋友正面衝突。

改善策略:當孩子和小朋友出現矛盾時,爸爸要先學會傾聽,瞭解完事情的真相後,給孩子分析整個事件,如果孩子沒有錯,爸爸要鼓勵孩子,並告訴孩子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矛盾,同時告訴孩子自己會是TA永遠的支柱,無論遇到“難事”都能找爸爸想辦法。以後娃再遇到“被欺負”的情況,就不再懼怕,也不會受制於其他比他強大的孩子了。

3、過分保護孩子

有的爸爸擔心孩子在外受欺負、害怕孩子跟人打架受傷……所以很少讓孩子和各類孩子接觸,時間久了,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和不同的人相處,這樣很容易出現孩子在被冷落或者被欺負的情況。同時,有時孩子可能會爲了討好其他玩伴,而選擇當別人的“出氣包”。

改善策略:爸爸多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孩子接觸,讓孩子學會小孩之間的“相處之道”,並通過羣體活動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和同學相處、如何讓自己變得受人歡迎等。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心理學家說,當男孩能打敗爸爸時才能真正成長起來,所以爸爸在男孩面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過度打壓孩子,也不可放縱孩子,以智慧爸爸的身份和孩子相處,教會孩子生活中的“各種規矩”,在爸爸的督促鼓勵下,男孩會獲得更多正能量,成長爲真正的男子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