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有位宝妈来咨询招教问题,字里行间我感受的到她的辛苦,因为我也是宝妈。

她对我说:「小鱼老师,我现在很焦虑,看到什么资料都想买,都想要。但还是记不住」我说,你这是患上了假装很努力综合征呀。

她说,这个词很新鲜。

假装很努力综合征,不是懒癌症,也不是拖延症,它是一种心理病症,具体表现如下:

1.假装很努力的背后,是真正偷懒的面目。

备考教师编制考试的同学有一些在职党,白天的时间属于老板,只有晚上下班后的一点点时间才属于自己。

所以她们不得不熬夜复习,其中的佼佼者甚至熬到深夜两三点,各种备考群里总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看到她这么辛苦,都觉得她肯定必过无疑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下班后,有朋友喊吃饭,想著「我都这么辛苦了,出去玩一会也无所谓,复习等回来再弄,反正不在乎这一天。」

吃饱玩好回来已经很晚,回家看到复习资料浓浓的负罪感油然而生,为了让自己内心好受点,熬夜吧。

QQ登录上去,一边看著群聊,一边蜻蜓点水的看几页书,做几页题,等看到钟表走到一两点了,自我感动的发个圈:「看书到两点,我信天道酬勤,fighting!」然后美美的睡去。

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书中提出概念「道德许可效应」——人在做了一件好事以后,道德上会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种冲动,允许自己做些「叛逆」的事,相对的,继续做好事的冲动也会变少。

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所以实际的行动,往往与「努力」背道而驰。

自我感动的过程中,焦虑和拼劲儿一个不差,但就是落不到应该有的行动上。比如在一堆紧急任务当前,却停不下来收拾桌面整理东西,就是最明显的一种表现。

得不到预期中结果的反馈,只能自我安慰已经尽力。

2.好不容易有点干劲儿了,书一买回来就满足了

很多考了好几年还没上岸的同学颇有点「收藏家」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她们热衷于购买各种复习资料,视频,学霸笔记,押题卷,小黑本,小绿本等等等等,别人都买了,自己不买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书到了心踏实了,然而并不怎么利用。

多买资料,多听课不能说不好,但是对于招教考试,多买资料≠很努力。

招教备考过程中,视频课一般都是人手一份,各种机构的,非机构的,线上线下的,数不胜数,这些课程又分为基础课,精讲课,专项课,习题课等等等等,一套下来少数得有200多个小时,咋看?都看?

同学会问:「他们讲的不一样,不看不行呀?」,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一遍,中间一不做题二不思考,看完了,啊,好爽,一问啥也没记住。

纯属瞎耽误功夫!

在有限的备考时间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年又一年,年复一年,亲,我们那宝贵的青春啊,不该在那无限循环的梦魇中浪费下去。

3.假装很努力综合征的治疗,需要脑子的思考。

柴静的师傅陈虻曾对她说:「痛苦是财富?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招教备考的过程是痛苦的,特别是在职的同学和宝妈,她们经历中的痛苦和焦虑,非身处其中,外人是无法体会的。但那又能怎么办呢?不考了吗?不考岂不是更痛苦,我们考编不就是为了之后不这么痛苦吗?

因为知道不足,所以痛苦,所以焦虑,还有救。但解决痛苦,不是抱怨,不是找借口,是迎头上呀。

小鱼独白:我的曲折求学、从教路一文中,我曾经介绍过我自己,但也仅仅是简单的介绍了下,有些艰难和痛苦的经历这一生对我都是梦魇,即使是通过文字表达我都觉得是恶魔,所以当年我考招教对我来说也是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说是在用我的生命在备考,但结果却不如意。在那个时候,我知道,蛮力硬干是不行的,脑子很重要。

所以我把真题试卷一遍遍的研究,利用我学过的统计分析法总结规律,终于高分上岸。

做无效努力的人,只会模仿并量化「真学霸」的行为,疯狂刷题、到处提问、一遍一遍抄笔记,但他们没学到的,是在脑子里将知识内化,用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融会贯通。

努力不一定要故意让别人看见,把努力变成日常,贯穿在生命之中。

就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那句台词,「我不要似是而非的人生,我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刻骨铭心」。

接下来,送上自己编写的教师编考试笔试心经,希望解君之忧,释君之愁。

小鱼笔试备考经验总结

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想好的决心都是扯犊子!考招教第一件事,理清你的脑子,带上你的决心!

曾经很多人来找小鱼做招教咨询,问小鱼:「小鱼,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考招教?」

「……」

当时我心就碎了一地! 你说你自己都没想清楚,你找我咨询个喵喵呀。

备考招教第一件事情,先把你的脑子理清楚!理清楚什么?

比如:

当教师真的是你真心想要的吗?它真的是你内心想要从事的职业吗?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很特别,虽然正式在编教师是事业编制,只要不做出出格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这个饭碗你是能捧一辈子的,但教师这个职业收入水平不高,想要靠当老师发家致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可以早点醒醒了。

其次,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工资不高,但它的稳定性却给了入坑的年轻教师一个温水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同温水中的青蛙一样,跳出去的勇气一点点被消磨,直至消失。

如同范玮琪歌曲《最初的梦想》里面歌词说的: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

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著的人有隐形翅膀

所以,如果你的梦想原本就不是成为一名教师,那么就勇敢去追逐你的梦想。这不仅是对你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们负责!

如果确定了考教师,那么你能拼吗?

毫不夸张的讲,裸考能考过英语四级,裸考能考过英语六级,裸考能考过公务员,但裸考绝对考不上教师!这句话适用一切985,211,天才学霸,学仙,学神们!

没点拚命三郎的准备,想考上招教就是妄想!

所以,这一步你必须把发条给上满劲儿,打满鸡血,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头悬梁锥刺股啥的你要真能干出来那也一点不嫌多余,不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革命要干好,营养也要补充好,以后还有冲刺冲锋!

好了,脑子理清了,现在就可以正式进入备考正题,如何有效备考?

就小鱼辅导过那么多考招同学的经验,现在给大家分享一套实战有效的招教备考攻略

干架之前必先踩点,和别人约架,干架地点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出入路线你觉得重要不?小鱼愚见,非常重要,这些东西虽然对你的实力没有半点增益,但却可以增强你的信心,让你对即将到来的约架有个心理预期!

举个简单的例子:

1:小明说他下周二下午找小熊揍你!

2:小明说他下周找人揍你!

你心里害怕哪个?

当然是第2个,因为下周可以是周一,周二,周三,早上,中午,晚上,不确定性太多。不确定性随之伴生的就是恐惧。

道理是相同的,招教考试同样如此,因为教师招聘考试不是全国统考,它的考试时间,形式,考试内容都是一个不确定的变数,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我们最惧怕的就是这种「不指定教材,考察内容不设大纲」的考试!

所以,要消除掉这种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

1:查看公告

查哪个公告,往年的!公告里面的信息量很大,包含去年招聘考试的考试内容时间,形式都有详细的说明,虽然不能完全依照去年的这个标准去执行,但是它的参考价值却是很大的。

2:查看真题

真题说明一切。不管有多困难,多辛苦,小鱼建议在考招教之前,最好能把你想要考的地区的上一年甚至前三年的招教考试真题卷搞到手。

真题卷搞到手,你可以直观的对未知的考试心里大概有个计量,考哪些?都有哪些题型?考试时间?题目总量?分值分布?等等!自我评定下,眼前这张卷子要是你考,你能得多少分?

3:明确区别

招教考试笔试考察的几种形式:教育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职业行政能力测试,时政等。

这里主要就说一件事情,教师招聘考试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可能都有区别!详见考教师编前,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举例说明:

2018年郑州市:八区只考教综,一区兼考行测。

2016年山东省:省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只考选择题!

2016年湖南长沙市:市直,高新区,岳麓区主客观题都考,天心区却只考选择题!

1:选择确定自己的考区

小鱼一直认为量力而行是种大智慧,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基础,家庭条件,时间等,适合别人好的,不一定适合你,你想要的好并不一定都能得到。道理和找对象一样。

结合自己的综合条件,选定出一个或者几个适合自己的考区学校,然后有的放矢的去复习,考什么就复习什么,按照考察比例来分配复习精力。

比如:有的地区只考30%的公共基础知识,而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范围很广,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如果备考时间短,这个时候结合你的复习总时间就要有所取舍。

确定好考区后,侦查出目标区域怎么考-考试题型

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客观题主观题都有,试卷组成比例?

通常我们所说的客观题是指选择题、判断题,而主观题是指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这两种题型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应试者的考察方面偏向不用,客观题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知识的一个再认,就比如人群中有很多人,找出你认识的,而主观题则考察应试者的深入理解能力,好比人群中的那个人你不仅要认出来还要说出他的名字,家庭成员背景,工作履历,社会关系,兴趣爱好等等。

确定好考区以后就是

2:自我分析,知己知彼-知己

1:是不是师范生?

2:有没有教综基础?

3:如果考公基,自己高中的文综基础怎么样?

4:如果考行测,你的数学、思辨、分析能力?

3:自我分析,知己知彼-知彼

1:去年报考人数是多少?

2:报录比例是多少?

3:去年考上的人都是什么学历?专业背景?

4:考上的人都复习的多久?

以上这些东西看似对你的实际考试没什么关系,但是细节中它包含很多信息,聪明人自然会懂!这些信息在一些网站也可以查到。

这些战前侦查工作做完,就进入正式备考环节了!现在说一下备考的一种有效复习方法思路。

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一切白废。考招教尤其如此,我考的时候只有三个月的复习时间,形势逼著我想办法、找方法!生活就是这样,当你被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你的潜力迸发的时候。只要你选择了勇敢坚强,只要你坚持到黎明前的黑暗,你能做到比你想像的更好。

招教考试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教综是必考内容,有些地区会从公基、行测、学科三门中再选考一门。这里,我以教综为例详细介绍一下我的备考方法。

教育综合知识教综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新课改等内容。那么该怎样复习呢?我把复习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把《教育基础知识》这本书看一遍

2.同时看某机构教综视频,辅助理解,尤其心理学部分,有些概念仅看书很难理解。3.手机APP刷对应章节的选择题,练习目的是巩固当天看的书。4.注意:这一阶段切忌背诵,刚拿到书就背,没有理解、没有知识全局观,把握不住重点,背书的效率会非常低,拖延整个复习进度。5.时间:此阶段最多用时一个月,平均每天要看20页书。那么看书的重点在哪里呢?真题是一切考试的根本,真题频繁考到的点就是重点!!!真题频繁考到的点就是重点!!!真题频繁考到的点就是重点!!!这么重要的事项必须说三遍。于是我根据全国近100套真题做了一项高频考点统计,呜呼,用Excel表格录了近两个星期,我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在统计结果非常非常的醍醐灌顶,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有些知识点被反复考到,而我最开始却视而不见,比如「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角色」、「怎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等都多次考到。统计表格如下:

看家宝贝,今天就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啦!各章节重点如下:

由图可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察的最多,这两块应是大家的复习重点。

教育学:重点章节是教学、教师与学生、德育、班主任和班级管理,而教学研究这一章很少考到。

心理学:重点是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四章「个性心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非常明显,即「学习心理」这一章。

通过做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也就是说,要达到我说哪个知识点,你立即知道在哪一章。例如,罗森塔尔效应,来自于教育心理学→教师教学心理 这一节。如果说第一阶段,你是攒豆子,把一个个知识豆子攒起来;第二阶段就是穿豆子,把知识点连成串。

第二阶段任务1.笔记工具:百度脑图,word 或者手写笔记。我当时用百度脑图整理了知识结构图。示例如下:

2.第二遍看书。这一遍看的速读要快一点,同时可以尝试背诵,用20天时间看完。

3.继续APP刷题,有复习有检测,学习效率才能更高。4.每周至少做一套真题,找找感觉,知道真题是什么样子

一本教综书600多页怎样背?一字一句背下来?那是记忆大神干的事!对于我们普通大众,短期内逐字背诵太不现实!

那么问题来了,背什么,怎么背?答:考什么背什么!

大家都知道真题分为客观题(选择、判断)和主观题(简答、案例分析、论述、作文)两大题型。客观题的考察要求是能理解,知识再认。而主观题则要求,理解会背,并且能默写出来所以,主观题考察的知识点才是我们要背诵的内容,根据近100套真题的主观题统计,我共列出来150多个知识点,把这些背出来即可。第三阶段任务,1.每天背诵15个知识点2.手机刷选择题3.再把课本看一遍,以点带面,加深理解4.每星期做一套真题

最后一个阶段,重在整理答题技巧,比如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答题技巧。同时要继续背诵高频考点。

以案例分析题为例,有以下几大类题材:

不同题材有各自的答题技巧和常考知识点。

第四阶段任务

1.每天做一套真题2.总结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和常用知识点3.继续背高频考点,写一遍要背的快一点,每天背20个,七天就能过一遍。最后,就信心十足的奔赴考场吧!

衷心希望,所有飞鱼说招教的同学们,都能在2019年圆梦成真,顺利上岸!

往期好文分享:

1.荐书▏《教综180高频考点》

2.2019考编资料三件宝

3.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我这样复习

4.【飞鱼】案例分析答题技巧-教师职业道德类

5.案例分析答题技巧-法规类

6.这些好用文具,让备考高效又有趣

7.考编那么难,是什么让她们有勇气走下去

8.教师编制竞争那么大,它究竟有什么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