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臺北公佈了米其林餐廳指南推薦,各個業者及評論家們的撻伐及訴說著遺憾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在名牌加身鍍上光環的同時,大家都淡忘了【餐飲】真正的初衷。這個行業隨著原本為了"生存"而必須要喫進而演變成為為了"生活"而去喫的不同漸漸地【餐飲】成為了一種便利地生活的態度以及品味。當隨著這樣的演變加入了商業的模式使得"態度"及"品味"必須要給予他一個價格纔能夠繼續維持運作。

 

當然每位經營者都花了許多的心思用更多的創新、用更多的心力去集結每一顆星星,彷彿每一個星星及認證都代表了一份努力用心的證明及榮耀,也包含了"未來的生意"。

 

有哪一家三顆星的餐廳平均客單價落在$500呢? 每一顆星星都代表著要花費多少的代價;每一顆星星也都代表著業主要花費多少的成本跟費用,也就是說生活態度及品味是必須要用錢去堆積去購買的。

 

精緻符合的裝潢-要錢

研發特殊的菜色-要錢

繁複的菜色做工-要錢

投入的時間成本-要錢

精緻的服務訓練-要錢

充足適當的人力-要錢

細膩的餐盤器皿-要錢

 

太多的細節都是需要用資源與金錢下去堆積出來的。對於業者而言除了上述的證明及榮耀外比較現實的層面就是多買了二樣東西叫做"炫耀"與"希望",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訴說的話就是: "希望生意能更好"。

 

回到原本餐飲的本質與初衷就是喫的"舒服",檢而易懂的兩個字卻是包含了無數的學問,畢竟"人格"本來就是許多學問的綜合體,要做"人"的生意原本就不簡單,如果用簡單的經濟學二分法來分析供給與需求而論的話,就光是要找到所有消費者人格上面對於餐飲的需求進而達到確實的供給就擁有著無數的排列組合。

 

對我而言餐飲服務業是個最便宜也最貴的行業 :

對經營者而言,所有的花費皆已付出,多做些服務是最便宜的花費;

對消費者而言,有時候多做的服務是花錢所買不到的所以它是最貴的。

 

米其林推薦指南最初的核心是為了開車旅遊的人們能在旅途的過程當中,對於喫能有個依循的參考,經過商業模式的推崇演變至今卻成為了餐飲業的評鑑聖經。很不簡單的是這次是第一次也是必須在短時間內品嘗臺北的知名餐飲後評價並且發刊,再發刊前、中、後這些必須要做足的功課真的在餐飲密集度超高的臺北來說我們必須對於米其林的這羣有壓力的評鑑人員給予高度的肯定。

 

希望藉由這樣的盛舉能將餐飲業一舉再度推崇到更用心、更美好的境界,讓每一步的餐飲經營都能更加的創造出更好的藝術也請想要踏入這一行的業主們、以及消費者們能夠瞭解,別讓真正用心經營創造的每一個行業漸漸的一家家地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萎靡不振進而消失殆盡,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米其林餐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