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三國志11PK,KOEI)

論到城邦作為文明最重要的有機單位,它的起源以及本質。城邦的起源是由於人先具備了安全感,然後才有了建設以及累積。而這個起源就是在於亞當之子該隱以及他的作為。

創世記四章記載,亞伯牧羊為生;該隱種地為生。但是神看重亞伯的祭物重於該隱,後來該隱就殺了亞伯。猶太傳統的教導解釋該隱的殺人動機就是要使亞伯拋棄他的繼承名份,但是亞伯的牧羊職份其實是新生的,並無關該隱的地權(Lupin 2009,p.80 )。該隱只是容不下自己的兄弟 (4)。亞伯的血染了土地,因此神就使地不再為該隱效力。神就放逐該隱到伊甸園東的挪得之地,挪得的意思翻出來就是放逐、流浪(梁天樞 1998, p.472)。無法再種田生產的該隱成為人類社會中可有可無的存在。因此為了不讓每個人見到該隱就殺,神在該隱的身上立了一個咒詛以及記號,這個咒詛就是凡殺該隱的必被更多報應七倍。這樣只要認出是該隱的人就不敢對他不利。該隱在流浪中學習了如何以自己以及如何與別人相處。他找到了他的妻子,生下一個兒子,並且以挪得(נוך)為字根,給兒子取名為以諾(חנוך),意思是老師、起首者(梁天樞 2004, p.211)。他又建造了一座城,以兒子的名以諾命名這座城,這座城就成為了人類史上的第一座城。

「城」在馬索拉原文中的亞蘭文字是ע'ר。猶太遺傳的象形文字解釋認為第一個字母ע有「在神面前,也在人面前」、「意志」,這個意志會造成智慧;第二個字母有「道、智慧、存在」;第三個字母ר有「困乏之人」等等的意涵 (Ginsburgh 1995)。因此所謂的城,就是窮乏之人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該隱建造的這個積貨城,保存許多人生產後供應需求後所剩餘下的貨物累積,以交換的商業行為,使許多其它有需求的人們得到供應,甚至在總體上造成一個分配的結果 (筆者2015)。並且藉由分配建構產業以及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需求的層次,原來城的發起是安全的需求先被滿足,然後才是生理、經濟的需求。自從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之後,人們常理所當然地以為,一個人追求飲食物質優先於精神的安全感 ( ”需求層次理論wikipedia)。然而在事實上很可能不是如此,比方說,如果一個人必需要在禁食三天以及連續三天各參加一場生死搏鬥做出選擇,至少對於筆者而言,禁食三天是我所樂意的。的確對於馬斯洛而言,飲食的需求會關係到生存,但是如果是相對於更確切即時的生命威脅來說,飢餓至死並沒有比立即的威脅來得迫切。而在馬斯洛所定義的生理需求之中,除了飲食的需求之外,其它的生理需求都遠不及飲食算得上有直接危及生存的風險。

雖然所謂的城的結構一般來說都表現出防禦以及累積兩種功能。但是當城被建造的時候,特別是第一次被建造的時候,建造者是不可能多工進行的。他們不可能一手拿武器,一手建構他們第一次興辦的工程。在現代化之後,城市的機能在防禦外侮的定義上漸行消失,而在生活的定義上更加凸顯。該隱成功建城,是因為神給了該隱一個追討加害該隱者的咒詛。但是這個咒詛保護該隱的性命,卻無法使得該隱免於受到惡待。儘管如此,該隱還是成功地以建全的品格德行形成了這個事業(筆者2015)。形成城邦社會的首要條件是精神上的安全無懼,至於物質上的豐富,只是整體發展的結果現象。

這篇文章討論到城的本質以及其中的要素。從以諾城的例子中,可以發現精神上的安全感是建設上一個十分重要的大前提。至於物質財富的累積在很大的層面上只是一個結果的表象。

 

Ginsburgh, H 1995, The Hebrew Letters: Channels of Creative Consciousness, 線上版http://www.inner.org/hebleter/default, last viewed 2015.03.11.

需求層次理論wikipedia.

梁天樞 1998,簡明聖經史地圖解,橄欖。

梁天樞 2004,簡明聖經人名圖解,橄欖。

筆者2015,〈論福音與宗教〉,http://raydhloh.pixnet.net/blog/post/195045087#trackbac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