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高考考場直擊!當高考遇到端午,考場內外也多了幾分“中國味” 【新民晚報】 自媒體 第1張

圖說:2019上海秋季高考上午開考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昨夜的雨疏風驟,似乎是奏響一曲“中國味”高考奏鳴曲。今天上午9時,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文化考試在全市19個考區、101個考點開考,約5萬名考生在首場語文考試作文中,用筆描摹心中的“中國味”。

對考生們來說,“中國味”,是承載着關愛的一枚端午香囊,也是師長信任的目光。胸前印着校徽,背後印上“We're JYers(我們是敬業人)’”的宣言,格致中學考點外,敬業中學高三老師集體穿上訂製版T恤,給孩子們鼓勁。有的同學書包上,還拴上了老師們為高三考生親手製作的香囊。高三(2)班同學們心間,則多了幾分來自班主任沈雯的溫暖——除了日常隨手拍,每學期開學第一天,沈老師總會為每個學生拍一張照片。畢業前,沈老師將照片收集起來,為每個學生訂制了一本畢業紀念冊,手寫下一段又一段祝福。

2019上海高考考場直擊!當高考遇到端午,考場內外也多了幾分“中國味” 【新民晚報】 自媒體 第2張

圖說:敬業中學老師身穿定製服裝送考 校方供圖

圖說:高三(2)班班主任沈雯為每個學生定製畢業紀念冊

“中國味”,也是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儀式感。每人手中塞一顆寫有“福”字的紅棗和一顆“牛軋糖”,給每個家庭拍一張合影,嚮明中學考點外,盧灣中學班主任黃之花用笑容和熱情伴隨考生走入考場。

圖說:黃老師為每個家庭拍合影留念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曹楊二中考點外,即將退休的晉元高級中學老師王華一襲旗袍,為她帶的最後一屆高三學生助陣。“這件旗袍有20多年了,比這些孩子們的歲數都大。祝孩子們旗開得勝,順順利利的!”王老師眼角眉梢都透着笑意。

圖說:王老師(左一)穿上了27年前的旗袍為學生助陣

圖說:學弟學妹為學長學姐加油

從今年開始,考生中已經全部是00後的天下。從當年的考生變成家長、老師,再目睹着自己的孩子們開始新一輪的拼搏,在師長眼中,勇敢去想、去闖,纔是18歲少年身上不變的“中國味”。“當年我們高考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的孩子成才的路可比我們當時寬多了!”家長蔡先生和妻子王女士都是70後,夫妻倆一人來自山東,一人來自江西,在大學校園相遇。作為高考過來人,兩人都覺得,高考只是一個起點,今後的路通往何處,還存在着無數可能性。女兒喜歡化學,從小,王女士就會和女兒一起在家做有趣的化學小實驗,滿足孩子的興趣。“孩子能夠健康、樂觀地面對生活,那是最重要的。”王女士說,青春期的孩子壓力一大,難免會發脾氣,這時,夫妻倆會選擇陪全家一起K歌、打籃球,放鬆一下,“繞一下彎”,放鬆下來,孩子的狀態反而更好。

圖說:今天老師們是孩子們的後援團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光明中學教科研室主任於老師已經連續16年堅守高三語文講臺,她坦言,和以前相比,如今的孩子自我意識愈加強烈,提問和質疑是他們的日常。“在師生相處的過程中,他們特別渴望有‘對話感’,不能簡單去說服他們,一定要先和他們有共同語言。”於老師說,班上有個男生特別酷愛電影,巧的是,師生倆都很欣賞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但興許是受了電影風格的影響,男生的議論文寫作也總是偏散文化。備戰高考,於老師就從《小偷家族》等影片背後的思想內涵開始分析,提醒這名男生要給文章加點“鈣”,讓它“立”起來。從愛好自然而然引導到學業,男生很受用。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相關鏈接】

2019上海秋季高考作文題公佈!“談談中國味”

相关文章