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阿里雲棲大會時展示了在杭州引入城市大腦系統的成果,成為一時熱點,我相信要減少甚至消滅交通事故的發生,建設智慧城市是最好的選擇。智慧城市應用於人行道,我們有兩個好的實例供參考。

一個是我國一個大學生創客團隊的方案:太陽能智能人行交通系統。

他們提出了一個深刻的想法:人作為交通系統的一部分,在目前環境下很少與整個交通系統進行交互,更多隻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但是如果把交互系統做成雙向的,使得行人與交通系統進行交互,將人的行為與實際路況結合起來形成信息反饋到系統中,那麼系統將會對交通模式進行管理,從而智能化解決交通問題。針對行人闖紅燈、夜間斑馬線不清晰、某些地區紅綠燈指示不明顯等問題,他們提出了一套模塊化、功能化的解決方案:

使用太陽能供電,在人行道上面鋪設LED顯示燈,當行人在人行道上的時候,通過攝像頭捕捉行人的動態以及監控道路狀況。如果有飛馳車輛駛近人行道,即使是綠燈,在人行道上也會出現一個色彩變化的提醒,讓行人注意到潛在的危險。

這套交通系統的優點在於使用太陽能供電,不需用藉助於供電網路或信息平臺,相對獨立的模塊通過物聯的方式能與周圍環境進行交互,且易於鋪設,但是,目前這套系統的造價並不低,所以在繼續研究中。

相對於上述轉化難度大的想法,來自英國的智能人行道已經投入使用很久了。

一旦有行人接近路口區域,路面上會出現紅色圓圈,而當交通信號燈變綠時,腳下位置的燈光也會變綠。通過LED光源一條斑馬線會出現在馬路中央。當你越過馬路,系統證實沒有其他行人後,斑馬痕跡消失,讓司機繼續前行。

英國保險公司Direct Line與建築公司Umbrellium合作,創建了一個名為「Starling Crossing」的新型「智能交叉」道路,它的作用是當有行人靠近這條馬路時,可以根據路況智能變化道路標識。

也就說,當有行人過馬路時,互動式顯示器會使地面上出現燈光,顯示出最安全的路線,以提前行駛和警告司機和騎自行車的人。

智能十字道路是一個由完全防水可以感知壓力的LED面板組成的22米長的區域,這個區域交叉路口使用發光面板照亮道路,來作出相應的提示,就像夜晚看到的廣告屏幕一樣。而道路兩邊採用攝像機蒐集道路情況,並監控行人在過馬路上的位置和路線以及行人擁擠度。系統會根據攝像頭反饋信息處理道路發生情況,並觸發路面上鋪設的LED面板,為行人交叉提供安全的場所,並且向其他道路使用者發出警告。

這套系統智能計算機可以映射並優先考慮行人的動作,以響應通過路面閃爍的警報。機器學習使系統能決定需要什麼形式的交叉路口,以及需要出現的道路標示線,同時LED燈也將根據需要改變顏色,還能自動調節斑馬線寬度。對於突發一場危險的情況也能及時應對,攝像頭探測到兒童到路口道路標線發生變化這一過程只要百分之一秒。

無人駕駛和智能的交通系統的結合使我們走向交通安全的重大一步,交通設施如何變化,讓人和交通系統產生互動都是一條基本思想。


你好!我的駕照是90年的A2級。安全行車到今天無事故。路上見過很多交通事故。親自寫了《駕駛員操作安全常識》送給身邊的新老駕駛員。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駕駛員,目前我是一位職業駕駛教學老師,百姓口啤最佳教員。94年我就提出了預見性駕駛方法,就是現在網上說的防預性駕駛方法。中國區域除了臺灣香港奧門,其它的地方我都到過。1、做到遵章守紀安全行車。2 、不酒架 不疲勞 不帶病 不帶情緒出車。3 、出車前做到檢查車輛狀況,不開隱患車上路。4、採取預見性駕駛方法,不超速 不賭氣 不僥倖 保持勻速行駛。5、做到文明禮讓行車的好習慣,不搶道 不加塞 不隨意變道 不隨意停車 不隨意開車門,做到主動讓行 主動變換遠近光燈。你讓他讓就順了。6、養成中途停車查看車況的好習慣。7、養成收車後查看車況的好習慣。8、一定要做到上車前環視車輛周圍的好習慣,確定安全後再上車。9、提醒自己駕車一定有視覺盲區,對自己的車輛盲區點要了解。10、開車做到心平氣和不慌不忙。

願天下駕駛員朋友幸福平安!


1.提高國民自身素養,違章與個人徵信掛鉤。

2.車輛增加360°行車記錄,自動上傳雲伺服器,自動辨別周圍違章行為。

3.提高駕考培訓質量。增設車輛上路模擬考(模擬1小時,路段隨機出,成績與教練資質掛鉤)

4.細化交通軌道,減少繞路距離。

5.減少車輛盲區,提高車輛安全係數。車輛出廠限定時速,匹配感應車燈。

6.減少營運車輛費用,避免疲勞駕駛,超載行為。


簡單。3點,只要能落實,保證不出大事。

1.給汽車安不能解鎖的限速器。就像要求電瓶車那樣,限速30碼。

也可以在路口地面加條碼,車底盤加識別系統,

開到該處時自動按道路要求強制降到規定速度。

(其實這個用在信號燈處,絕沒有闖紅燈的事)

2.在汽車上安裝距離識別系統,超過安全距離強制減速到5碼。

特殊距離回車時,強制汽車閃燈鳴笛警告。

3.不按科目1和4開車的,錄像舉報,真實有效就每次罰款1K,給舉報人500。


回答你的提問,第一,對全國機動車駕駛員進行交通法規培訓,一季度一回。不參加者取消駕駛資格。第二,對全國非機動車的人,進行同樣的交規考試,對持有二輪,三輪,四輪的電動車,上牌,進行安全管理。對發現違規的人,進行批評,再違規,進行培訓,在違規,罰款,在違規,扣車,也屬於屢教不改者。第三,對機動車的路上規定的車速進行管控,1,國家可以研究一種能控制車距的儀器,就是後車對前車的距離是多少?就定多少?一但超過就會自動熄火。減少事故發生,2,路上的機動車,發現有隱患應立即採取措施,不要認為我正常行駛,理在我的理由。對不採取錯失的造成事故發生的,取消行駛資格。


你的這個想法很理想。但是這個理想很不現實。首先,機動車是由人來駕駛,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不可能不出事故。其次,道路交通分片管理,受管理者的影響很大,又沒有統一的法條規定。所以很難實現零事故。但有一條可以,那就是完全自動駕駛,排除人為因素,也許可以實現。


這個簡單,直接讓事故主要責任方或者全責方禁駕一段時間,看他還能不能老實開車。對各類電動車,三輪車上牌,並且辦一張銀行卡綁定車牌號,裡面必須要有500塊,闖紅燈100.上機動車道100,買電動車的時候必須辦這個手續,否則不許賣電動車!


謝謝邀請。一,沒有零事故的建議,交通事故不可避免。二,儘可能避免重大事故。最近的交通重大事故,直接責任是駕駛員危險駕駛釀成災難。間接原因是監管缺失。極個別交通行業,是我們身邊司空見慣,天天相伴的,但沒有法律法規,沒有標準規範,確實應該完善,或者能減少重大事故。三,安全習慣。看到不正常車輛時,要增強警惕性,少一點僥倖心理,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歡迎吐槽!


還是要處罰力度再大一些,主要是針對一些危險性駕駛行為的處罰,比如:開車打手機,強行加塞,強行變道,危害公共安全駕駛,跟車太近。對於一些輕微違章,就不應該罰款,或輕微罰款,比如:停車沒有停在停車位上但是沒有特別影響別人,不小心壓了實線,沒有影響別人但是走錯了線……


依法辦事,不和稀泥,不搞同情弱者。不搞執法者依法犯法。統一標準,不搞看領導心情。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只有高度秩序的環境才能避免發生人為意外。只有公平合理的法律法規和鐵血的執法手段才能維護秩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