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有多少電影值得你花3個小時?

或許,它值得:《地久天長》

上世紀70年代,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人本是摯友,住在筒子樓裏,一起煮飯,一起過節,一起跳舞,也一起打牌…

兩家的孩子,同年同日生,一塊出生,一塊長大…

但是,兩個意外,把兩個家庭的命運,引往了不同的方向…

第一個意外:劉耀軍的老婆,懷了二胎…

沈英明的老婆是計生委主任,生拉活扯,硬是把劉耀軍老婆拉去做了流產手術…

第二個意外:沈家的孩子拉著劉家的孩子去水庫玩,結果,劉家的孩子溺水身亡…

劉耀軍夫妻搬出了筒子樓,先去了海南,再流落到福建…

而沈英明家,則良心不安,難以放下「害劉耀軍家斷子絕孫」的自責…

兩個家庭,雖然天各一方,卻承受著同樣的痛苦…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30年過去了…

兩個小家庭,與千千萬萬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中國家庭一樣...

經歷了文革、知青返城、喇叭褲和長頭髮、迪斯科與交誼舞、雙卡錄音機和鄧麗君、嚴打、計劃生育、下崗、以及市場經濟帶來的巨變…

這場巨變中,對的變成了錯的,錯的又變成了對的;好的變成了壞的,壞的又變成了好的;偉大的變成了渺小的,渺小的又變成了偉大的…

唯一不變的,似乎只有那首流傳甚廣的歌曲: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怎能不懷想,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

這部由王小帥執導的《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節上大放異彩,無數觀眾當場淚灑,王景春和詠梅,同時拿下影帝影后桂冠…

目前豆瓣得分7.8分,我覺得低了,可以打到8.0分以上…

有網友評論道:中國30年的變遷,歷史車輪碾壓下的無奈與隱忍。電影沒有批判,也沒有作出對錯判斷,它給觀眾留了一個問題:痛苦的根源從哪裡來?是別人?是社會?還是所謂命運無常?

王景春和詠梅,兩位實力派演員的表現,非常非常非常出色...

像柏林電影節這種級別的獎項,能為同一部電影頒出影帝和影后,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這個原因就只能是:實至名歸。

另外,提一句,TFBoys成員王源,客串出演了本片…

雖然戲份不多,但完全沒有偶像明星的臭毛病, 脫下一身光鮮皮囊,換上一身土鱉裝束,臉上幾顆刺眼的青春痘…

我似乎看到,一位有志氣的年輕演員,向我們走來。

如果,硬要在「雞蛋裡挑骨頭」的話,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在劇作上做得有點過「滿」…

或許,不需要給每個人一個結局;或許,可以留下一些缺憾;或許,不是每段紛亂的情感,都要畫上一個句號…

不過,考慮到過審,考慮到票房,我能理解王小帥導演的處理,也能理解電影的某些「欲言又止」…

當然,也有這樣一種可能:我所感覺到的這種「滿」和「過度」,對於王小帥導演來說是「剛剛好」…

地久天長的王小帥,已經不是十七歲的單車時的王小帥了。

53歲的王小帥,在經歷了一系列巨變之後,老了,溫柔了,也更願意看見「圓滿」了…

無論如何,我認為這部《地久天長》是目前為止,今年最值得走進影院的國產電影,沒有之一。

它絕對值得,你在影院坐上三小時…

整部電影,流淌著我們中國人才懂的情感:夫妻關係、鄰裏親情、故土難離、往事難忘…

光影明滅,記錄著那個時代中國人才懂的故事:危險的水庫、小社會般的工廠、大家庭似的筒子樓、黑燈舞會和勞動改造…

作為一個重慶人,一個在長江邊長大的孩子,我依稀記得,每年暑假,每家每戶的大人都三令五申:不準去江邊玩水…

但是,酷熱的天氣,悠長的假期,湧動的荷爾蒙,總是驅使著叛逆的孩子們,奔向江邊…

還記得,每天晚上回家,家長一把抓住孩子的手臂,用指甲在皮膚上一刮,刮出白道道,證明你下了水,要捱打…

即便如此,每年夏天,總能聽說隔壁班的某個同學,隔壁村的某個小朋友,溺水身亡,家長跪在江邊痛哭咆哮…

我記得,上世紀80-90年代,父母在工廠上班,廠裏有獨立的食堂、圖書館、俱樂部、派出所、子弟學校…

你能想像到的一個社會該有的,廠裏都有。

很多人在廠裏醫院出生,在廠裏學校長大,畢業後在廠裏上班。

大家一起上班,一起在食堂打飯,蹲在同一個茅房裡拉屎...

誰家做了好喫的全廠都知道,誰家兒子把老爸打了全廠都知道,誰家媳婦偷了人全廠也都知道…

就連誰家打碎一個碗,全廠都聽得見。

圖片來自烏鴉好朋友「賀賀」 | 拍攝於2015年的重慶望江機械廠

當時代洪流洶湧而來,我還依稀記得:嚴打時,廠裏的「流氓」被一車一車拉去勞改;下崗潮襲來,牛高馬大的叔叔伯伯們,哭得像個孩子…

當這些殘存的記憶碎片,與電影中的情節咬合,坐在影院中的我,深陷其中,不能自已…

三小時後,當我走出影院,彷彿度過了一生…

餘華在某篇文章中寫道:一個歐洲人活四百多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

如果,你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那麼,你人生的前20年,和後20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

這是怎樣一種「截然不同」呢?

不僅僅我們的房子變了,電視變了,手機變了,食物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了…

而且人生觀變了,價值觀變了,是非觀變了…

曾經我們認為「絕對正確」的東西,現在可能是「大錯特錯」;

曾經我們認為「見不得人」的事情,現在可能特別的「光明正大」;

曾經我們認為「天大的事兒」,現在可能是「屁大點事兒」…

有一個古老的成語,叫做:滄海桑田。

意思是說,大海變成了農田,比喻人世間的事物變化極大。

當古人在說「滄海桑田」時,古人的時間緯度可能是100年,甚至幾百年…

但是,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滄海桑田,只需幾十年…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地久天長》,但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而言,哪有什麼地久天長,分明都是:過眼雲煙。

走出影院,天色漸暗,地平線上還有一線微光…

我忽然有一種感覺:這部電影的主角,根本就不是王景春和詠梅。

主角,分明是「時間」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