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父母們因為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而批評孩子,強迫孩子叫爺爺奶奶或叔叔阿姨,搞得小孩子不愉快,甚至自卑。我以前也是這樣的父親,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曾是我很頭痛的一件事,直到2009年遇到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了好多遍,借鑒了書中方法,效果出奇地好,在此我很想把自己的一點感悟寫出來。

毋庸置疑,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禮貌,所以遇到熟人或親朋好友時,做父母的都會提醒孩子跟人打招呼,但有些小孩就是不敢或不肯叫人。

此時,父母往往會礙於面子而當著客人的面說孩子沒禮貌或者說孩子膽小怕羞等。這是典型的給孩子貼標籤,無形中給孩子貼上「沒禮貌」、「膽小」等標籤。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是不尊重孩子和傷害孩子的行為。

孩子還太小,受到這種傷害無法表達出來,孩子通常會用一聲不吭作為反應。若父母長期這樣習慣地無意地對孩子貼「沒禮貌」的標籤,有可能孩子永遠不敢跟人打招呼,或培養出一個「自閉症」的孩子。

另一種情況是,當孩子不願意開口叫人,有的父母往往會這樣說:「叫了阿姨才有巧克力吃」、「寶寶越來越不乖,都不肯叫人,媽媽不喜歡你了」。這種說法表現得過於急切,利誘威逼,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諸如此類的說法都會給孩子一種逼迫他的感覺,往往適得其反。其實做父母的可以淡然處之,當孩子拒絕叫人,父母不再繼續糾纏,可以把話題轉移,這時候,放輕鬆的寶寶反而有可能會想要表現一下,自動自覺地重新開金口。

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講了一件更離譜的事,一位博士媽媽,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知書達禮的人,從小就處處嚴格要求孩子。一次因為小孩沒有跟一位阿姨打招呼,結果這位媽媽半夜把孩子從被窩拖出來打一頓。這樣動用「打」來教育孩子的做法實在是野蠻粗暴,只能教給孩子野蠻粗暴。

小孩不想叫人是非常正常的,比如叫別人爺爺奶奶,他心裡會想我不是有爺爺奶奶嗎,怎麼他們也是我的爺爺奶奶呢?還有,不熟悉的人對小孩子來說相當於危險人物,出於生物本能會下意識地迴避的,自然不肯叫人了。因此打招呼這件事家長可以慢慢引導,做示範,但不能強求。

大人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批評孩子,更不能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所謂的孩子沒禮貌,其實只是大人感覺沒面子。

那麼遇到孩子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怎麼辦?

尹老師書中寫到的一位媽媽的做法很好。孩子不願意和外人打招呼,大人完全不責怪孩子,只是微笑地對孩子說:我家寶寶現在還沒準備好是不是?我相信寶寶準備好了,一定會叫的哦。這樣可以給小孩一個台階下。

我小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也是不肯叫人,當然少不了父母給的「真沒用」的標籤,好在父母只是笑笑,淡淡地說說,事後也不再糾結此事。不過,「真沒用」這標籤讓我自卑了很長時間,直到讀大學時學了《心理學》才有所緩解。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我兒子小時候有較長一段時間不肯叫人,當時讓我有些傷腦筋。後來當我真正懂得尊重和保護孩子的面子後,就不再強迫兒子問叔叔阿姨好了,也不進行批評教育。

當路上遇熟人或有客人來,兒子不敢打招呼時,我會微笑柔和地幫忙解圍道:「寶貝心裡已經叫叔叔或阿姨了,你不想現在叫,是嗎?想什麼時候叫就什麼時候叫。」我在客人面前放下了面子,不怕得罪客人,先保護兒子的自尊心。

兒子大約六七歲時,一次帶妻子、兒子去一位朋友家做客,見面打招呼寒暄時我悄悄留意兒子的表現。一見面時兒子就主動叫叔叔阿姨了,只是聲音比較小。「粗心」的男主人沒有聽見,所以沒有回應,一點沒把我兒子「放在眼裡」,只是熱情地和我寒暄起來。此時,我發現兒子表情難堪,似乎很尷尬。我馬上笑笑大聲地跟男主要說:「洋洋跟你打招呼呢!」。女主人很細心,一見洋洋向她問候,馬上回應說「洋洋好!並撫摸兒子肩膀說,又長高了,真是個小帥哥!」 孩子臉上瞬間浮起開心的笑容。

所以,現在有客人帶小孩來我家做客或路上遇到帶小孩的熟人,我會很自然地關注到小孩,主動與小孩打招呼。如果遇到小孩不肯與我打招呼,父母們經常隨意說小孩沒禮貌,我會馬上幫小孩解圍,不讓孩子難堪。

我兒子很長時間在外人眼裡看來都是個不愛講話、「沒禮貌」的孩子,我完全不在乎,我牢記「靜待花開」這個思想,只是給他做個榜樣,時時發現他的優點,給予鼓勵。上小學後,孩子開始主動叫人了,遇到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會主動打招呼。開始時聲音比較小,我沒說什麼,到後來慢慢聲音就正常了。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到讀初中時,兒子竟然成為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參加過市裡的演講比賽,還被選為學校節日文藝匯演的主持人。上高中後也仍然幾次被選為主持人,主持過元旦晚會、國旗下的講話和慈善文藝匯演等全校性節目。所有這些,在兒子上小學時我都不敢想像,他已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現在的兒子待人接物非常有禮貌,我完全不用為他操什麼心。我想,這一切和我靜下心來,不著急的心態有關。當然也跟兒子豐富的課外閱讀有關。他在小學時利用課外時間讀了比較多的唐詩,還有古文觀止、論語以及其他課外讀物。

學習讓我知道應該如何做家長,我深受其益。孩子越來越出色,我自己也越來越感覺做父母是件輕鬆快樂的事。

作者介紹

小宇,中學教師,是一位父親。曾在教育小孩過程中迷茫了多年,自從2009年讀了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多遍後,肯定自己原有的正確方法、改正錯誤方法、直接借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的方法,效果出奇地好。當時已經是9歲的兒子後來越變越好。感覺做父母是件輕鬆快樂的事,父母正確好好學習,孩子天天積極向上。之後熟讀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從「小」讀到「大」》,並且一直關注「尹建莉父母學堂」公眾號,在學生和家長中大力推廣尹建莉的書和公眾號。作者小宇的公眾號「小宇園地」:關注家庭教育、健身健康和社會熱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